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增长压力考验加快转型 疫情促地方治理升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9年,我国各地区经济稳中趋缓,“南强北弱”的区域分化格局明显。一是多省(区、市)经济总量再上台阶,北方数省“挤水分”;二是26省(区、市)经济增速下滑,“南强北弱”特征持续;三是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多数省份增速放缓: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各省(区、市)多处下行区间;五是多省(区、市)消费增速继续回落,但仍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六是外贸表现总体平稳,各省(区、市)进出口走势分化。
  各省(区、市)2020年发展目标体现了稳中求进的要求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一是多省(区、市)下调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为高质量发展预留空间;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四是以扩大有效投资确保稳增长顺利实现;五是促就业稳民生,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六是加快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年初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各地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根据确诊人数与持续时间对经济增速的弹性,测算一季度湖北GDP将放缓3.17-7.36个百分点,其他各省(区、市)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高中低三种情景下全国一季度GDP預计将放缓1.5、2.2和3.0个百分点,全年放缓0.3、0.4和0.6个百分点。
  各地区经济运行稳中趋缓
  多省经济总量再上台阶
  从各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多省份经济总量再上台阶。广东省依旧排名第1,达到10.77万亿元,是首个进入“十万亿”大关的省份。排名第二的江苏省最终未实现“十万亿”的突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9.96万亿元。山东省以7.11万亿元排名第三,对2018年GDP的下修使其与前两位的差距继续拉大。浙江以6.24万亿元排名第四,河南、四川、湖北、福建分列第5-8位,其中湖北与福建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在排名相对靠后的省份中,广西GDP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
  GDP排名基本不变,北方“挤水分”省份排名下调。河北省GDP自近年来先后被湖北、福建、湖南、安徽超越后,2019年又首次被北京超越,从第12位降至13位。尽管有“京津冀一体化”的光环加持,但近年来环保大力整治、钢铁等支柱产业下行以及统计数据“挤水分”等因素都对河北省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此外,在2018年被云南省超过后,2019年重庆又以微弱优势反超云南,同处西南板块,未来两省的竞争还将继续。各省(区、市)中排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黑龙江省,1月19日黑龙江省将2018年原本16361.6亿元的GDP大幅下修至12846.5亿元,全国排名直落4位至第24位,2019年则初步预计为13612.7亿元,下修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普查对GDP的修正,可见近年来黑龙江省GDP的“水分”不小。今年开始,全国将进行GDP的统一核算,一些地方不得不借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机会尽快挤掉原先的水分。除黑龙江外,辽宁与山东也同样下修了2018年的GDP,其中山东下修幅度接近1万亿元。
  从GDP增速看,一是各地多数出现增速下滑。在31个省(区、市)中,仅有河北、新疆、重庆与天津的增速较2018年加快,海南则持平,其余26省(区、市)全部减缓,增速在9%以上的省份已绝迹,仅贵州、西藏、云南、江西四省(区)在8%以上,但在若干年前贵州、重庆与西藏还能保持两位数增长。
  南方省份增速普遍好于北方省份,“南强北弱”格局继续维持,在增速高于7%的10个省份中,北方省份仅剩下河南省,其余均为南方省份。在增速靠后的省份中,最后六位分别为吉林、黑龙江、天津、内蒙古、辽宁和山东,均系北方省(区、市),且几乎全部为华北与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也处在东北地区)。中部与西南地区继续保持强势。增速较为稳健甚至强势的省份,包括贵州、云南、江西、四川、湖北、湖南、河南和安徽,原因在于这些省份的制度与营商环境要好于北方,同时又承接了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任务,经济转型相对顺利。
  2019年,我国工业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外部挑战,工业增加值增速较2018年回落0.5个百分点至5.7%0全国31个省(区、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有13个省(区、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超过全国水平。贵州、福建和江西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前3位,分别达到9.6%、8.8%和8.5名:黑龙江、山东和上海排名最后3位,增速分别为2.8%、1.2%和0.4%。与2018年相比,多数省(区、市)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下滑,有11个省(区、市)的工业增加值增速较2018年有所提高,其余20个增速均回落。
  受制造业投资持续低位徘徊影响,201 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处于下行区间,同比增速较2018年回落0.5个百分点至5.4%0全国共有18个省(区、市)的投资增速超过全国水平,13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南北分化的特点在投资分布上也有体现,西南、华中、华南地区投资增速较高,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增速较低。全国有8个省(区、市)投资增速超过9%,除天津外均为南方省(区、市),其中天津以13.9%的高增速名列榜首;有6个省(区、市)投资已陷入负增长区间,较2018年减少2个,除西藏和海南外均为北方省(区、市),其中山东、海南、宁夏和吉林的降幅超过8%,下跌趋势堪忧。与2018年相比,全国共有13个省(区、市)的投资增速有所提升,18个省(区、市)投资增速出现下滑。
