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护理对E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对E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66例E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EICU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EICU;心理护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3..01
  EICU指的是急诊重症监护室,该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为急危重症内科患者,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等特点;相关调查显示[1],超过50%的危重患者会产生不良心理情绪,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等,如对这种情况时而不管,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严重的可能出现抵抗治疗的问题,错过最佳抢救时机,从而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充分剖析患者的心理特征,以不同的患者为依据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疏导患者心态,调整不良情绪,全方面提高EICU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66例EICU病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次实验,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本组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36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51.6±4.8)岁;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包含用药指导、体征监测、观察病情及体位护理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入住EICU前护理。医护人员要事先了解入住EICU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病情,同时亲切的将病房环境及住院须知告知患者及家属,再将治疗方法及所使用机械的性能告知患者,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患者的了解程度,缓解其对病房的陌生感,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负面情绪。此外,医护人员必须确保EICU的整洁度,尽量降低各种器械发出的嘈杂的噪声,确保治疗环境的安静;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及时调整病房内的光线,使患者感到温馨舒适[3]。②加强沟通。语言对患者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刺激信号,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传递很多信息,医护人员要将患者病情详细的告知患者,告知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不要害怕,树立起治疗自信心;通过交流、沟通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焦虑的心理;医护人员要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思想动态,通过眼神、语言、行动给予患者鼓励,让患者知道病房里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还有人关心他、鼓励他,缓解其孤独感。对于一些因使用呼吸机而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他们病情极为严重,长时间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更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这时可采取守势、写字板、卡片等非语言交流的方式降低患者压力[3]。③重视家属的支持。家属是患者坚强的后盾,家属的支持和理解能够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因此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可利用视频让患者与家属见面,让患者可以同家属宣泄一些情绪,同时家属要给予鼓励帮助患者更快的适应EICU,还能让患者家属了解到治疗情况,拉近医患关系,促进医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大量研究显示,EICU患者多合并严重的负面情绪,主要分为恐惧、焦躁、抑郁等,会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必须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满足患者的需求,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69.7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EICU重症患者開展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护理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武艳艳,张 燕.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2):120.
  [2] 杨 燕.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名医,2019(04):178.
  [3] 冯海丽.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A].中华护理杂志社.2019年全国护理新进展与选题写作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护理杂志社:中国医药教育协会,20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1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