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疫情后的儿童观复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沈颖洁

  伴随突如其来的疫情和线上幼儿园(空中幼儿园)的实践探索,我区幼教工作者基于现实困境积极思考和探索,在创新师幼互动方式、扩展教育空间场域、整合家园社会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都进行了许多鲜活而又行之有效的创新实践。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我发现,无论是出于本能还是基于专业,这些教育行动背后的儿童观都能指引我们更好地呵护儿童、守护童年。在疫情逐渐消退之际,进行儿童观的复盘,既是对一线幼教工作者自身专业身份的审视与反思,也是对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发展方向的展望和期许,更是面对未来不确定的困境和挑战之时,得以从容应对的定力所在。
  
  
  在疫情初期,幼儿园都会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家长和幼儿发声。在众多的做法中,我们发现能得到良好反馈的做法,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与孩子共情”。一个有儿童立场的幼儿园教师往往会具有“儿童权力优先”的意识,将儿童的感受和处境放在首位。他们会在与孩子共同生活的经历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与孩子共情的思维方式,敏感地觉察在这个巨大的社会事件中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并感同身受地去思考:有没有人向孩子解释过这一切,孩子又是否能理解这一切?怎样表达对孩子来说才是适切的,能带给孩子安全感的?此时此刻,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谁能带给孩子安宁有力的陪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援助?在疫情初期,我们发现,以下这些做法更为适合特殊时期的线上幼儿园的课程构建。
  首先,教师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系统来解释周围发生的一切,给孩子以安全感。
  比如,闻裕顺幼儿园的老师们自编了一个关于新冠病毒的故事,还手绘了生动形象的插画,向孩子讲述了“带着皇冠的病毒”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以及小朋友如何与“泡泡小姐、口罩先生、手臂窝窝”一起来打败病毒小怪兽的故事。紫荆幼儿园的老师们录制了一段对新冠病毒的采访视频,教师充满创意地一人分饰两角,在“记者老师”和“新冠病毒先生”的一问一答中幽默地化解了孩子心头对病毒的疑虑,也传递了“一定能战胜病毒”的积极心态。
  其次,教师倾听、了解不同处境中孩子的真实感受,给予积极的情感共鸣。
  比如,面对医生爸爸要奔赴疫情防控一线的情况,翠一幼儿园的一对双胞胎宝贝说:“爸爸可能要出去很久,大概会有一百天吧!”显然,这个“一百天”是个虚数,代表了孩子心中的焦虑和担忧。百家园路幼儿园的一位孩子说:“爷爷都没空烧晚饭了,因为他每天都要到马路上去值班保护大家,我有点开心,也有点不开心。”周浦幼儿园的孩子们也在班级群里表达出,自己对被迫取消的寒假家庭旅游耿耿于怀……
  在教师眼里,疫情带来的改变无论大小,只要关乎孩子的情绪,都值得去耐心聆听、接纳,并及时帮助孩子转化消极的情绪。例如,申花路幼儿园的老师引导孩子们用面粉、豆子来捏塑新冠病毒,然后再通过揉、搓、捏、压等一系列“打败病毒小怪兽”的动作,帮助孩子通过假想游戏来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
  与孩子共情,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应该成为教师需要不断修炼的一种专业本能,也是教育正確开启的第一步。
  为孩子提供怎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机会,取决于成人是如何理解儿童的学习的。究竟孩子需要怎样进行学习?哪些学习需要和发展契机有待成人去发现并给予及时支持?拥有儿童立场,才能更科学地理解儿童学习,避免“小学化”。
  一方面,我们帮助家长去发现和理解“孩子的学习从未停止”。
  我们为家长编发了《疫情期间“家庭微项目”指导手册》,倡导家长和孩子成为学习共同体,从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导孩子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用自己的方式去收集资料、实践体验、解决问题、分享成果,还从“疫情、家庭、生活、自我管理”四个角度,提出了很多微项目如何开展的例举性建议。
