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郝春霞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能够激发他们的大脑,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清晰。数学的学习仅凭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纸上谈兵终不能获得成功。由于数学中有很多数字问题都可以用图形来表示,那么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更易于理解题目,解题也会相对简单,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率会大幅提高。本文主要是从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的意义和途径两方面展开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增强他们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155-01
  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形结合就是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方式。通过将数量与图形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分析問题,把握问题的主要矛盾。本文主要是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和途径两方面进行研究的。
  一、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
  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去分析数学问题,也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转化和应用。大多数学校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通过教师课上的内容灌输,学生再通过课下做题进行巩固,教师再对学生有疑问的题进行深入的答疑。这种方法从表面看起来,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深度,但是实际上也是应试教育的一种体现。学生是通过这种机械性的学习去掌握知识的,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但是数形结合可以有效改变这方面的不足,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用图形表达出来,更加清晰直观的分析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真正的学好数学,并把这种学习方法和能力延续到生活当中,促进他们的全方面进步。
  二、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途径
  1.数形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强行重复记忆和做练习题来学习数学效率是不高的,要学会运用巧妙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首先就是要读懂题目,题目中通常隐藏了许多有效信息,这些信息都是解题的关键,稍有遗漏或者理解错了题目的意思,就会影响问题的计算结果。解决数学题目如果仅靠大脑想象,效果可能不会很明显,这时就需要巧妙的将数与形结合起来。例如:小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将木棒分解成两段需要花费大约五分钟的时间,那么将木棒分解成五段需要多久呢?这个问题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小学生的年纪尚小,理解能力也较弱。如果让他们单纯的去计算数量,学生很容易得出5×5=25,这是错误的结果。如果出现类似的问题,他们也不会进行方法和知识迁移。如果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同学们将数和形相结合,他们就可以学会类似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条线段代替木头,然后用笔画四下,就可以将线段分为5段。这样锯一下需要五分钟,锯四下就需要20分钟了。这样通过将数量问题转化为图形,就可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借助数形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于数学问题的题目通常都设有陷阱,并且比较复杂。如果将数量问题转化为图形,就可以清晰明了的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隐藏的陷阱。引领学生养成知识的转移学习能力,把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自己熟悉的图形。但是目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他们忽视了要从小养成小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也忽视了小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这样容易导致他们的数学基础不牢固,对以后数学的学习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讲解例题时大多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去分析问题,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也会学着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3.利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
  在老师长期有意识的引导下,小学生可以自觉的把数与形有效结合。其实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相互贯通、相互依赖的,有许多规律可寻。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保证学生答题的正确率,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同一类型问题的相似之处。长期利用图形来分析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符号运用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数学方法去化解困难。
  小学数学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开发他们的大脑。数与形的结合是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发展的方法,可以培养他们的符号意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是目前许多小学教师都没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对方法实施的方式也有一些缺陷。这需要教师重视起来,及时改进教学方案,将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雪.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8(27):28-29.
  [2]袁仕芳.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形结合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8(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9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