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现阶段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针对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处理好幼小衔接的问题,那么必然会对学生的启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文章基于幼小衔接的背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优化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幼小衔接 数学课堂 教学
  幼儿园和小学属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两者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但教育内容具有很大联系。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幼小衔接也成为被广泛关注的课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幼小衔接,增强两者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这门课程,是所有数学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和幼儿园数学的差异
  1.教育目标不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而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往往更加强调激发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注重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教育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后能够了解到:(1)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是将幼儿体验数学活动、初步感知数学知识的乐趣作为首要目标;但是小学数学教学是将基础知识、解题技能、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作为首要目标。(2)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要求幼儿能够初步感知并适当理解基础数学知识,但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来思考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3)幼儿园数学活动主要以启发幼儿思维为主,而小学数学教育则是以训练小学生逻辑思维和联想思维为主。
  2.教育内容不同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要求,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教育内容主要包含了:引导幼儿理解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形状和空间的关系,明确数学方法的初步运用。而小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数学教育活动应当包括: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四个方面。由此可以得出,小学数学教育的内容在原有的幼儿园数学内容基础上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相应的知识难度和解题技巧等也进一步提升。同时,小学数学的教育内容结构性和逻辑性更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数学精神。
  3.教育方法不同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身心智力发育尚未成熟,所以教师在组织开展数学活动时应当更加重视游戏与生活的融合,并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重视游戏对数学教育的促进作用。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强调课堂的教学以及课后的练习巩固,以讲解法和练习法为主,游戏法作为辅助。此外,幼儿园教育遵循“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原则,教师需要把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渗透到幼儿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更偏向于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作业大部分都是以操作为主。而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强调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操作实践作业相对较少。
  4.教育评价不同
  第一,评价对象。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活动更加侧重评价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反思数学活动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据此来对数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而小学数学活动的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教师再按照考核结果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做出评价。第二,评价的侧重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是评价的重点。而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更加侧重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情况和解答情况等。第三,评价方式。针对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教师更多采用的是实施观察法和作品分析法。但是小学数学的评价方法更多的是以考试测验为主,依靠成绩分数来检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
  1.开发数学教育衔接课程
  对小学数学教育和幼儿数学活动来说,不管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在幼儿园中,一般将教育板块划分为艺术、健康、社会、语言以及科学五大领域,而小学课程则是依据学科特点,划分为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以及体育等。虽然幼儿阶段并不需要学生掌握很多专业性的知识,但是需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这样才能够在学生步入小学之后,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衔接关系,对于学生能否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幼儿园教师和一年级教师应当注重课程衔接的整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幼儿园数学活动和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双向整合,进而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同时,在整合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将小学数学和美术、音乐相结合,不断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由此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探索个性化课程
  幼儿和小学生一样,对于未知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教师在对这两个阶段的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也应当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学习规律,全面掌握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幼小衔接的课程中,从儿童的兴趣爱好入手,开发更加具有个性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天性好玩,相对于枯燥的课堂学习,他们往往更加喜爱游戏学习活动,通过参与游戏活动,真正实现玩中学、做中学的目标。特别是针对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小学课堂学习模式尚未适应,如何在短时间内引导他们适应小学的学习规则,就需要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学习意识,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通过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乐趣。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生活教育理论,“在劳力上劳心”即是其中的重要思想,这里的“劳力”指身体践行,包括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同时陶行知先生还提出了“六个解放”,要求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解放眼睛、解放手、解放嘴巴、解放脑、解放时间、解放空间。由此可以看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非常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且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挖掘学生背后的潜能,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将数学教学内容紧贴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持续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了解数学的价值。
  3.创设多样化课程衔接环境
  幼小数学课程的衔接,还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动画。通过这种方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大脑,引导学生全面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续的知识学习中去。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履行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幼小数学知识衔接过渡的职责,做好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通过正面和侧面的引导,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真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4.注重相关衔接教材的整合
  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说,他们过去的生活和学习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且学习到的知识也来自幼儿园。教师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过多地提到幼儿园的知识,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但如果教师一味地提出更高的要求,讲解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知识,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所以,为了提升幼小衔接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对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全面的掌握,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需求,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将学生的差异情况和教材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从数学教材的结构来看,幼儿园的知识更多关注于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然后再渗透分合的思想。但是,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则是按照不同标准的分类进行编排的,学生既能够在单一的标准下体会到一致性,又能够在不同的标准下体会到多样性。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额外补充一些分合可逆思想的内容,学生学习的分类思想将会更加完整。
  5.注重引导方式的衔接
  数学教学活动本质上就是数学思维活动,而交流属于思维活动的中心环节。对小学生来说,语言是重要的思维工具,如果语言能力得不到提升,交流不到位,那么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时,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通过培养说话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加减法的过程中,个别学生虽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计算出正确答案,但是他们对于题型的理解程度不同,实际上对于计算方式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性。如果教师继续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计算步骤进行叙述,那么学生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计算步骤。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和其他学生交流辩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信心,还能够在思维撞击的过程中全面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幼儿园和小学作为两个初级教育的独立阶段,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当注意两个阶段分别的教育特点,将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等进行梳理,尋找二者的共同点,进而在数学课堂中实现双向引入。与此同时,还要充分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和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做到幼小衔接充分融合。
  参考文献
  [1]谢世明.基于幼小衔接中数学文化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J].新课程(上),2017(6):19.
  [2]孟繁慧,李庆云,迟佳鸣.关于幼小衔接过程中数学教育的优化探讨[ J].黑龙江科学,2017(5):110-111.
  [3]王舒嘉.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浅谈[ J].时代教育,2017(6):202.
  [4]曹馨月,许英.幼小衔接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衔接分析[ 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