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进生活的线上音乐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雨秋

  当学校紧急召开多次线上会议,研讨网络教学方案时,我意识到:新学期的音乐课,也要以线上方式与学生们见面了。前三周,我按照常规方式落实教学工作,缺少了现场感和互动性,孩子们参与度一般,我自己也感觉缺了点什么。到了第四周,我请学生欣赏《南丁格尔之歌》。恰逢杨荣校长巡课,课后杨校长指点我,教学中过多地介绍了离学生遥远的南丁格尔,却忽略了当下正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英雄,同时课堂也缺少音乐的专业成分,因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杨校长一语中的。我决定让音乐生活化,指导学生用身边的道具感受音乐,体会生活中的“声音”。
  自制“沙锤”,是音乐生活化的第一次尝试。学习打击乐演奏,通过基本节奏练习来区分强拍和弱拍的不同打法。到了检验成果的这天,课堂上孩子们纷纷利用身边材料动手制作,做出的小沙锤一个比一个漂亮。他们还惊奇地发现:瓶子里装入不同的材料,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我告诉他们这叫乐器的“音色”不同。二年级田同学就与妈妈一起制作了四个音色各不相同的沙锤,尝试用课堂上学习的奏法敲击自己喜欢的曲子。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我开始留心身边的小物件,思考有哪些家庭必备的物件还可以发出优美的声音?经过寻找与尝试,我选择了碗,决定让学生们制作“碗琴”。在碗里加入不同量的水,会产生不一样的音高效果。在没有标准音的情况下,得让每个孩子先跟着学唱“DO RE MI”三个音,建立一定的音高概念,然后指导他们不断调整碗里水的高度,来调整每只碗的音高。
  制作“碗琴”对低龄段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可孩子们并没有放弃,他们不停地调整、尝试,一个个视频、一条条语音“爆炸式”地出现在群里:“老师,你听,这个声音对吗?”“老师,你听听我的。”“老师,我的声音好像不对。”终于,孩子们的“碗琴”都制作完成,并且能演奏出简单的曲子。我收集了一些优秀作品,做成美篇,分享在班级群里。孩子们高兴极了,学习的兴致更足了,而我也收获了更多乐趣。
  在孩子们居家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少家长也参与进来,跟孩子们一起出鏡做“亲子表演”。这是我不曾想到的意外收获。于是我设想,为什么不让宅在家里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一起互动呢?
  于是,我和丈夫搭档拍摄完成《你笑起来真好看》亲子教学视频,抛砖引玉。经过不知道多少次反复练习和拍摄,视频终于在凌晨录制完成。我困意全无,接着编辑视频上传美篇,突然惊喜地发现:呀,我的账号“涨粉”了!开心之余我又发现:上周制作的“向阳小学停课不停学——制作简易沙锤与节奏练习”美篇被同行相中转发,并被遥远的海南省东方市的一所小学所采用。
  第二天上课,我把制作好的课程包和要求发到群里,讲明课堂要求,布置好了课程任务。十分钟过去了,群里一点动静也没有,我不禁有些紧张起来:是难度太大了,同学们看一眼都放弃了吗?忐忑难安中,我还得故作镇定,编辑鼓励的话发送到群里。终于,在离下课还有5分钟的时候,我收到了第一个作品。打开视频一看我很震惊!原来是胡泽燕同学的杯子舞,每一拍都十分准确,动作熟练到位,每一个细节都可圈可点。很快其他同学的作品也纷纷上传了,一个一个精彩表演让人应接不暇。最欣慰的是亲子练习作品,小朋友认真,大朋友更努力,脸上的笑意都藏不住,真好!
  做老师的快乐真的很简单。哪怕前期备课再困难,但只要课程能让学生投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有所收获,老师的心里就满满都是喜悦。一节好课需要师生默契配合,一节好课也同样能给师生彼此带来愉悦!
  责任编辑/潘静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