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佳玉

  摘 要:民族舞蹈的跨文化传播,不管是在国内各民族之间,还是在国与国之间,很多时候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存在着经济实力较强的民族成为舞蹈文化的主要输出方的现象。文章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舞蹈所承载的民族宗教和信仰、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对民族舞蹈跨文化傳播的非对称性进行了探讨,为民族舞蹈应该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软权力;文化折扣
  一、民族舞蹈的文化人类学诠释
  (一)各民族宗教和民间信仰的载体
  舞蹈和岩画、音乐一样,是原始人类创造岀来的最早的艺术样式之一。原始时期的舞蹈可分为自然崇拜舞蹈、图腾崇拜舞蹈、神话舞蹈和巫舞。“民间信仰,就是那些扩散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没有明显的教会组织、经典、教义等的包括祖先崇拜、四时祭祀、神灵崇拜、算命、卜卦、风水等的普泛化的信仰。”远古时期的舞蹈所具备的功能超出了我们的现象,被认为是人神交流、人鬼交流的媒介,是民族宗教和民间信仰的载体,在被原始人类刚刚创作出来的时候,更多地具有实用的功能,既可以自我愉悦,表达信仰,又可以宣泄宗教情感,从而达到祈求神祇保佑或者希望祛除鬼疫的功利目的。这些舞蹈或者按照图腾物的外形进行装扮,或者模仿图腾物的动作,是原始宗教和信仰体系借助舞者肢体动作而希望达成人与神、人与鬼疫之间交流的方式。澳洲土著的袋鼠舞、鸸鹋舞,北美印第安人的野牛舞、熊舞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原始舞蹈。
  我国原始社会中也同样如此,舞蹈在我国先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吕氏春秋·古乐篇》就有“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记载。“所谓‘八阕’,是指八段内容不同的舞蹈,表演时舞者手持牛尾,一面吟唱有关的歌词。其中《载民》祝愿氏族繁荣昌盛,种嗣延绵;《玄鸟》歌颂殷商部族的图腾‘玄鸟’;《逐草木》祈求牧草丰茂,牲畜繁衍;《奋五谷》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敬天常》表达对上天虔诚的敬意;《达帝功》赞颂氏族或部落首领的功绩;《依地德》感谢大地母亲养育万物的恩德;《总禽兽之极》模仿各种禽兽的动作,祈祷禽兽大量繁衍,为人类提供充足的食物。”很明显,这些舞蹈表达的是图腾崇拜。
  (二)各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表达
  民族舞蹈同时也是各民族生活生产方式的体现。“人类对不可言说去言说,而‘身体的独白’——舞蹈,就是这种最典型的‘不可言说的言说’。”各民族生活于独特的自然环境之中,而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适应于该自然环境的独特的生产方式。为了自娱自乐,为了统一生产节奏,或者为了表达这种“不可言说的言说”,不同的民族在其劳动过程中,会模仿其劳动动作、劳动对象等,形成不同的、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舞蹈,表达的依然是对生产丰收和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在这种特殊的娱乐形式当中,宗教始终贯穿于其中。虔诚的宗教信仰加上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使得繁重的体力劳动与艰巨的生活现实所带来的痛苦得以化解,在循环往复中调节着先民们的情绪状态。
  例如,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阿尺木刮”,被称为“山羊的歌舞”,是云南维西澜沧江沿岸傈僳族一种自娱自乐的歌舞。傈僳族群众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喜爱饲养山羊。“阿尺木刮”的起源与维西傈僳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是傈僳族经过对山羊的动态形象进行抽象和加工而成。跳舞时舞者的脚步跳摆搓跺,上身或左右摇摆,或前仰身,或抬头,或回望。这些舞蹈动作都是在模仿山羊的动作。
  二、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的非对称性
  (一)民族舞蹈输出地的“软权力”
  正如以上所论述到的,因为民族舞蹈是民族宗教信仰的载体,表达着特定民族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所以,民族舞蹈对于保持一个民族内部的文化凝聚力,加强与其他民族的联系和沟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民族也非常注重本民族民族舞蹈与其他民族的民族舞蹈之间的交流。民族舞蹈的跨文化交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文化交流现象。然而,文化交流很多时候是有差异性的,经济较发达的民族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对被输入某种舞蹈文化的民族产生更大的影响。影响他者文化对某一文化现象作出符合本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就包括约瑟夫·奈提出的“软权力”的概念。“软权力”则指隐身于文化或价值观等意识形态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理解和选择,更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
