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无为市席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先国

  摘 要:席草产业是无为市一项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为席草种植面积下降,加工贸易萎缩。该文阐述了无为市席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无为市席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为市;席草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3-0037-03
  席草(Juncus effusus L.),又名灯心草,古称“蔺”,为多年生沼泽草本植物,其地上茎圆滑细长,软硬适度,富有弹性,抗拉性好,是编织草席、草帽、扇子、草篮、草盒等生活日用品和工艺品的重要天然原料,也可用于制造高级纸张,用途广、价值高。无为市种植席草时间长、面积大,2000年初已成为全国四大席草生产基地之一[1],席草种植和初加工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地方农业产业经济的支柱。但近年来,无为市席草产业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产业急剧萎缩。为此,笔者详细调查了无为市席草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探讨了席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下降 无为席草是由襄安镇于20世纪60年代初从浙江宁波引进种植的,而后辐射到襄安周边乡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010年左右,全市席草年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0.2万hm2左右,最高达到0.4万hm2。2010年后,随着土地规模化流转速度的加快,无为市席草的种植面积逐年下滑,尤其是近3年来种植面积急剧下降。2019年,全市席草种植面积约120hm2,品种主要为改良的宁波长种,种植区域主要为市内襄安、泉塘2个镇,均为散户小面积种植。
  1.2 加工贸易萎缩 无为市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手工织席,逐步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编织。以襄安镇为主的席草加工企业和个体织席户于2000年初達到200多家,其中,芜湖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4家。全市共有席草加工机械700多台套,年加工普席、间花席、枕片等各类产品500万条,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榻榻米席”和部分草制工艺品远销东南亚,席草原料主要销往浙江和江苏。全市从事席草加工、销售人员2000多人,种植和加工年产值超1.5亿元。为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确保行业的稳定发展,2002年8月,无为市专门成立了无为县席草产业协会,组织协调市内席草科研、生产、加工和流通,开展科技信息的合作与交流,从事席草良种推广和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及推广应用,范围覆盖席草整个产业链。但目前全市从事席草加工和销售的主要为2家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除生产普席、折叠席、电脑绣花席和枕片外,还开发生产蒸笼垫等产品,年生产销售额达0.2亿元左右,其他企业和个体织席户基本停产或转行。
  2 产业发展优势
  2.1 自然条件优越 无为市地处安徽中南部,长江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无霜期长。特别是襄安、泉塘、蜀山镇的水利条件优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非常适宜席草的生长。多年种植表明,无为席草具有圆滑细长、粗细均匀、软硬适度、富有弹性,清香浓郁、颜色青翠且不易褪色等优点。
  2.2 技术应用先进 无为市于2002年制定了《席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2002—2004年,襄安镇农业服务中心会同县席草产业协会,在襄安等镇实施了安徽省星火计划项目“蔺草引种、推广与开发”。2014—2015年,实施了芜湖市特色农作物高效种植与开发项目“席草高产栽培集成技术试验示范”。经数次示范、推广和培训,席草品种不断地得到了提纯复壮和改良,已形成了当地特有品种,席农也掌握了席草优质高产栽培、席草—双季晚稻连作高效种植等技术。无为市席草加工企业与浙江、江苏席草加工发达企业联系紧密,能够了解掌握新型编织等工艺技术。
  2.3 产量效益显著 无为市席草产量在18t/hm2左右,近10年平均毛收入7.2万元,净收入3.8万元左右,是水稻效益的3~4倍,如果是席草—双季晚稻连作种植模式,效益更高。席草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解决本地劳动力务工就业,特别是增加贫困人员收入,一、二、三产融合度高。
  2.4 品牌效应明显 无为栽培席草历史悠久,所产草茎长而韧、品质好,编织的草席自然清香、冬温夏爽、久睡无汗渍、编织紧密而享誉全国,性价比高、经济实惠,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无为市席草加工企业申请席草产品发明专利2个,注册商标5个,其中,“舒梦”牌草席获安徽名牌农产品称号,认证省级“一村一品”(席草)示范村1个。
  2.5 绿色生态环保 席草草茎具有很好的调节干湿度功能,冬天保温性能好,夏天能保持适度的干燥、冰爽,吸汗能力强,这些独特性能是其他纤维特别是人工合成纤维难以取代的,是产品无污染、环保性能高的可再生产业。随着席草加工工艺的提升,席草产品兼具美观、实用的性能,运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在崇尚健康、环保的今天,草制品会受到大部分人的青睐,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城市或者农村,在日常休息的一席之地,感受到自然的清香和阳光的味道,对每一位草编制品的使用者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享受[2]。
  2.6 粮经兼顾 席草—双季晚稻连作是无为市推广应用非常成熟、理想的粮经结合模式。本田种植席草后,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速效N、速效P、速效K均有所提高,十分有利于后茬晚稻生长,能省肥高产。此模式兼顾了经济作物发展和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
  3 产业发展瓶颈
