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活力城阳新“棋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叠加,让青岛站在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最前沿。近日,青岛市统计局发布2020年一季度分区市地区生产总值,城阳区以239.85亿元的成绩位列全市第3位。随着城区边界的延伸拓展,胶州湾北岸这一副中心区域的地位日益凸显。
  找准定位、踩准节拍。当下的城阳区在按下发展“快进键”的同时,已乘势摆下一盘新“棋局”。
  内联外通的开放基因
  城阳生于开放、兴于开放,开放是城阳的天赋基因,是城阳最浓厚的底色。
  在城阳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城阳区在青岛市新一轮发展战略研究中被确定为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而“内联外通”,强调的正是区位、交通与开放优势。
  一直以来,城阳区都是青岛重要的交通枢纽,尽管在胶东国际机场投入使用之后,流亭机场将转场关闭,同步开通的红岛站、正在建设中的地铁8号线以及规划建设中的地铁10号线和12号线,却为未来该区域的发展预埋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融合高铁、城际铁路、地铁、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等诸多功能的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将进一步奠定城阳区的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青岛可谓得中国对外开放风气之先。尤其是在与韩国经贸合作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1989年8月,山东省第一家韩资企业青岛托普顿电器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城阳,彼时,距离中韩正式建交还有3年。
  30多年以来,城阳区创造了“韩资企业落户最多区域、韩国人居住生活最多区域、韩国料理店最多区域、出访韩国人员最多区域”四个全国第一。在产业合作方面,随着中韩科创园的挂牌启动,集政府机构、产业运营、企业研发为一体的创新园区初步形成,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在经贸合作方面,举办中韩优秀中小企业商品洽谈会、2019青岛世界韩商合作大会、2019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韩国“青岛周”等重大活动,促成大量高质量合作;2019年12月,全国唯一的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地方联络办公室落户城阳;2020年1月13日,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正式批复授权在城阳设立中日韩商务理事会青岛联络办公室。韩企特色已成为城阳靓丽的城市名片。
  产业赋能
  “中央活力区”离不开产业与项目的加持。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5%、居全市第1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0.1%、居全市第1位,民间投资增长29.3%、居全市第3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0%,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6.7%……数字的背后,体现的是城阳区高质量发展的实绩。
  “复兴号,城阳造”是城阳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生动写照。在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所在地——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一列列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从这里开往全国。2019年,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为核心的青岛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本地配套企业200余家,本地配套率48%。引进内外资大项目20个,总投资210亿元。
  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影响复工以来,城阳区轨道交通产业加速起跑。目前,抢占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发展高地的城阳正瞄准5000亿元产业集群的目标,以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核心,纵向、横向同时发力,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揭牌成立一年多来,作为全国唯一的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关键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基础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三大板块’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随着首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落户,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承担了引领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的国家使命。”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主任秦青松说。
  如今,城阳区制造业培育形成轨道交通、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四大过百亿产业集群。橡胶制品、列车配套焊接件等新材料的研发,实现了与整车企业的同步升级。在新一轮科技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基建”角逐中,城阳发挥轨道交通主导产业优势和智慧城市建设先发优势率先起跑,同时全面布局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领域,促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2020年4月,城阳召开了以工业互联网为重点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及集中签约仪式,海信网络科技数字青岛项目、青岛光子5G 智慧塔项目、大唐网络青岛机器人总部项目等计划总投资158亿元的10个项目签约落户。
  基于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强劲的创新活力,城阳全面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生物健康、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产业,既有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全球联合创新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双创小镇”、国科健康科技小镇等重量级创新平台,又有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200多家特色创新载体,还有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城阳区在政策匹配上加足马力,相继出台《关于促進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促进5G 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加速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眼下的城阳区正朝着深度关联、跨界融合、开放协同、利他共生的生态系统快速迈进。这些支撑新型服务业和新经济的产业和项目,也将成为城阳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阳光城阳”让发展更具活力
  阳光,镌刻以城阳的名字之中,更贯穿于城阳的发展生态始终。“阳光城阳”建设启动三年来,城阳区不断传播阳光理念,推行阳光举措,区域发展的创新活力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加速,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益探索交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城阳答卷”。
  资本的青睐,是对区域发展潜力和能力的有力认同。2019年5月,青岛召开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为促进创投风投机构集聚发展,积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城阳区出台了《城阳区促进创投风投发展的若干政策》,设立了规模10亿元的区产业引导基金,建立了风险共担的跟投机制,迅速吸引了总规模146亿元的19只备案基金落户。在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上,同创伟业、安芙兰等10只基金签约落地城阳,意向投资总规模共达170亿元。创新创业生态的热带雨林,成为“阳光城阳”建设理念的有力注脚。
  在城阳人眼里,“城市合伙人”是最宝贵的人才。一直以来,城阳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先后出台了“1+6”人才政策体系、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意见、人才政策十二条、吸引人才硬核六条以及人才共有产权住房等重磅政策,形成了强大的人才“城阳引力”;建成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青岛博士创业园等高质量人才发展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创新企业、创业人才在城阳聚集,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为打好高效青岛建设攻势,城阳区用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擦亮“不用找人、一次办好”服务品牌,深入推进“阳光政务”建设。目前,城阳区启用了“城阳市民中心”,519项审批事项只需“进一扇门”,137项事项只要“一枚印章”审批,199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940项划转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如果说一流的营商环境是“阳光城阳”高质量发展理念的落地,那么通过制度创新汇聚更多要素,则是“阳光城阳”传播理念的直接体现。通过“企业出创意、政府来论证、可行即实施”多方参与的形式来实施重大项目资源,在城阳区已成为常态。2019年,城阳区累计发布了面向2035年的27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高达3700亿元;近期,又发布了总投资615亿元的77个“新基建”项目。今年以来,共网签项目65个,总投资655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凝聚了市场对城阳区阳光发展生态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所有的“理念”都是立足于人。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以GDP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着城阳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逐浪而上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城阳发展的新棋局上,每一步都是至关重要的棋子。棋,还在下。城阳,仍在不断超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3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