  例如,当孩子从媒体报道中频繁听到一些高频热词时,引导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医生的工作,讨论一下什么叫“逆行者”“众志成城”,支持孩子利用电话、网络采访一下身边参与“战疫”的人。西庐幼儿园的一位家长就在开展此项目后,带领孩子一起为社区志愿者送去亲手熬制的银耳汤。
  又如,建议家长利用宅家的时光,请孩子采访家人小时候玩的游戏,一起分享玩法、重温童年,翻看家庭的纪念相册和妈妈的孕期日记等,体会爱的传承,感受生命的力量。
  通过这些家庭微项目的开展,帮助家长去觉察儿童的学习,发现孩子的成长。
  另一方面,教师也呼应着儿童的关注热点和兴趣所在,引发深度学习。
  这场疫情引发出孩子们的好奇和困惑以及诸多复杂的情绪,都需要成人给出积极的应答,从而把孩子零碎而随机的探索转化成深度学习。
  例如,火神山医院的建造不仅吸引了数千万网友“云监工”,同时也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自在城幼儿园的老师们便带着对此感兴趣的孩子们组建了一个“火神山探秘小队”。当老师提出“为什么叫火神山呢?为什么要造火神山医院”,孩子们在一起畅想“火神山”的名字含义:“一定是因为火很厉害,能把病毒烧掉吧!”“可能是希望有神仙可以帮助生病的人快快好起来……”孩子们通过记录自己在10天里的生活内容,感知10天到底有多长、什么叫“中国速度”,发现“10天原来那么短,我还有好多事情没完成……”从而感悟建设者不眠不休的行动背后的强大精神力量。
  又如,蒋村花园幼儿园的老师们关注到孩子们对蝙蝠与疫情的好奇,于是以“蝙蝠有没有错”引发了一场云辩论,老师让不同立场的孩子们各自“备战”两天,进行资料搜集。孩子们阅读、上网和家长讨论,然后在班级辩论会上发表自己的语音观点:“我觉得蝙蝠没有错,是病毒不好……”“病毒也没错,一定是很爱蝙蝠才住到它身上的。”“人类把蝙蝠吃掉了,病毒没有家了,只好跑到人类身上了呀……”最后,教师还推荐了电子绘本《糊涂的蝙蝠》,引导孩子换一个角度看世界。一场辩论让孩子们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不仅更全面地了解了蝙蝠,感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同时还获得了查阅资料、倾听他人讲述、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有益经验。   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看到生活、游戏中无处不在的学习契机,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支持儿童的深度学习。这些对儿童学习的本质看法,才是实现线上幼儿园优质教育的核心要义。
  复工复产的开启与开学时间的继续推迟,让很多家庭都面临着新的教育困境,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家长面对“宅家已久的小神兽”深感力不从心,迫切需要教师给予更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援手。然而,隔着网络的教师是否还能走进孩子的心里?我们发现,师幼关系——这个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教育因素,在特殊时期被进一步放大和凸显。心中有孩子的教师,往往更愿意积极地挑战自我,创造性地拓展师幼互动的方式和内涵,给予孩子最有温度的情感联结。
  一方面,在方式创新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打破情感的时空阻隔。
  老师们开始尝试以钉钉、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进行各种云端联结模式的创新探索,发起了各种“云约会、云聊天、云参观、云派对”,借助网络、摄像头和麦克风,让孩子与教师、同伴实现线上的互动交流。
  比如,文新幼儿园的老师们利用钉钉平台的“群直播”,向关心幼儿园小农场的孩子们直播了一场小农场的春播农事。翠一幼儿园的老师们利用“微信语音”,在微信群里发起了一场孩子们的歌曲串烧接龙,老师和孩子们还讨论发明了一套用“石头、剪刀、布”的手势来抢麦的聊天室发言规则,让孩子学会等待、倾听和表达。转塘幼儿园的老师们利用钉钉的“视频会议”,鼓励孩子向小伙伴们展示自己的创意水果拼盘和玩具整理箱。留下幼儿园的老师们还利用微信的“共享实时位置”,让孩子们感受彼此的空间距离。虽然隔着屏幕,但传递出了生活的本真样子,让师幼、幼幼之间心的距离更亲近了。
  另一方面,在内涵挖掘上,将爱与欣赏当做情感联结的主要基调。