  受汽车、石油及制品类、居住类消费走弱影响,我国2019年消费增速继续呈回落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较2018年回落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较2018年低18.4个百分点,但比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要高26.6个百分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的作用进一步巩固。与全国大趋势类似,各省(区、市)消费增长也多处于放缓态势,仅有7个省(区、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2018年有所加快,有12个省(区、市)增速超过全国水平。
  2019年,我国外贸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态势,进出口总额达4.6万亿美元,比2018年下降l‰各省(区、市)进出口走势分化显著,从进出口总额来看,东部沿海省份依然领先全国,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山东、福建、天津和辽宁稳坐前九把交椅,青海、西藏、宁夏、甘肃、贵州等西部省区市总量依然落后。从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来看,大多数省(区、市)较2018年有所回落,仅有湖南、新疆、广西、西藏、宁夏5个省(区、市)实现提升,共有19个省(区、市)的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多省份下调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从各省份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看,各地综合考虑了国内外环境和当地支撑条件,体现了稳中求进的要求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有利于减轻一味追求增速的压力,加大力度聚力创新促转型,释放各地资源优势。
  目前除四川、云南以外,其余29个省(区、市)的两会均已召开,确定了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具体来看,在部署2020年工作时,多地均为全年经济目标增速设定了区间。其中,天津、新疆、黑龙江、吉林4个省份的目标增速确定在“5区间”,有15个省份目标增速确定在“6区间”,还有5个省份将目标增速确定在“7区间”。除此之外,江西目标增速为8%;贵州目标增速为8%左右;西藏目标增速为9%左右。
  在已公布目标的29个省份中,有7个地区2020年GDP增长目标与上一年持平,分别是河北、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吉林、甘肃以及重庆;西藏、湖北、湖南、寧夏、山东等20省份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其中福建、北京等地由2019年的区间增长变为数值增长,取了2019年区间的小值。辽宁2019年未做具体预期数值,只提到GDP增长与全国保持同步,由此估计为6%左右。天津将GDP预期增长从2019年的4.5%左右上调至5%左右,成为唯一上调经济目标的省级行政区。
  从2019年实际增速与2020年目标相比角度分析,与2019年各地区完成情况相比,目前过半地区的2020年GDP增长目标都不低于2019年的实际增速。今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迅速由湖北省武汉市扩大到全国范围,不少地方采取了封闭式管控措施,这在客观上有利于阻止疫情的扩散,降低病毒人际传播的可能性,但短期内也对国内经济造成了影响。其中,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和整个湖北省(除神农架外)已经进入“封城”状态,恢复生产的时间未知,需要视疫情发展而定。湖北省2019年实际增速为7.5%,2020年目标增速为7.5%左右,考虑到疫情影响,湖北省2020年GDP增长目标实现的难度较大。从其他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看,广东、河南、浙江三省新冠肺炎患者累积确诊已超过1000例,三省完成2020年全年的GDP增长目标也有一定难度。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各地在制定2020年发展任务时,均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北京市明晰了北京“都”与“城”的关系:要围绕“都”的功能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都”的功能。2020年,北京将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一发展定位,积极有效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天津出台了实施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将大幅提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企业上市数量、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高技术增加值占比、高技术及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促进动能加快转换。围绕增量转型,大力发展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存量升级,提升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工业等优势产业,建设空客A350完成和交付中心、天津汽车城、南港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
  我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省表示,2020年将全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做强集成电路、软件业,超前布局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
  河北省也提出,2020年将推动数字河北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加快布局5G基站、物联网、IPv6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石家庄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高质量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制定实施数字经济、生物经济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快雄安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
