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小波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219-01
  我们都知道,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来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学科的事情。因为德育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合力。就美术而言,其注重感官认识的特点,为课堂教学中灵动地进行德育渗透奠定了现实的基础。相比较传统的说教,美术老师在教学生基本的学科技能的同时,可以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通过具体的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传递给学生。尤其对于很多经典,除了有独特的学科价值、艺术价值以外,还有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德育价值。因此,对于一个小学美术教师而言,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要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德育教育,融德育于课堂教学。
  首先,德育渗透要依托课堂教学。不管教学改革进入到何种地步,也不管出现怎样的新理念、新思路,课堂教学始终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也是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以美术教学为例,可以充分利用美术课型中的欣赏课,以作品来引导我们的学生开展对于美的感受、感知,并由此逐渐向美的创造上发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提供审美基础。对于经典美术作品的展示,也是学生走向高雅的可行路径。尤其是那些经过历史检验的作品,在学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增强想象力的同时,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升。我们所用的教材中,也有很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内容,从构图、色彩、编排等方面向学生作渗透,去深刻理解作品所蕴含的内涵。在课堂的提问、交流等环节,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表达机会,真正让他们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脑中的知识。
  对于一些作品的讲解,也可以辅之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让学生的学習行为不再单一,更加立体,让教材的生命力更加强盛。同时,也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热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家乡、祖国、亲情之类的话题,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创造,或是绘画,或是剪纸,或是纸浆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作品来丰盈自己的素养。教师还可在基础绘画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如《我的家乡》《未来的世界》等课题,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探讨和启发,发挥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用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德育渗透要融入美术实践。“体验式学习”比起单纯的文本学习更能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也更容易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美术学科而言,美术实践活动就是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学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将有利于体现学科的育人性。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融入。比如,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自上而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为祖国唱赞歌”“我和国旗合张影”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心中的祖国、家乡,引导学生制作爱国主义的手抄报、黑板报等等,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开展情感教育,这样既营造了节庆氛围,也让教学活动更加应景。此次,一般这种重要节日,各地都有相应的展览活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和家长参观一些展示,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审美力提升,也是和谐亲子、家校关系的重要举措,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需要注意的是,活动需要有拓展和巩固。每一次实践活动之后,要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在认知上有升华,这样才能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最后,德育渗透要契合教育情境。适合的教育情况将极大地增加教育效果,情境对于教育活动的正向作用不言而喻。在美术教学中,这一点尤为明显。基本上每一所学校的美术功能室都能称得上是作品的集中地。因此,美术教师本身就有很强的情境意识。此外,各个学校也应该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一些校园景观、墙壁、橱窗、电子屏等布置或者播放适合的作品,主题可以是学校工作的月度主题,也可以是对学生有用的其他作品。比如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可以布置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联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环保意识。可以将中华经典中的内容常态化展示出来,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统自信。对于一些地区特色,也可以布置专门的场所,增加学生的家长自豪感。有条件的学校和地区,还可以邀请名家进校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体验到美术的乐趣。
  当然,德育渗透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教育,不能独立于教学活动以外。这对于教师来说,是要求也是挑战。一方面,教者要有强烈的德育意识,如此才能时时、事事关注德育、开展德育;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扎实的能力和专业的底气,确保开展的德育活动是契合学生和时代需要的,只有这样的德育才更具有生命力,也只有这样的德育才能和美术教学相融洽,培育出更多“德中有美”“美中有德”的新时代好孩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1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