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血管内科医患关系认知差异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心血管内科医患双方对于医患关系认知差异及成因。方法 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取心血管内科医生、护士、实习生共计34名,住院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64名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通过交叉表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医闹的态度认知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认知既存在共识又存在不同点。结论 心血管内科患方满意度明显高于医方,相关法律的完善和普及存在滞后现象。对医患关系影响因素的认知中,缺乏沟通是医患的共识,其次患方更注重医疗花费较高,而医方更侧重于媒体的负面报道。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医患关系;认知差异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4(b)-016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and their causes. Methods A total of 34 cardiovascular physicians, nurses, and interns were selected using a purposeful sampling method. 64 hospitalized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were selected as survey object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cross-tab analysis and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tients and the patients about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nd the attitudes of doctors and nurses (P<0.05). There were both consensu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Conclusion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doctors. There is a lag in the improve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relevant laws. 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consensus of the doctor and the patient. Secondly, the patien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higher medical expenses, and the doctor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negative reports from the media.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Medical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Cognitive difference
   近幾年,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不容乐观,“医闹”现象、医患冲突等事件时有发生。相关研究表明,正确认识医患双方的个体感知差异,明确差异产生的原因,将有助于缓解医患冲突[1]。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中国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患病率、死亡率、住院总费用均处于上升趋势,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心血管病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使得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时刻精神紧张,且工作强度大。有研究表明,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存在显著焦虑、抑郁情况[3],而心血管病患者通常性格焦躁易怒,争强好胜[4],这就使医患之间更易产生误解和矛盾。该研究试从心血管内科的特点出发,探究医患双方对于医患关系相关问题的认知差异及原因。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取心血管内科医生、护士、2018年7—9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8份,回收合格问卷为98份,有效回收率为90.7%,其中患方问卷64份,医方问卷34份。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对医患关系的关注度、医患关系现状认知、医患关系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通过Excel2016软件录入,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医务人员总数为34名,其中医生9名,护士25名;调查患者及其家属总数为64名,其中患者11名,家属53名,见表1。
  2.2  医患双方的认知比较
  2.2.1 医患关系和谐程度认知比较  医患关系和谐程度比较显示,52.9%的医务人员认为中国现今的医患关系很不好,仅有2.9%的医务人员认为很好。而71.9%的患者及家属认为现今的医患关系还可以,仅有12.5%认为医患关系很不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进一步检验差异方向,结果发现在选项1(很不好)上医方和患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P<0.05),且医方大于患方。在选项2(还可以)上医方和患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5),且患方大于医方。在选项3(很好)上医方和患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5),且患方大于医方。见表2。
  2.2.2 对医闹的态度认知比较  对医闹的态度的认知比较中,没有医务人员认为是患者迫不得已,35.3%的医务人员认为是错误不正当的行为。而患者及家属中有35.9%的人认为医患都有错误,认为是患者迫不得已和不关心的人分别占15.6%。交叉分析的结果表明医方和患方在统计结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进一步检验差异方向,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形式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发现在选项1(是患者迫不得已)上医方和患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5),且患方大于医方。在选项2(是错误不正当的行为)上医方和患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且医方大于患方。选项3、4、5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3 医患关系影响因素相关认知比较
  医患关系紧张主要原因认知比较:统计结果中医患双方认为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比较分散,患方中占首位的是医患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医方中选项3(媒体过多医患负面的报道)、4(部分患者不理解医生)、6(医患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被勾选次数最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医疗纠纷主要原因认知比较:医务人员认为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媒体对医患关系的负面报道和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分析比较分散,占前3位的分别是医生的不负责任、投诉渠道不畅导致恶性事件发生和医院的乱收费现象。交叉分析结果表明医方和患方在统计结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进一步检验差异方向,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形式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发现在选项1(乱收费现象)上医方和患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且患方大于医方。在选项4(媒体导向)上医方和患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P<0.05),且医方大于患方。在选项5(患者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上医方和患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5),且医方大于患方。在选项7(医疗水平不高)上医方和患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5),且患方大于医方。选项2、3、6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3.1  患方对医患关系的满意度更高
   患者及家属对目前的医患关系基本满意,而大部分医务人员对目前的医患关系持悲观态度。有学者认为这种評价的差异与医疗活动在医方生活中所占比例较重、工作强度较高、舆论压力大有关,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医务人员对事件的群体感受度较高[5]。