  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舞蹈交流的差异性呈现为一种非对称性。民族舞蹈是一种承载着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的“软权力”,可以作为交流媒介,将两个不同文化的民族连接起来。经济较为发达的民族由于经济实力、传播机制、传播手段等更有优势,掌握着文化上的发声渠道和话语权,有利于其充分发挥民族舞蹈这一“软权力”,向外推行本民族舞蹈文化,成为民族舞蹈文化交流中较为主动的一方。首先,经济实力雄厚的民族可以系统地构建现代化的传播体系,发动非专业性的传播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调动其他人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渠道,创造适合于本民族舞蹈传播的交流方式,利用承载着该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民族舞蹈去引导其他民族的文化消费偏好,实现民族舞蹈的成功输出。其次,民族舞蹈交流的发起方也掌握着文化交流的评价体系,以及舞蹈艺术评价的发声渠道和话语权,通过该评价体系以本民族文化的审美标准,对他文化的民族舞蹈进行评价,从而影响人们对参加跨文化传播的民族舞蹈的审美取向。
  (二)民族舞蹈输入地的“文化折扣”
  在一个名为“美国主导电视节目国际市场的原因”的研究项目中,霍斯金斯和米卢斯首次提出“文化折扣”的观念。“文化折扣”即“文化贴现”,导致这一现象的是民族文化差异。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产品,例如民族舞蹈,在他者文化语境中遭到排斥而导致文化价值降低。引起“文化折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文化输出方和文化输入方在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都存在着差异,而被动接受他者文化的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本民族文化输出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其他民族时,受众会感到陌生,其接受意愿大打折扣,引起“文化折扣”现象。   民族舞蹈的跨文化传播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宣传渠道、文化话语权等方面都不具有优势。最重要的是,本民族舞蹈在他者文化当中的“文化折扣”现象催生了本民族的民族舞蹈相对落后的假象。在民族舞蹈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传播主体对本民族舞蹈所传达的宗教信仰、审美价值等无法产生认同感,文化自信心受到冲击,呈现为较多地模仿或接受他者文化传入的民族舞蹈的现象。因此,经济上相对落后的民族,普遍具有一种舞蹈文化危机感,在民族舞蹈跨文化交流方面较为保守,成为民族舞蹈文化的被动接受方,或在本民族舞蹈中融入了过多的他者文化因子,造成本民族舞蹈核心文化符号的流失。
  例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舞蹈文化总体而言呈现出一种崇尚西方舞蹈的趋向。西方的芭蕾舞、体育舞蹈、街舞等艺术形式,成为我国艺术院校的主要舞蹈专业,而民族舞蹈,尤其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却在发展时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这是因为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时候,过多地成为“软权力”的接受对象,而我国的民族舞蹈在进行输出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文化折扣”现象,进一步打击了我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交流的态势。
  三、结语
  鉴于以上分析,在进行民族舞蹈的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输出民族舞蹈的一方应该采取文化相对论的视角,不能因为经济实力的优势而变相地使用“软权力”,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民族舞蹈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而应该在输出本民族舞蹈文化的同时,本着平等开放的心态,热情拥抱来自于他者文化的民族舞蹈。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族,也应该正确认识本民族舞蹈的文化价值,在交流过程中吸收他者文化舞蹈中优秀的艺术表现手段,同时坚持本民族的核心文化符号,保持民族特色。在民族舞蹈的跨文化交流中,不论是民族舞蹈的输出方还是输入方,均要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对方的舞蹈文化,承认对方民族舞蹈中所表达的优秀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并加以吸收。同時,输出方也应该积极地向接受本民族舞蹈文化的其他民族学习,虚心学习和吸收对方的舞蹈表现手段,从而营造出双方的民族舞蹈文化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大鸣,秦红增.中国文化精神[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77.
  [2]顾朴光.中国面具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27.
  [3]刘建.宗教与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8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