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点滴关注有效提问 构建精彩地理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如何有效地把握45分钟,课堂中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关键所在,“问题课程”是当今教学的最好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如何设计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已成为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人的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常与情境相伴而生。创设问题情境,从视、听、触等多方位积极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如,在进行“中国的洪劳灾害”的教学过程中,播放梧州市1998年抗洪救灾的视频短片和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然后再提出探究问题“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在进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教学时,先播放一组岑溪市30年来城区规划图,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近30年来我们岑溪城区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用问题牵引学生的思路,而后展开教学。
  教师可巧用创设“反常态”情境进行提问,使学生感到“惊奇”,引起他们非同寻常的惊讶,形成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褶皱地质构造时,根据向斜和背斜的不同弯曲特点一般都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这也是学生脑中理所当然形成的概念,这时教师给学生展示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反常态”现象,让學生探究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这样的“反常态”情境创设就起到了一个激疑激趣的作用。
  关注热点情境的创设即教师有的放矢地选择与要讲述的知识点有关或有联系的社会热点问题为提问的情景依托,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索的积极性。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人类关系极其密切,学生也特别关注和感兴趣,乐于提问。如低碳问题、中东问题、能源问题、水资源问题等等,教学中如能联系当地生产生活实例,设疑发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既可以激发积极向又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再如在学习板块和地震带的内容时,以“5.12四川汶川地震”的地震灾害为情境创设问题。
  二、教学提问新颖有趣,提高学生兴趣
  我们在地理教学中经常接触的方式主要有单纯的语言、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选择恰当的方式,给学生的感官、甚至心灵带来冲击,使之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提问要针对教学内容,以新颖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提问,从而调动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日界线”时,先讲一个小故事:“一孕妇乘船从上海去旧金山,在途中生了一对双胞胎,在日界线以西的东十二区先产下一男孩,越过日界线后,在西十二区又产下一女孩,但先出生的男孩却叫后生的女孩为姐姐,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有趣,急欲弄清原因,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聚精会神地听下去。
  问题的提出必须以语言为凭借,教师通过巧妙地措辞、情趣盎然的描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太阳为什么始终东升西落?”,“我们常用‘太阳从西边出来’这句话来形容违背常理的事,这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呢?”,两句话提出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但语言的运用是不同的,很显然,后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问题设计,把问题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把学生至于游戏角色之中,大大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进行工业集聚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创设三种角色:企业家、当地的居民、政府行政领导人,学生自愿选择充当其中一种角色,从该角色的立场出发,阐明工业集聚的优缺点。
  三、开放性提问设计,培养学生能力
  开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多种疑问,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怎样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有效教学的理念,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科学实效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显然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即教学问题的设计不要只局限于当前学习的内容,问题的答案应属于开放性的,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及探索空间。
  四、有效提问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师设计探究性的问题时要避免直来直去,最好运用有趣的事例和生活中问题提出设问,让学生建立直观的感知认知,以激起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的兴趣与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地理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现实生活中有用的知识。
  当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生活相近时,便会对问题产生一种亲切感,学生渴望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学习海陆风时,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在白天和晚上去海边,站立在海岸上,风向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去海边玩耍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事情,陌生是因为他们没想到这其中也包含了地理知识,因而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在讲“气旋与反气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据气象台报道,有一股寒潮将经过我省,同时得知,风向变化是:西北→北,请问该风是在我省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的什么方向侵入?”这种问题既将课本知识“活化”了,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能达到开启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善教者,必善问。总之,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已扬帆启航,在不断改进传统教学,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地理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中的提问方式、方法和技巧,有的放矢地运用于地理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实际,精心选编问题,特别是设置具有启发性、创新性的问题,这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造力,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9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