  2020年,稳投资依然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河北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20年将开展“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围绕雄安新区、冬奥场馆、重大基础设施、城市补短板等10个方面,抓好省级500个、市级30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表示,2020年北京将抓好协同发展重点领域任务落实,启动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北延工程,加快丽泽城市航站楼建设,完善机场外围交通市政设施保障。主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抓好“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推进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推进京唐城际、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京沈容专建成通车。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促就业就是稳民生。上海明确将持续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坚持留改拆并举,统筹推进历史风貌保护、城市更新、旧区改造与大型居住区建设、住房保障,完成55万平方米、2.8万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河南也将出台支持新增就业岗位措施,鼓励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行动,完成各类职业培训300万人次。扩大援企稳岗政策享受企业范围。新增返乡下乡创业15万人。湖南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确保现行标准下剩余的1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加强返贫监测预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对各省份经济的影响
  自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高传染性以来,疫情持续快速蔓延,全国各地均已启动一级响应。通过分析2003年SARS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们构建了DID面板模型,测算了确诊病例数和疫情持续时间对经济增速影响的弹性系数。结果显示,对数计算下的确诊人数每增加1,会造成GDP增速下降0.23个百分点。而疫情持续天数每增加10天,会造成GDP增速下降0.083个百分点。   疫情发生最为严重的湖北省经济增速影响最大,2020年一季度地區GDP累计增速将较2019年末下降3.17-7.36个百分点,至0.14%-4.33%之间,增速降幅最大。
  与SARS表现为广东、北京两个疫情中心后向各省份扩散不同的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只有湖北省一个疫情中心。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员流动性较大,疫情扩散风险也较高,对两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明显。对北京经济增速影响在2.04-3.98个百分点,一季度GDP增速将维持在2.12%-4.06%之间。对上海经济增速影响在1.92-3.75个百分点之间;一季度GDP增速将维持在2.25%-4.08%左右,增速略高于北京。
  云南、黑龙江、山西、河北、广西等省(区、市)虽未紧邻湖北省,确诊人数也相对较少,但由于其自身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相对靠后,此次疫情对上述各省(区、市)的冲击较为突出,在1.52-3.21个百分点之间。其中,云南相对表现较好,GDP增速维持在4.89%-6.47%之间。广西GDP增速很有可能破4%,甚至破3名,在2.94%-4.48%之间。黑龙江GDP增速很有可能破2%,在1.05%-2.60%之间,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于黑龙江在东三省中疫情最为严重,再加上东北经济常年不景气所致。
  浙江、山东、江苏、福建、河南、湖南等省份虽然距离湖北较近,疫情也相对严重,但由于其自身经济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强,此次疫情对上述地区经济的冲击相对较弱,在1.28-2.98个百分点之间。其中,湖南、福建两省GDP增速较高,有保6名的可能。浙江、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表现也相对较好,增速基本可保持在3.17%-5.29%之间,对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会形成稳定支持。但山东增速存在破3%的可能,这与其疫情相对较重影响复工复产进度有关。
  与湖北距离相对较远的辽宁、宁夏、广东、贵州、内蒙古、甘肃、天津等省(区、市)GDP增速下降均在1.07-2.81个百分点之间。其中贵州一季度GDP增速仍有可能维持在6%以上,表现较为突出。但辽宁、内蒙古、天津受本身经济增速较低影响,在疫情冲击下一季度GDP增速将有可能破3%,经济增长下行压力骤增。此外,经济大省广东GDP增速下降在1.32-2.64个百分点之间,一季度增速仍可维持在4%左右。
  而距离湖北更远的海南、西藏、青海、新疆、吉林等省(区、市),肺炎确诊人数较少,疫情对其经济增速的影响最弱,均在1个百分点左右。其中,吉林影响为全国最小,仅为0.11-0.38个百分点。但由于增速基数较低,吉林GDP增速或维持在2.62%-2.89%。西藏增速表现最好,GDP增速维持在6.34%-7.25%之间,全国最高。此外,青海也将维持5%左右的较高增速。
  根据上述各省(区、市)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值,可估算出全国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在三种情形下的预测值,分别为:乐观情形下较2019年全年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即同比增长4.6%(以未发生疫情GDP保持2019年全年增速6.1%不变为基础);基准情形下较2019年全年增速下降2.2个百分点,即同比增长3.9%;悲观情形下较2019年全年增速下降3.0个百分点,即同比增长3.1‰
  基于全国一季度GDP占比通常占全年GDP的1/5左右,可据此估算,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全年全国GDP同比增速在乐观情形下为5.8%,基准情形下为5.7%,悲观情形下为5.5%,分别较2019年全年增速下滑0.3个、0.4个和0.6个百分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9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