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促使其感知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基础,提升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文章将结合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问题 解决能力 策略
  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陶行知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够产生作用。这意味着教学活动需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具体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属于重中之重。对此,教师应提高重视且采取有效策略。希望本文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问题属于数学学科的核心,数学知识讲授基本上都能从问题中引申,所以学习数学一定离不开问题解决。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较为重要。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思考、知识运用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出发点。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高阶的数学能力,如数学思维与数学观察力等,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并熟练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形成。(2)促使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巧,并且能够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从而感受到其实用价值,形成数学知识应用能力。(3)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一定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回忆学过的数学知识,在应用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1.加强动手操作
  小学生正处在思维能力发展阶段,所以在面对许多过于抽象的数学问题时,难以完全通过想象去解决。因此,教师需要借助直观图形或教具刺激学生感官,并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如通过画图、制作模型等方式去解决抽象数学问题,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数学思维。
  比如,在讲解“数与形”相关内容时,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对“数”与“形”两者关系有更清晰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教师便可在黑板上给出“1+3+5+7+9=?”的问题,要求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求出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取画小正方形的方式计算答案,即用一个小正方形代表1,再在其四周画上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代表+3。后面的+5、+7、+9也是同样的画法。此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画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呢?”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很容易回答:“每一次相加数量的小正方形之和,是每行、每列的小正方形数的平方。这些都是奇数的加法算式,意味着有几个数相加,和便是几的平方。”引导学生动手去画正方形,不仅能够降低抽象问题的理解难度,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2.开展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不仅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小组中不断发生思维碰撞,积极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也能提升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性格特点、学习基础进行小组划分,既要保证组际同质,也要保证组内异质,确保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共同进步。
  比如,要解决这样一道例题:“环卫工人需要在长100米的马路边栽种小树。为了保证美观性,要求每隔5米栽种一棵树,路两头都可栽种。请问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树苗?”通过分析题意,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讨论与解决问题,分析题目中“路长100米”“每隔5米栽种一棵”“两头都可栽种”的意思。小组成员经过分析、整理意见,得出:全长100米的马路,起点与终点都要各栽种1棵树,而每隔5米栽种1棵。这表示两棵树的间距为5米,所以需要栽种的树木棵数为100÷5+1=21。随后,学生还可通过画线段的方式对这一答案进行验证,有效解决这一数学问题。不难看出,小组合作能够集中团队的智慧去解决难度较高的数学问题,对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3.鼓励自主探究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单纯依靠教師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自己也要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利用课后时间去复习旧知、预习新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便能带着问题听讲,学习变得更有效率。
  比如,在讲解“扇形统计图”相关内容时,为确保学生对该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知,教师可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鼓励其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并找出生活中常用的扇形统计图。学生会明显发现扇形图在数据分析中应用广泛,而且提前知晓了扇形图的各个扇形区域面积代表其在整个圆中的大小占比,能够更清晰地表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让数据变得更加直观。然而,学生在预习中会感到疑惑,认为通过分析数据难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疑问展开教学,利用扇形图将一个家庭的收支情况表示出来,从而让学生了解扇形图的应用途径。总而言之,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
  4.优化引导方式
  小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弱,所以教师不能直接提出问题,要通过引导方式不断启发学生,促使其基于旧知去发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倘若教师的引导不合理,学生就会比较茫然。所以,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引导,为其提供更准确的数学问题思考方向。同时,还可利用更多教辅工具,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比如,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利用尺子进行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而小学生对于自己测量的长方形的面积有着极强的兴趣,于是对书本、课桌等进行测量,设计出“书本的长为34厘米,宽为36厘米,求书本的面积”等问题。在这一引导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激发。问题设计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明确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才能设计出具体的数学题目。
  三、结语
  不断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能够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识,感知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系统与全面。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生活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静容.关于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44.
  [2]杨怀洲.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J ].名师在线,2019(19):44-45.
  [3]陈玉林.试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46.
  [4]王庆珍.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J ].名师在线,2019(10):71-72.
  [5]李歆楠.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J ].中国校外教育,2018(3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1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