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泽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该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灵活、更活跃,开展的学习活动更有效呢?下面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浅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研究方式  思维能力  学生  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156-01
  一、活化教材,来唤醒学生的元认知思维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来整合和活化教材,以唤醒学生的元认知思维,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扎实的基础。
  1.创造性的处理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教材作为蓝本,创造性的进行整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在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一课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者先画,再介绍其表示方法及其直线的性质,随后围绕知识点进行训练。而在一次同课异构中,一位老师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则一下子引起我的兴趣。她是这样导入的,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画出直线、射线、线段,并叫了四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当时我有点纳闷,可是学生基于小学对此有所了解,都画出来了。然后教者启发学生,谁会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呢?这时,学生激情高涨,纷纷举手,随后四位学生在黑板上做了展示,基于学生提前做了预习,基本上能准确的表示,但还存在点滴的问题和疑惑。此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抓住学生困惑和疑惑,进行释疑和解答,扫清了学生的思维误区。这样的设计先让学生尝试,再做点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还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也能很好的把握教学的起点,更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接下去的数学探究活动。
  2.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数学教学情境之中,可以更快的唤醒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入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例如在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中,有“互送贺卡、互发短信”一类应用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把握其规律。我创设这样一个数学情境:圣诞节即将来临,希望每一位同学为其他同学准备一份礼物,互赠礼品,这一下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嚷开了……这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他们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我又抽取了四位学生进行演示:四位同学要完成送礼物任务,大家看“每一位同学要准备几份礼物,最后所有的同学将共送出几份礼物?”很快地,学生发现:每位同学要准备的礼物数比人数少1,因此如果有n个学生的话,礼物的总数可归纳为 n(n-1)。通过学生亲身演示与体验,把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可操作化,能够使学生思维产生灵感,并迸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唤醒他们的元认知思维,使得课堂推进高效、快捷。
  二、以课堂互动来激活学生的无意识思维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思维才开始启动,在“怎么办”的情境中思维才开始深入。因此,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必须依靠课堂互动来实现。
  1.在思考中实践,比如我在上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同学们观察一副三角尺,每一个三角尺的三个角的和是多少度?同学们基于经验,由于三角尺的三个角都是特殊角,学生非常清楚,所以迅速做出回答是180度,然后让同学们在本子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问三个角的和是否还是180度呢?这时,一部分同学说是180度,而大多数学生无法判断。这时,通过启发诱导,相互交流,大多数学生说,用量角器度量,再相加去验证;还有少数学生迫不及待的说,老师,我不通过度量就可以知道三个角的和,随后,叫一名学生前台演示,发现他将三个角撕下拼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平角,和同学们通过度量获得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时同学们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在这种兴奋状态下,我进一步启发,能否借助做辅助线将这三个角很自然的拉到一起呢?这时,学生经过探讨交流之后,有位同学站起来激动的说,老师,可以借助做平行线将三个角转化到一个顶点处,随后,叫一名学生台前演示,并按照策划的思路让同学们写出推理证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亲历了学习过程,达到了乐中思考,动中求知。
  2.在交流中体验,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探讨交流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充分调动他们去想、去说、去做,相互启发。要让学生从疑点、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产生争议,将问题的解决推向高潮,要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思维上达到共振。《课程标准》指出:“只有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我们的课堂互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三、以变式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
  随着素质教育的层层深入,近年来,数学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已成为中考数学命题的新动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一题多变与一题多解”的形式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尤为重要。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探索新、深刻性、独创性。比如,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精心选择、加工和编写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而且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举例来说,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这个问题,教师可巧妙的设计一题多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变式1,将矩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可得到什么图形?变式2,将菱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会得到什么图形?变式3,将正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会得到什么图形?通过此变式训练,学生就会通过画图、思考,感悟、概括出四邊形对角线的特征是影响组成图形形状的本质,进而对这些图形对角线的性质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可以通过设计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用剪刀沿直线剪掉长方形的一个角,数一数,还剩多少个角?这时,学生通过动手、交流、展示,发现还剩3个或4个或5个。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和创新意识。还可以通过定理、公式的逆向应用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总之,要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逆向思维的训练,真正达到“讲好一题,带活一片”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基于学科特点,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跟紧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之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去奠定良好的数学思维素养,在教中研、在研中教,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宋学友.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9)
  [2]邵世康.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与训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2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