  比如,文苑幼儿园的老师们将平日里观察和记录的孩子们的学习故事录成音频,当做独特的礼物,一对一地推送给孩子,同时上传到喜马拉雅APP上,集结成专属班级的爱的声音库——“把关于你的故事讲给你听”。有声的学习故事催化出了更浓的情感联结。家长们反馈,孩子们听到老师熟悉的声音,讲着关于自己的故事时,听得很开心,笑得很幸福,反反复复一遍遍的聆听中感受着老师对自己的欣赏与理解,睡前的时光也变得格外温馨。温暖而高质量的家园互动让这份幸福的体验暖彻心扉,也让家长感动于教师专业的爱的表达并被影响和带动。
  文鼎苑幼儿园的老师们利用钉钉群组织了一场“确认过眼神,就是爱的你”的竞猜会,给每个孩子的睡衣背影照片编上序号,让孩子们从背影来辨认小伙伴;也让孩子们从身着统一志愿者服装、戴着口罩的老师们的照片中,竞猜究竟几号是自己班的“嫡亲”老师。在游戏中,孩子自然对自己熟悉的老师成为志愿者的事迹有了了解,对老师的亲密情感中也多了一份敬佩。
  良好的情感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建立“温暖、欣赏”的师幼关系,让儿童在可亲、可信赖且被支持的环境中,得到幸福成长,是一个值得不断去创新和扩展的研究命题。
  随着疫情的平复,老师和孩子们期盼开学、渴望见面的心日益迫切。疫情过后,新的学期将以怎样的方式来开启?是被动地等待开学通知,还是主动地拥抱新学期?面对童年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老师往往会表现得更加热切主动,会始终保持着好奇、想象和感恩,保持着内在的生长力,以饱含期待的心情迎接新的生活。
  首先,他们会充满仪式感地珍视生活中的平凡日子。
  老师们能让平凡的时刻散发出光芒,这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重视。“幼儿园饲养的小鹦鹉生蛋啦!”“小菜园的蔬菜成熟啦!”“2月29日出生的小朋友要过四年一次的生日会啦!”“幼儿园的李子树开花啦!”……这些幼儿园的当下、孩子们居家生活的点滴,没有因为疫情而错过,反而因为教师将其视为与孩子共同经历的珍贵的情感联结,更被充满仪式感地认真对待。
  比如,文苑幼儿园的值班老师带着孩子们的牵挂,去照料孩子们饲养在园的小鹦鹉,意外发现了新生命的存在,于是保安叔叔和值班老师持续追踪记录小鹦鹉的蛋宝宝的每日动态,并与孩子们分享着关于生命、爱和希望的故事。疫情下,生活中的生命教育就此展开。幼儿园菜地的萝卜成熟了,园长妈妈询问孩子该如何处置,孩子们纷纷表示:“好可惜,不能亲手拔萝卜了。”“我们种的萝卜一定很好吃。”“希望能让保安叔叔代替我们来吃。”……带着孩子们的嘱托,园长妈妈用李子柒般的质朴镜头记录着萝卜从菜地里拔出、清洗、晾晒、腌制成萝卜干,再到烹炒、被保安叔叔品尝的全过程,和全园孩子分享。在2月29日这个四年一度的特殊日子里,文鼎苑幼儿园的班主任老师网络连线小朋友们,一起为四周岁的小核桃操办了人生第一次的“生日云派对”,用心守护孩子童年的每一个成长纪念日。相信这些暖心的故事都会成为这个超长假期中孩子值得回味的精彩回忆。
  其次,他们还会饱含期待地主动拥抱未来生活。
  老师们不断地跳出舒适圈去自我反思和努力创变,以积极拥抱未来的状态,带领孩子们迎接新学期的复学。
  比如,三墩中心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关于幼儿园复学的线上讨论:“复学第一天,你想怎么过?”大班的孩子们计划着要带上糖果在彩虹桥上撒糖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们吃,讨论着升国旗的仪式上要表演什么节目。闻裕顺幼儿园的老师们发起了一个调查“你希望班里增加一个什么区域”。于是,孩子们认真地思考,画出了自己心中的环境调整计划。“我希望午睡室睿睿床下面的洞里可以装上帘子,这样我们可以在里面玩过家家。”“我希望建构区大一点……”而老师们也在仔细阅读孩子们的设计图,对新学期的区域环境材料有了新的思考。留下幼兒园的老师们则组织大班的孩子进入到班级毕业树的热切讨论中,“用班歌的名字来命名吧,我们的班级树就叫‘刚好遇见你’!”
  老师们努力让自己再现孩童般的精神状态,保持一颗“复归于婴孩”的纯真朴素的童心。对待教育、对待生活的这份热忱,可以带引着教师和孩子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疫情,是检验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对于幼教人而言,疫情也是对园长、教师,甚至我们教研员的儿童观的一次深度检核。与孩子共情、理解儿童的学习、建立情感的联结、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些朴素做法的背后是根植于内心的“儿童优先”立场。当这一切成为教师的思维方式、行动特质,以及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本真模式、与自我对话的专业姿态时,相信我们面对任何“疫情”依旧都能拥有阳光生长的“免疫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8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