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周火 罗伟珍

  摘 要: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地方本科院校专业产教融合得以顺利实现的基础。本文在深入分析产教融合内涵与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内容的基础上,以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为例,系统介绍了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产教融合;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的责任和使命是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能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决定了其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发展道路,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结构要充分体现产教融合这一办学特色,切实做到产教深度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产教融合背景下,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管理科学专业,其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必须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产教融合内涵与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产教融合内涵
  “产”即产业,“教”即教育。产教融合意指产业与教育有机结合,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产业与教育彼此协调、共同发展。产教融合既可以被认为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也可以被认为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和路径的创新。产教融合强调学校与企业要共同参与,共同推进。产教融合的范围较广,内容较丰富,不只是学校和企业在一些具体的项目或者部分课程上的合作,它更强调的是通过产教融合能够形成和培育出一个新型的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及人才链,从而促进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管理科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管理科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解决较为复杂管理问题能力的实践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管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该专业学生必须拥有较强的实践和实务能力,而学生实践和实务能力的培养又主要通过实践教学课程来实现,因此,管理科学专业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三)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1)目标体系。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产教融合要求,设计适应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起以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为框架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2)内容体系。在内容上,要整合校企双方资源,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调整上,可以依据社会岗位技能需求重新设置课程,可将课程划分为通识平台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均可设置理论和实践技能两部分。在教学环节上,可以按照课堂训练、校内实训及实验、毕业论文、校外实习等构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沙盘演练等。最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
  (3)平台体系。搭建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产教融合中心等。
  二、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
  (一)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创办于2003年,现教育部特色专业、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企业人才需求并结合自身办学资源实际,将本专业设置为三个方向: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市场策划。本专业培养既掌握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具有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营销管理等专长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采取“2+2”人才培养方案,即前两年主要学习通识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課,后两年分方向主要学习方向核心课及方向选修课。在学生综合素质及技能培养上主要采取“H”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创新能力为纽带,以专业综合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方向为专长的集“能力、知识、特长”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见图1。
  (二)管理科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结构
  实践课程体系支撑学生实践能力。管理科学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三四三五”实践教学体系(“三四三五”实践教学体系是指:①三类实践:课程实验、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践;②四项能力: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职业发展与社会能力);③三个平台:校内实验实训平台、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校外实践育人基地;④五大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实验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论文设计模块、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模块。具体见图2。
  (三)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措施
  1.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加大实践环节课程比例
  管理科学专业在确保理论课程开足的情况下,不断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加大实践环节课程比例。一是增加专业核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的实践时数,大幅增加课程实训或实验项目,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的实践时数不低于该课程总时数的20%,特别在管理学、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等核心课程,实践学时占该课程总学时的30%左右;二是整体提高实践环节教学比重,将原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12%提高到35%。
  2.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管理科学专业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与地方企业、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等相互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制定课程计划,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最终建立起校企、校协、校府合作的新型联合培养机制。见图3。
  3.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推进立体化实践教学
  管理科学专业在其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中,按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分别从时间维、逻辑维及专业维的三维结构角度构建起全程化、多元化和复合化的立体实践性教学模式,具体见图4。
  参考文献:
  [1]李自荣.基于“产教融合”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内江科技,2019(6):9-10.
  [2]李惠芹,钟群.产教融合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1):45-47.
  [3]李亚宁,杨波.协同育人视域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机制及内涵探究[J].河南教育,2019(12):84-87.
  [4]邓朗妮,谢宏.产教融合模式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1):169-170.
  [5]王周火.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5):16-18.
  作者简介:王周火(1975-),男,硕士,邵阳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6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