   心血管内科的调查结果出现这种明显的差异还有3种其他原因:①医务人员群体年龄较低,文化水平、素质相对较高,而患方群体普遍年龄较高,文化水平、素质相对较低。医务人员的听力、理解能力都要比患者及家属好一些,这就导致了患方对医方的单向沟通要比医方对患方的单向沟通更加顺畅,患者及家属的文化水平、素质偏低,这就使医务人员在与患方相处的过程中心理体验较差。②心血管内科是手术科室,在过去的几年里,政府倡导廉洁行医,相关部门严整医德医风,严厉打击收受“红包”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方对医方的满意度,但没有使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的满意度提高。③患者及家属不敢、不习惯反映医患问题。由于担心在就医过程中受到不平等待遇或受不到医务人员的更多关注和照护,和反映医患问题的渠道不畅或长期不存在,患方不敢、不习惯反映医患问题,调查结果未必能反映患方的真实意愿。医院和科室的管理应该重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热情和职业认同感,并建立顺畅的沟通反馈渠道,以提高医患双方的满意度。
  3.2  法律的完善和普及存在滞后现象
   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开始实施,参与医闹的人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处7年有期徒刑,因此医闹的性质是违法犯罪行为,医患双方对这一点均存在认识不清,说明相关法律的普及存在严重滞后。
   在心血管内科,医闹屡禁不止的原因有3点:①A型人格是心血管病的诱因之一[4],所以心血管病患者普遍容易焦虑和暴躁,加上病痛的长期折磨,使他们更容易被激怒。②心血管疾病的次均住院费用连年上升[2],患方为治疗疾病花费了很多金钱,“花了钱,病却没好”的心理,会使他们产生想报复医院的想法。③患者因为长期反复住院,熟悉医疗制度,知道怎样闹,闹到什么程度既能得到赔偿,还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许多情况下,院方出于担心影响医院名誉、影响医院评级,选择息事宁人。而且医院的制度规定,只要有医疗纠纷事件上报,无论责任方在谁,都扣除科室全部医务人员当月安全奖,所以有医闹发生的科室为了集体利益,往往也选择赔钱了事。熟悉这种制度的患者一旦遭遇医疗事故往往会利用这种制度索要更高赔款,或者无事生非,赖掉医药费。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和普及,才能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维护稳定安全的就医环境。   3.3  缺乏沟通是医患的共识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医患双方对于沟通都十分重视,缺乏沟通成为现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问题。
   医患沟通障碍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断裂”在医疗领域的体现[6]。前人对医患沟通障碍因素总结的非常全面,心血管内科医患沟通问题的原因也包含在内,其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缺乏沟通的意识和技巧。首先,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心血管内科医务人员常常不重视不会危及生命的症状,当患者来咨询一些病症时,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没事”“病也不能一天就好啊”等回答,这种回答没有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看待疾病,忽视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体验,十分容易给患者造成医务人员敷衍、不负责任、没有耐心的印象,从而引发矛盾。其次,医护协作不佳。一些医生认为健康宣教等日常和患者的沟通属于护士的职责范围,很少主动和患者沟通,但是患者往往更信任医生,护士对其进行的宣教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最后,医务人员之间对疾病的理解不同,给患者接受病情时不能达到一致,使患者产生认为医务人员不专业的心理,从而导致医患之间不信任,影响沟通效果。
   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是医患的共识,也是医患关系众多问题中最亟待解决的一个,增进医患之间的良性沟通对医患双方来说不仅仅是医学信息沟通的需要,也是情感沟通的需要。医务人员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设备和技术完成科普宣教工作,更优解是培养了解医学专业知识、科普思路和专业技术的人员,把医学知识以群众更容易接受的动画、短视频、纪录片等形式进行统一宣教,既能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又能得到更好的普及效果,减轻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的问题。
  3.4  医疗费用高仍然是患方就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更加重视民生建设,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上的投入也不断加强,截至2016年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覆盖率稳固在95.0%以上[7]。2018年4月财政部对外公布的《2018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预算数为209.05亿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加74.58亿元,增长55.5%。大力度的经济投入和体制改革使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针对政府卫生支出的研究可以总结出较一致的结论[7]:一是占GDP的比例仍有待提高,二是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仍待优化,三是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绩效亟待提高,四是现有财政体制下的财政分权以及官员激励机制不合理。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医保的人群“看病贵”的问题最严重,其次是新农合的参保人群,患者认为药品贵多是因为心血管内科有些药物十分昂贵,且不在医保的报销范围内。另外,由于病情变化快,需要定期检查、检验以确定危急值,也是导致“看病贵”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应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改变如今医患利益对立的局面。完善医保制度,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以减轻群众就医的时间和经济负担。
  3.5  医方认为媒体导向影响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认为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中占首位的是“媒体导向”(67.6%),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中选择媒体负面报道选项的比例更高,达到73.5%。而对于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认为客观真实,多数医务人员却认为报道时常片面。
   医患双方对于媒体报道态度的极大不同其主要原因可分为两点,第一是医患知识结构的差异。与医务人员相比患者掌握的医学常识较少,科学素养较低,往往不能正视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接受并承担医疗活动的风险,这就使患方不能分辨媒体报道中真实可靠的部分和虚假、夸大的部分。第二是医患心理的差异。医务人员因为自身职业原因,对媒体对医患关系的负面报道有抵触情绪,认为这种负面报道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而患方出于对医疗纠纷中患方的同情和近年来受媒体报道的影响会倾向于相信媒体对于医患关系负面报道的真实性。医患双方心理的差异导致双方均不能客观的看待媒体对于医患关系的报道,对媒体报道的感受也产生巨大差异。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体的赢利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衡量新媒体的指标是用户规模、活跃度、黏度等,是不是能直接从用户身上赚钱无所谓,只要用户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用户黏性高,自然有赚钱的门道“涌现”出来[8]。这种理念使媒体不在以内容为王,转而追求传播范围更广,内容更加吸引眼球,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责任和社会效果。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社会环境下,媒体为了追求新闻价值和迎合大众心理,往往会采取有偏好的立场选择和叙事框架,媒体中的医方形象多呈现出负面形象[9]。约束媒体,避免“流量当先”现象,杜绝断章取义、偏离事实的报道,使医患双方了解客观真实的医疗环境,才能使医患关系回到正轨。
  [参考文献]
  [1]  赵卓嘉,徐明臻.医患双方的冲突感知差异性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8,16(5):39-43.
  [2]  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3):209-220.
  [3]  黄丽,袁莉华,俞旺娣,等.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职业压力产生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7):136-137.
  [4]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  张兆金,黄欣,黄敏芳,等.廣州市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的比较分析[J].医学与哲学(A),2015,36(9):67-70.
  [6]  郭春丽,严金海,赵一俏.我国医患沟通障碍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7):845-850.
  [7]  王相启.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经济社会三大效应研究[D].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8.
  [8]  罗永雄.新媒体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之辨[J].当代传播,2016(2):59-62.
  [9]  汪新建,王骥.媒体中的医方形象及其对医患信任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9-104.
  (收稿日期:2020-0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8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