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接受丁苯酞胶囊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丁苯酞胶囊相比,丁苯酞注射液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脑梗死;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ACI)主要是因局部脑组织血氧供應不足最终导致坏死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致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带来极大的威胁[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脑梗死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因受时间窗的限制,仍有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及时而致残或死亡。目前临床上常选择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神经等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但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也常存在明显差异[2]。丁苯酞因其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的优点而成为临床治疗ACI的一线药物,但不同剂型也会对临床疗效产生影响。本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急性脑梗死相关的诊断标准[3],患者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且排除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脑出血、脑肿瘤、先天性血管畸形、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患、认知障碍、治疗依从性差及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42~77岁,平均(60.38±4.67)岁,合并症:高血压32例,高血脂症18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5例。将受试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营养神经、稳定斑块等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胶囊(由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治疗,每次0.2g,每日3次,连续治疗14d。研究组患者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由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治疗,每次100mL,每日2次,连续治疗14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于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4];并采用巴氏指数(BI)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改善情况。
  1.3 临床疗效标准[2]
  痊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90%以上;显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46%~90%;有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15%~45%;无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15%以内;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检验均采用SPSS 19.0,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分别行t检验及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变化
  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安全性评价
  研究组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2例,纤维蛋白原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3/31),对照组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纤维蛋白原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2/3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ACI是危重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发病机制为脑部血管阻塞或突发破裂无法满足脑部组织血流供应从而造成脑域缺血缺氧性坏死,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性症状的综合征。对于急性期患者临床上需在规定的时间窗内及时的恢复脑血管缺血区的血流量,修复受损的神经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控制病情恶性进展。丁苯酞作为一种人工合成脂溶性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纠正血管堵塞,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并修复脑神经,同时还可激活机体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血管收缩,快速恢复缺血区域血流量,实现疾病救治[5]。胶囊剂与注射剂均为丁苯酞的常用剂型,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注射剂可更快的达到药液浓度峰值,平均峰浓度更高,生物利用度更佳,且基本无蓄积现象。而胶囊剂有轻微的蓄积现象,且经消化系统吸收效果较差,生物利用度较低。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与丁苯酞胶囊相比,丁苯酞注射液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永俊.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05):57-58.
  [2] 张喜凤.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1):95-96.
  [3] 赛藏措.依达拉奉、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03):56-58.
  [4] 王华,张小广.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临床研究,2020,28(01):94-96.
  [5] 张有财,刘胜利,李永涛.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1(06):758-7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2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