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大学生运动猝死的认知及规避机制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运动性猝死是近几年来各高校和社会对大学生运动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收集了近几年来大学生在运动中发生猝死相关的信息,分析了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特点和原因,对3个课题组150例大学生运动猝死案例进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认为:20~30岁人群猝死平均百分比为17.63%,猝死案例中学生身份为6.70%,大学生运动猝死是一个低概率事件;从发生猝死的成因看,运动、劳累诱发猝死为11.37%,心源性猝死平均百分比占71.35%,其次为脑源性猝死占15.86%,运动不是猝死的主因,而是猝死的诱因之一,先天性生理疾病才是猝死的主因。
  关键词:运动猝死  死亡概率  医学筛查  全程监督  高校职责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6(a)-0015-04
  Abstract: Sports sudden death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discussed in universities and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case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collected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sudden dea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ports in recent year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sudden dea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ports, and analyzed the literature of 150 cases of sudden dea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ports in three research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sudden death in people aged 20~30 is 17.63%,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case is 6.70%. Sudden sports death in college students is a low probability event. From the causes of sudden death, sports and fatigue induced sudden death is 11.37%,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cardiac sudden death is 71.35%, followed by cerebral sudden death is 15.86%, sports is not the main cause of sudden death, but one of the causes of sudden death, congenital physiological disease is the main cause of sudden death.
  Key Words: Exercise sudden death; Death probability; Medical screening; Whole process supervision; Dut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少年強则中国强,大学生是祖国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然而,依据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6)》中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20多年呈下滑趋势,肥胖率、近视率逐年增多,反观我们高校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视,一方面是从“校舍好、英语好、体育好”的三好学校到今天“下午4:30”现象;另一方面,运动的伤害意外掣肘大学生的体育参与。2019年3月26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一名大二男生,在跑步时突然摔倒呼吸心跳骤然停止;2018年4月26日,一位天津大学学生,在校内参加体能测试时,猝然倒地,送医抢救无效死亡;2016年11月5日,广州工业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参加校运动会800m跑时,身体不适被送医后抢救失败死亡。这些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各抒己见的综合考量,黯然成为体育锻炼退出校园的无赖背影。如今各高校争相取消长跑等体育锻炼项目越显理直气壮,站到珍爱生命、关爱学生的情理法制高点。此时急需扪心自问,高校取消长跑等体育锻炼项目可取吗?高校运动猝死几率高吗?高校运动猝死无法规避吗?以上正是本研究的主要方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依照运动性猝死的定义,对全国范围内的本科、大专等高校进行了运动猝死相关性调查。收集了徐昕课题组全国1968—1998年间82例运动猝死病例[1]、高晓嶙课题组通过收集2000—2007年大众健身人群中的运动猝死案例103例[2]、殷雪芬课题组对我国2001—2007年初网络媒体公开报道的大学生猝死34例[3]、谢庆芝课题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发生于2001—2011年的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47例[4]、冯大志课题组对1991—2011年多所高校69名运动性猝死案例[5],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1]。   1.2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方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收集了1968—2019年高校内运动猝死的273例运动猝死案例,分别进行了综合整理和分析,对辽宁、北京、上海、云南、四川、湖北等地12所高校的720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对运动猝死的问卷调查,收回500份有效问卷统计。
  2  大学生运动猝死案例分析及认知调查
  2.1 运动猝死、大学生运动猝死的病理学分析
  通过对5个课题组的案例综合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1]。
  从表1共185例运动猝死案例分析中不难看出,其中男性大学生运动猝死案例是女性的3.25~8.4倍,平均倍数是6.11倍。从年龄阶段看,运动猝死案例中19~30岁年龄阶段的比重占23.34%;而针对150例15~25岁的大学生猝死案例,发现大学生猝死案例与大学生所处年级有一定差异,即大一平均百分比为53.67%[6],大二为18.10%,大三为11.37%,大四为16.83%。从猝死疾病病因看,心源性猝死平均百分比占71.35%,其次为脑源性猝死占15.86%,其他原因占12.79%;所以,心脏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导致猝死主因,从猝死的场所看,大学生猝死多发生在学生宿舍,平均百分比为60.37%,其次为体育活动场所占14.64%,军训活动中占8.36%。从大学生猝死的相关运动项目来看,田径项目相关比例为22.24%,球类项目相关比例为35.26%,跳跃及武术项目相关比例为15.94%,其他项目26.4%。关于运动项目与猝死关系的研究中, 虽然运动性猝死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在表象是存在一定关系, 相关频次较多的是球类运动,其次是田径运动,不同项目的相关频次具有易变性和差异性,所以很难准确描述猝死与运动项目的相关程度[7]。
