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不断开发资源,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工作进展,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方式,希望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构建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復;生态文明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引发更严重的环境问题。要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应对和处理,强化水土保持,使生态自然修复和文明建设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工作有效实施,在有效降低环境问题发生概率的同时,高效利用水土资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发展[1]。
  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工作进展
   当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也存在较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生态修复工作的认知片面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要想顺利推进,就要积极开展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评价和诊断工作,主要针对土壤侵蚀的强度以及土地退化的程度做全方位、多层次、细致化的诊断,从而确定并实施最恰当的修复措施。但是在实际工作进行过程中,诊断和评价工作不精准,影响了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效果。在判断是否采用人工干预手段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没有形成全面的认识,影响植被建设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面的工作进展[2]。第二,宣传不到位,无法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作用。水土保持是全民性的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公民的作用。只有每个人都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自觉自发地保护水土资源,才能真正有效提升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整体水平。现如今,我国对于水土保持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没有征求水土治理区群众的意见,很多措施在实施中甚至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进而影响了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效果。第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方面采用的科学技术不够成熟。需要不断加大科研技术的投入力度,增加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综合性评价,实现生态修复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果。
  2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分析
  2.1  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地形复杂多样,物资相对丰富,但是地质地形比较特殊,从整体来看,山地多、平原少。在山地集中区域,土地的海拔差别较大,土质疏松,风化现象也比较严重,再加上四季降水量不均匀,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另外,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例如大面积开发土地资源,高大树木减少和土地绿化率降低,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植被减少与温室效应有直接关系,随着气温升高,降水量不增反减,使得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3]。
   为了缓解水土流失问题,将水土的状态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让生态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就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第一,提高植被的覆盖率,禁止砍伐树木,增加植被数量。第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的特点不同,在对植被进行修复的时候,需要针对不同地域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例如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域可以栽种高大乔木,而荒漠化严重地区可选择形态较矮的植株。
  2.2  充分发挥自然自我修复能力
   第一,应当对自然与生物共存的规律和法则、自然界中不同物种之间的联系等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以提高对保护生态平衡、物种繁衍的认知和重视,让自然界中的生存循环能够进一步增强。第二,当前形势下,生态失去平衡、自然修复能力不强,大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基于此,要深刻认识人类和自然的内在关系,让两者处于平衡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以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第三,可以根据自然界的不同状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制定完备的生态监测系统和评估方法。自然修复中遇到的很多难题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来解决,要对自然生态按时进行监测和评估,不断提高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
  2.3  加强法律监管和执法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环境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破坏花草、砍伐树木,而我国相关部门对这些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这种现象,应该让每个人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大对水土工作的宣传力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让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良行为与环境息息相关。第二,加强法律监督力度。法律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为了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让环境保护的观念能够深入人心。
  2.4  将水土保持和生态产业相结合
   将水土保持与生态产业相结合,能够使环境保护工作长久进行下去,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友好型社会目标奠定基础,同时也能提高水土保持生态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我国经济效益。落实水土保持和生态产业相结合措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不同区域制定和实施不同的调整措施,做到因地制宜,保证实施的各项措施与农牧业整体发展相适应,促进农牧业的发展。第二,不断创新修复模式,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和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农牧业,从而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从总体来看,水土流失的情况仍然在不断恶化。因此需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因地制宜做好土地规划,发挥自然环境自我修复作用,使农牧业和环境发展相结合。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做到严格执法,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冯兴平,江涛.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9,39(6):91-94.
  [2]董美异,纪道清.农村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农民致富之友,2019(3):221.
  [3]强勇.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及其生态文明建设[J].科技风,2018(26):1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