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身心合一”理论视角下舞蹈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盖琦琦

  摘 要:身体作为人体运动的第一要义,它是舞蹈的载体,也是舞蹈训练的出发点和目的地。舞者不仅要有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还应该有敏锐的身体感知能力。文章从舞蹈训练“身心合一”的观念入手,透过身心学的理论视角,对身心学理念及其技法在舞蹈训练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身心合一”;舞蹈训练;身心学
  近年来,伴随着舞蹈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舞蹈训练的身心学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身心学理念及其技法的运用,无疑使舞蹈训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它改变了传统舞蹈训练对于身体的概念,不是去改造,而是去唤醒。”[1]现今,舞蹈身心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必将拓宽舞蹈科学训练的视野,这有助于舞蹈科学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笔者这几年参加了普拉提、米顿朵夫呼吸疗法、拉班芭特尼芙动作分析等相关身心学课程的学习,在亲身接触身心学的理论和技法的同时,获得了全新的身体自我意识和动作开发方法。因此,本文尝试在“身心合一”的理念下,探索如何在舞蹈训练中准确有效提高舞者的身体能力,使舞者更加了解自身的肢体结构与功能,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舞蹈训练。
  一、身心学的内涵与发展
  在19世纪末期,欧美国家兴起了对身心学的研究。当时有许多教育、体育、艺术、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因身体的不适,或者是对自我身体的好奇而去探索和研究,进而形成了许多不同方向的身体疗法和技巧。1976年,美国著名的身体学专家托马斯·汉娜根据各种身心学技巧的共同点,重新定义身体。他认为:“人类是一个有着自我调整、自我修正和自我改进能力的有机体。”所以,身心学所探索的身体不只是表面所看到的机械化外壳,而是一个有情绪,可以自我感受,在感受中可以进行调整,最终产生变化的身体。“当一个人置身于躯体的同时,也在发挥着这个身体内部的思想与智慧,这就是身心学对‘身体’严格意义的解释。”[2]本文将身心学定义为是一门透过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自我身与心的对话,重视内在经验的体会和反省,探索身心关系、体悟身体智慧、开发人体的覺察能力、增进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经验科学。
  随着身心学的不断发展,其被逐渐应用于身体意识和功能的探索。例如汉纳身心教育法(Hanna Somatic Education)、罗森技巧(Marian Rosen)、米顿朵夫呼吸疗法(Llse Middendorf)、萝芙技巧(Lda Rolf)、拉班芭特尼芙动作分析、连绵流动技巧(Emilie Conrad)等。汉纳身心教育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控制重塑神经肌肉的方法。通过重新建立大脑对运动系统调控、整合的方式,针对性地解决慢性肌肉疼痛症状。通过学习重塑肌肉的动作控制技能,最终提升身体功能性的运动及感知觉察能力。人体受损伤、过度疲劳或压力的影响,会改变原本较平衡的动作模式,导致肌肉之间不协调,有些肌肉过劳,而有些肌肉欲振乏力。这一症状被称为感觉运动失忆症(Sensory Motor Amnesia)。例如汉纳身心教育法是通过改变大脑的动作记忆,让身体重新学会轻松省力、合理高效的动作方式。舞蹈需要发挥内在思维,由内而外、内外兼并地去展现自我意识和情绪。每一个身体的流动和变化都应来源于内在的细致思考和动机。云门舞集的创始人林怀民老师也曾受到身心学的影响从而鼓励舞者“创造会思考的身体”。
  二、身心学理念与舞蹈训练
  现今,无论是专业舞蹈演员还是舞蹈爱好者,在舞蹈训练时身体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损伤。有些舞者在舞蹈训练时只注重四肢的动作,忽视了这些动作是否符合人体学。而在舞蹈训练中自我内在的思想意识和外在的肢体动作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它所表达的是一个由内在到外在的过程。探究受伤的原因,除了一些动作编排和训练方式不当,更主要的是我们对于自己身体的认知和态度,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应该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当我们以“身心合一”的理念重新看待身体时,就会用截然不同的态度来对待身体。