  从表1运动猝死、大学生运动猝死的病理学分析不难看出,男生猝死发生率远大于女生,其中可能是男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较高;从猝死发生年级阶段看,不同年级大学生猝死发生率具有一定差异性,大一是多发年级,占一半以上,反映出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高校体育课程对运动负荷的强度相比要高于中学阶段,导致学校所开展的体育活动与学生身体素质发生了一定的矛盾,是重点防范的对象;从猝死病因看心源性猝死平均百分比超7成以上,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心脏出毛病,有心肌梗或冠心病等,而自己没有发现。运动直接导致猝死的概率极低;从发生猝死的地点看,在大学生宿舍发生猝死的几率为6成,这说明运动后防止猝死的地点是宿舍;防范的时间是运动后,运动后身体状况的监控是预防猝死的重中之重。
  2.2 运动猝死的多方认知
  2.2.1 大学生对运动猝死的认知
  通过有效问卷统计,调查的对象中有62.42%的大学生根本不知道运动猝死是什么,只有33.47%的大学生听说过运动猝死,仅有2.26%的大学生看到过运动猝死;关于运动猝死如何开展急救的调查中有25.36%完全不知道,有71.76%的大学生表示知道一点点,仅有3.48%的大学生表示清楚知道;而对于运动中是否留意自身身体状况时,有47.64%的大学生表示不会留意,有44.76%的大学生表示留意或留意一点,仅有7.6%的大学生表示运动中比较留意自身身体变化状况;而当问及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身体检查的次数时,有39.43%表示从没有进行身体检查,有46%的大学生表示进行了1次身体检查,有8.64%的大学是表示参与了入学和毕业的2次身体检查;而对于大学生家族心脏病遗传史的调查认知中,有50.31%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24.23%的大学生表示不确定,22.59%的大学生表示没有,2.87%的大学表示有。
  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大学生运动猝死认知存在严重不足,运动中意外自救和互救等急救能力不足,运动后对自身身体健康关注不足,对体检次数和体检质量认识不足,对运动猝死及个人健康的认知不足是猝死发生的危险忽略关键。
  2.2.2 高校工作者对运动猝死的认知
  通过对12所高校学校办公室、公共体育部、体育院系、医疗卫生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学工部门等6个部门共216名学校中层干部和60名体育教师进行有关高校体育锻炼、猝死的认知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表3所示。调查显示,高校工作者对猝死的现象知晓率较高,但是对猝死的根本原因和诱因了解很少。
  3  高校运动猝死的医学监督防卫机制建议及策略
  3.1 把好“入校医学筛查、赛前身体检查、赛中医学监督、赛后医学跟踪”四关
  学校要针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身体健康检查,进行逐一的医学筛查,对已有心源性疾病的同学进行重点监控;学校在举行体质测试、体育比赛等活动时要例行常规体检,对心血管系统进行功能檢查,筛查是否有心源性疾病的学生;体育运动比赛中安排专门的医务人员值班,就现场发生的各类身体异常情况救护;赛后返回住所是发生猝死的高危时期,需要对参加运动的人员进行医学跟踪监控,确保赛后12h内不发生意外事件[8]。
  3.2 分对象、分级别、早预防、建档案、实宣传
  做好每名大学生的运动猝死及身心健康的认知宣传教育,建立大学生身体健康档案。从年级上看,大学一年级学生是监控重点;从专业上看,非体育专业学生是监控重点;从疾病上看,依据不同对象的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学校要通过健康教育进行相关课堂讲座并指导学生掌握CPR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提高大学生对运动猝死的认知和救护知识,并掌握必要的防范措施。
  3.3 建队伍、搞培训、早救护、早预防
  即建立体育学院师生、体育部老师、安全保卫部门职工、学工团委部门职工、医学院师生、医疗部门员工组成的CPR心脏复苏术志愿者服务队,学校在开学一周进行相关课堂讲座并指导学生掌握CPR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力争在心脏骤停“黄金8分钟”内采取积极有效的救助手段[9]。   3.4 定规则、建机制、购保险、早处置,妥善处理猝死或伤害
  加强参加运动锻炼的学生进行医学筛选和医学检测,加强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风险识别与评估,加强运动会大学生运动身体自评和他人监护,加强运动现场急救措施[10]。建立赛前、赛中、赛后或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医务监督机制,建立赛事或运动损伤、伤亡保障机制,建立赛事或运动伤亡调解机制。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学校和学生本身可以选购“五种责任保险”:即学校必须购买校方责任险;学生本人必须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优先购买医疗保险,建议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将学生意外风险转移到社会投保公司,降低学校承担风险限域。
  4  结论与建议
  学校要把学生体检工作逐渐提升到重要的高度。针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身体健康检查,进行逐一的医学筛查,对已有心源性疾病的同学进行重点监控,把体检任务纳入学校规章制度和法定程序。体检过后随之建立健康档案;在举行体质测试、体育比赛等活动时要例行常规体检,对心血管系统进行功能检查,特别是排除潜在的疾病;建立CPR心脏复苏术志愿者服务队,指导学生掌握动猝死救护知识及掌握必要的防范措施;为学生购买医疗保险及相关社会保险将学生意外风险转移到社会投保公司,降低学校承担风险限域。学校应该成立猝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组织机构、明确机构职责和人员任务分工,及时、有效、快捷、稳妥地解决高校猝死事故。
  参考文献
  [1] 徐昕,高崇玄,张丽申,等.我国运动碎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99-102.
  [2] 高晓嶙,常芸.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2):83-86.
  [3] 殷雪芬.本世纪初大学生猝死病例分析[J].中国校医,2007,21(6):672-674.
  [4] 谢庆芝,邱祖建.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与风险预警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2(47):93-97.
  [5] 冯大志,沈雁飞.高校内发生运动猝死的原因调查及预防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1):93-96.
  [6] 詹海玲,袁雷鸣.高校运动猝死特征与预防措施[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4):115-116.
  [7] 肖春梅,党繁义,李阳.“运动猝死”与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1):868-869.
  [8] 徐美芳,顾洁.健康教育对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急救能力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4):370-373.
  [9] 成建定,刘超.猝死法医病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56-99.
  [10]赵箐,郑哲,高晓嶙.运动性心律失常與猝死[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7):4-76.
  [11]彭许翔.对校园学生运动性猝死原因与预防对策的探讨[J].海峡科学,2012,68(8):169-171.
  [12]牛文君.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致因调查及预防策略研究[J].运动,2018,1(177):4-5.
  [13]颜乾勇,孙勤国,贾炳涛.大学生运动猝死特征与防范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4):189-190.
  [14]王云峰.我国高校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14,4(164):54-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6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