  3.1 种草积极性下降 一是席草移栽、收割、晒干均靠手工劳作,劳动强度大;席草种植的环境要求高,比如灌溉、精细管理等,投入的精力比较大,尽管种植席草效益较高,但留存劳力不愿种植,也缺乏青壮年劳力来种植。二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以及效益更好的其它种养行业的兴起,土地规模化流转速度越来越快,即使部分农户愿意种植席草,也无土地可种。   3.2 加工管理水平低 无为市席草制品加工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一是加工设备小而全,没有高档次现代化的生产线,生产常规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竞争优势不明显;二是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跟不上时代需求,没有自己的独特加工工艺,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知名品牌少。生产管理离现代企业的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3.3 市场环境的制约 受草编替代品增加以及贸易壁垒的冲击,导致席草制品市场需求减少,给国内席草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危机。
  3.4 政策资金影响 无为市除贫困户有少量种草补贴外,其他农户种草和购置加工机械均无政策性补贴。特别在席草收割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必须抓紧烘干保存,购置1台普通烘干机需要5万多元,由于没有农机购置补贴,一般种植户难以承受。另外,加工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小,融资难、融资贵,这些因素也影响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和加工企业的提档升级。
  4 产业发展建议
  无为席草是一项特色产业,其产业链长、群众认同度高,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具备可持续发展基础。面对当前的发展瓶颈,应加强行业指导和政策扶持,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依托,逐渐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席草产业发展思路。
  4.1 强化种植基地建设,稳定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合理规划席草种植基地。在水利条件好、交通便利、有席草种植基础的乡镇,重点培育一批席草专业村、专业组;二是引进、培育蔺草新品种,进一步提纯复壮和改良本地品种,提升席草质量;三是大力推广席草—晚稻连作模式,提高种植收入,加强农机、农艺相结合,减轻劳动强度;四是鼓励、支持加工企业自建席草种植基地,或订单委托种植户建设基地,并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补贴,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4.2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带动作用 一是对现有龙头企业在信贷、税收、科技等方面重点扶持,提高产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促其更上一层楼,加大其领跑作用。同时重点培育一批加工大户和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加工企业,将其培育成新的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席草加工规模化,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二是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创建知名品牌,走“互联网+”发展之路。推进席草产业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质监的“四统一”,避免行业恶性竞争,规范市场营销秩序;三是充分发挥席草协会、席草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吸纳更多的加工户、种草户、销售经纪人入会入社,为席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席草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健全席草收储机制,依托重点企业试行反储减压,加入农产品保险范围,减少农民种草风险;二是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将草席产业列为市政府扶持发展产业。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分批次、分项目、有计划地给予资金扶持。建立席草生产、加工机械购置补贴机制,促进席草产业的发展;三是出台激励政策。对新品种推广、研发,创“名、特、优”产品有功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四是优化人才环境,积极引进培养一批企业家、管理人才、工艺人才、外经贸人才等,为席草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4 加强新产品研发,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机械制造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一是主攻席草移栽、收割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二是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研发创新草编新品种,重点开发生产草竹、草藤、草柳等以席草为基础的各种混编产品、榻榻米草席、草制地毯、坐垫、蒸笼垫等产品,培育拳头产品、特色产品;三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利用碎草、废料研发生产草制床垫、草制枕头、草制拖鞋等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益,实现席草产品系列化;四是利用網络、媒体、展销会、交易会等平台,向外界展示无为席草产业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无为席草制品的知名度,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陶光晓,李依群.席草协会:农民创业好帮手[J].江淮,2007(12):46.
  [2]苏婷,陈国平,李献辉.关于重振东阳席草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16(11) :42-43.
  [3]俞舜民,胡德具,桂文光,等.蔺草栽培技术[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7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