  普通的舞蹈教学建立在老师示范传授和学生模仿的基础上,虽然教师会对教学内容做出详细的讲解与分析,但整个教学过程忽视了动作本身的意义、动作产生的效果与各肢体功能的联系,只是单单围绕外在动作的连接与协调关系等内容。而身心学则是通过对身体各部位的开发,用心感受肌肉的力量,学会如何放松身体,使动作完成得更加轻松,进而促进身心的平衡,同时也可以降低在舞蹈训练中受伤的可能性。在舞蹈表演中,身心学注重与身体的沟通,通过更准确地控制身体,用身心一体的观念来表现动作技巧,进而提高动作技术的质感,增强舞蹈动作生命力的表现。因此,在舞蹈训练中融入身心学理念,有利于对舞蹈肢体的再了解和创作。作为现当代的舞蹈演员或是舞蹈爱好者,需要从身心学的角度去理解舞蹈,不断吸收、借鉴身心学的理念和方法,认真探索怎样将身心学理念和方法融入舞蹈训练中。因此,能否正确认识自己身体的各功能影响着舞蹈的训练、表演和编创等。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身心学理念对于舞蹈训练的重要性,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身体之于舞蹈的关系。
  三、“身心合一”理论视角下舞蹈训练的应用
  ——以舞蹈作品《水月》为例
  身心学可以使舞者与自己的身体进行沟通,能够更精细地控制身体。不是一味机械化地舞动身体和完成高难度的技巧,而是在身心一体的基础上表现得更加具有生命力。本文将身心学理念融入舞蹈中,并以具体的舞蹈作品《水月》为例,探析其应用原理与方法,总结其规律,为更好地开展舞蹈训练提供经验借鉴。
  (一)舞蹈作品《水月》的基本介绍
  林怀民早期创作的作品带有浓厚的戏剧性思维模式,而从1998年的《水月》出品后,风格便转变为含蓄、缓慢地讲述老庄哲学的“悠游大化”,舞蹈语汇回归舞者身体的内在关照与尊重,赋予身体真正的内涵。他认为舞蹈的本体是生命,是呼吸。“呼吸是一切动的来源,呼吸能否正确运用直接影响动作的美感,要想有行云流水的质感,就必须以流畅自如的呼吸为前提。”[3]正如儒、释、道三家阐释的:“呼吸就是吸取天地万物之灵气,净化自己内心的过程。”舞者在舞动的一呼一吸之间,产生内省、冥想、感悟和意会,心境趋于沉静,仿佛驰骋于空灵之境。《水月》的舞蹈语汇连贯而有力,无论是独舞、双人舞还是群舞,都以连绵不断的呼吸为主线,展现柔中带刚的肢体语言,使肢体达到精神美与心灵美的内在呼应。   (二)“身心合一”理论视角下的舞蹈作品《水月》
  这个作品受早期米顿朵夫呼吸疗法的影响,是通过呼与吸的自然发生而影响动作的身心技法。這个技法包括允许呼吸(Allowing Breath)和感知呼吸动作(Sensing Breath Movement),主张呼与吸的自然发生不受身体状态、感情情绪等外在因素影响。它源于体内深层的地方,在探索呼与吸的复杂、精妙、协调、整合的过程中,寻找人类有机存在的真实感受。这种对自然呼吸的探索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身心的动态平衡及健康发展。在“允许呼吸”的状态下舞动身体,在动作中不断感受呼吸,一种内在的“动力”流过身体每一个部位,传递不同的信息,然后激发舞蹈动作产生。在过程中以呼吸将身体整合为一个统一协调的有机体,不断用呼吸练习,去感知身体,以呼吸为切入点,在自然有机与被动控制之间寻找平衡,也是一种动作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探索。林怀民从人的本质出发去寻找呼吸的动律以及身体在呼吸之间的韵律,使舞台上的舞者感觉自己在与自己对话和交流,舞者之间彼此牵动,感受到自我身体的共鸣。“他在寻找虚实之间关系的同时,回到了太极的根本,也回到了东方哲学一贯探索的本原——一种包容、自省、冥想、静观的状态,从而回到自然、生命的初始。”[4]
  因此,通过“身心合一”理论视角分析舞蹈作品《水月》,我们要真正将身心学理念融入舞蹈训练中。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身心合一”的观念,指引学生用心感受身体及肢体动作的深层涵义,感知身心关系在舞蹈中的作用。其次,要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帮助学生避免盲目地进行舞蹈训练和表演,要融合身体的认知,通过一些科学的身体操作,不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身体,开发其身体感知能力,挖掘其对身体的自我调控能力,使之成为一个“会思考的身体”。最后,进行身体使用的再教育,使学生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身体,从而纠正一些不良的身体习惯姿势与动作。
  参考文献:
  [1]任妍静.身心学关照下的舞者身体开发与训练[J].艺术科技,2017(10):425.
  [2]王鑫.对身心学在舞蹈训练中运用的思考[J].舞蹈,2015(12):66-69.
  [3]吴兰.林怀民舞蹈创作理念之图解[J].戏剧之家,2017(21):128.
  [4]朱爱芳.论台湾舞蹈家林怀民现代舞作品中的传统文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7-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9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