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也面临着更迫切的变革需求和更严峻的挑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应加以重视的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一方面是响应素质教育号召,另一方面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文章针对高中阶段地理学科中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课题,开展一定研究。
  关键词:高中教育 地理 核心素养 实践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拥有的可以与社会的前进和变革相适应的品质和技能。时代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在地理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必然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环节,从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高中阶段课程体系中,地理是基础性学科,有着自然科学的属性。在对核心素养进行针对性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教学水平和效率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充分推动学生全方位成长,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背景及重要性分析
  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高效率利用,是基础教育有效性得到提升的基础。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开展都应立足于对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进行课程规划、教学设计、评价考核等工作。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教学对知识体系的建立,以及综合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成长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高中地理学科知识量较大,学习内容庞杂,知识结构复杂,学生面临很大挑战。而要想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无疑承担着最为重大的责任。
  二、核心素养体系概述
  1.人地协调
  即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在地理学研究体系中,人地关系是核心课题。社会飞速发展,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发展方式转变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也不得不重视起来。要使人类社会获得更加平稳、可持续的发展,人类就要对自然规律给予足够的尊重,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2.综合思维
  即用综合的思想和方法,对地理环境进行解读、分析和理解。
  3.区域认知
  即以空间区域思想和方法来解读、分析和理解一定的地理环境。
  4.实践能力
  即在地理实践中的行动力和思想品质。
  三、存在问题分析
  1.重视程度不足,认知不完善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难以对地理学科产生深刻认识,单纯地将地理学习方法归结为死记硬背,并将之作为应付考试的法宝。而教师和管理人员对于地理学科教学的目标、内涵、意义,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培养这一层面上,认识尤为片面。
  2.教学资源质量不足,教学素材不够系统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资源往往来自教材、新闻以及生活实践。而在大量教学素材中,怎样挑选出贴合教材教学需要、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素材,是教师应考虑的一大问题。许多教师在选择素材时存在一定片面性,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以应付应试为第一目的;或者只注重趣味性,而忽视了素材中知识和核心素养的渗透。所以,教学资源针对性较弱,对于核心素养培养难以起到足够的推动作用。
  3.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职能缺位
  在地理学科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难以发挥引导、启发职能,在学生学习知识、提升素养的过程中不能给予必要引导。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也不能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也往往会压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教学实践的开展。
  四、实践策略探析
  1.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在教学之中要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目标,否定一味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变革陈旧教学模式,开辟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掘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出发,进行指引和帮助。要在深入把握新课标地理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引和帮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实验教学环境
  在培养核心素养目标指引下,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实验课程。在实验课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发多种教学手段,如使用多媒体展示地理环境,利用沙盘进行演示等,从而加深学生对各种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体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留下充足的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针对一些较为特殊的地貌,教师必须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并横向对比,确保学生产生充分认识,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实地考察,加深学生认知
  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生活实践才是教学的核心环节。生活对于教育有决定性作用,而教育的目的也正是为了生活实践。为了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潜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社会实践,不断实地考察,亲眼目睹、亲身体会大自然的奇妙,以加强对地理学科的认知与理解。例如,在学习必修一“地理地貌的形成与成因”这一模块时,学生就可以跟随教师一起去溪流、溪沟等地观察水流与地貌特点,进而尝试自主总结出水流快慢与地貌的关系。回到课堂后,通过聆听教师对这部分知识的细致讲解,加深理解。这一方法摒弃了传统教学手段,符合现代教育“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不断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和人格魅力。
  2.提出挑战性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要想充分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就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指导和引领作用,为学生指出教学重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寻找答案。例如,在学习必修一“天气系统”这一模块时,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转眼就电闪雷鸣”。这样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学生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如“阴天气温骤降”“冷锋来临导致天气发生变化”等。教师在学生兴致浓厚、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一定要连环提问,不断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其对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提升地理学科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高中地理学科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与合理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观念看待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
  [1]宋海学.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说课设计——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例[J].文教资料,2018(22).
  [2]侯建成.在解题中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看见力” ——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例[J].地理教育,2017(8).
  [3]宋波,林琳,赵秋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京源学校及其周边地区地质遗迹寻踪”课程为例[J].地理教学,2018(13).
  [4]陳小英.地理核心素养下对高中地理课堂案例教学的一点思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J].新课程,2018(9):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