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0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梅 王舶宇

  【摘要】  了解“00 后”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是高校立德树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咸阳市高校“00后”大学生总体社会公德较好,但在佛系、利己、从众等心态的影响下,对于不文明现象主动制止及维护社会公德的意识较弱,在学校社会公德教育层面提出从文化育人、课堂育人及网络公德引导三个方面,切实提升“00后”大学生主动维护社会公德的意识及自我公德的提升。
  【关键词】  “00后”大学生 社会公德 文化育人 网络公德引导
  2018年,全国高校迎来第一批“00后”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00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特点具有他们的时代属性。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更好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我们要了解“00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针对性开展德育教育。目前相关“0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研究较少,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掌握了解高校“0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旨在提出高校思政工作中对“0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切入点。
  一、“0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分析
  我们利用问卷星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问卷953份,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依据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5个方面共设置了30道题目。面向咸阳市“0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人群中有62%的学生生源地来源于农村,独生子女比例占到30%。在社会公德范畴内表现积极的方面有:99%的学生愿意参加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97.5%的学生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都会积极主动让座,道路上有陌生老人摔倒75%的学生愿意上前询问或者提供帮助,而不是视而不见,当遇到爱心募捐活动时,80%的学生愿意主动捐款。这些数据都表现出“00后”大学生较好的志愿服务与助人为乐的精神。由于一些社会舆论及不良事件的影响,也有22%的学生害怕碰瓷选择不帮助摔倒的陌生老人。在爱护公物及保护环境方面,有97%的学生外出旅游时不会在旅游景点涂写绘画,有5%的学生曾在教室内的课桌上涂写涂画过,79%的学生从来没有破坏过公物,分析破坏公物现象的原因,有50%学生认为是出于从众心理,45%的学生认为破坏公物是无意识破坏。有38%学生一定会主动随手关闭不必要的照明,81%的学生从来不会乱丢垃圾,在遵纪守法方面,57%的学生从来没有过失信行为,对于维护公共秩序而言,88%的学生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一定会有序排队。83.7%的学生在上课时或者听讲座时,不需要老师强调也会主动把手机调至静音状态。87%的学生认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道德问题是歧视弱势群体。
  社会公德范畴中有待提升的方面是:在文明礼貌方面被问及“舍友口头语中有脏话吗”从来没有的比例仅仅占到17.4%,随着社会思想的开放,61.5%的学生对于目睹公共场合恋人的亲热行为,会持无所谓的态度,33%的学生持反感的态度,“00后”大学生,对于身边发生不文明的现象22.5%的学生会上前制止,67%的学生只是内心谴责。有4.8%的同学每天都会用一次性餐具。78.7%的“00后”大学生一周内仅仅用1个小时以下的时间关注社会时事政治及主流媒体新闻。对于“00后”大学生,他们是网生代,大学思政教育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关注社会时事政治与主流媒体新闻。12%的学生认为高校开设思修课程不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32%的学生认为高校开设思修课程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培养作用在逐渐减弱。
  二、“0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薄弱方面的原因
  对于文明用语方面,“00后”大学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与环境氛围、自身文明习惯、网络语言等方面有很大关系。目前,网络上的流行用语对“00后”的语言影响很大,“00后”大学生习惯将网言网语运用于日常生活交流,“00后”大学生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不文明现象多数学生上前制止的主动性较弱,主动改善文明现象的动力不足,这与当前社会的佛系文化及自我公德心弱化有很大关系。当前外卖的兴起也造成“00后”大学生高频率的使用一次性餐具。思政课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作用在逐渐减弱,这与思政课课堂内容、授课方式、形式有关。
  总之,“00后”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内涵有清新明确的认识,在意识形态上,98%的学生认為大学生应该认真遵守社会公德,总体而言,“0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较好,部分学生存在佛系及利己心态,对于事不关己的不文明现象不予主动制止。“0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受环境氛围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从众心态。要提升“0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心,需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我主要从学校层面提出改善办法。
  三、学校多举措提升“0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切入点
  学校是塑造大学生良好社会公德的重要阵地,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是思想行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拔节孕穗期,学校德育教育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起着关键性作用。学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第一,学校树立良好公德文化氛围,加强文化育人,提升“0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公德性宣传标语的设立,通过一些媒体途径,如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校报校刊、校园网络等形成良好的宣传及校园舆论文化氛围。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引领,通过大力报道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典型大学生事迹,树榜样、立典型,号召“00后”大学生向典型公德榜样学生学习,进而弘扬公德之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要求不仅只是停留在道德层面,可以通过树立制度与纪律奖惩,强化学校德育的要求。加强校园社团、校园活动、校园内生活区域建设中公德文化的体现,形成文化育人,提升“0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
  第二,强化思政课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再塑造,形成学校社会公德教育体系,发挥好课堂育人、全员育人主渠道。
  思政课是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课程途径之一,增加大学思政课堂中社会公德的授课内容,加强公德教育与社会的关联,创新社会公德授课讲授方式,思政课授课不仅仅停留在课堂讲授,可以加入社会实践,在方式上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便捷授课方式,通过从丰富公德教育内容、多样化公德授课形式等诸多方面形成学校社会公德教育体系,而从课堂育人的角度,加强对“0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塑造。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公德,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教师也是学生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的标杆,教师的言行举止、师德师风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言行,所以高校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与言传身教相统一,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树立典范。课堂公德育人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要发挥学校全员育人的作用,积极调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的力量,把公德教育融入每节课堂、每次实践。
  第三,加强网络公德引导,增强大学生自我公德教育意识。
  “00后”大学生是“网生代”,他们受网络舆论的影响较大,平均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较长。近年来,网络上流行“佛系青年”,这对大学生在社会公德问题上产生了一些佛系心态,大学校园应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的引导,倡导大学生树立网络公德,使用文明用语上网,学校要引导学生学会鉴别,倡导学生坚决不做佛系青年,学校可以开展相关文明上网公约活动,引导学生辨别网络正负能量,自觉抵制网络暴力、网络垃圾。学校应积极向社会相关部门建言及联合加强对网络空间的净化与监管。网络一直以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利用网络引导大学生增强自我公德教育意识,利用新媒体工具,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媒介大力弘扬公德正能量。目前,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对娱乐新闻关注较多,学校也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主流媒体新闻及时事政治,积极汲取主流媒体积极向上的正向能量,用正能量强化自我公德培养。
  四、结语
  咸阳市“00后”大学生整体社会公德较好,但维护良好秩序的主动性较弱,多数学生面对不良现象仅仅只是内心谴责。本文提出从学校层面通过创建良好文化氛围、发挥课堂育人、全员育人及网络公德引导三个方面,切实提升“00后”大学生主动维护社会公德的意识及自我公德的提升,这对于高校德育教育有参考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纪妹.“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调查报告——以南通大学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03):6.
  [2]韩英军,孙飞.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J].学理论,2014,(07):191.
  [3]刘经纬,张明月.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03):34.
  [4]纪宝刚.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
  [5]李苑静.“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培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6]陈吉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践行“四个统一”师德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90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