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学生的发展初期开始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发展引导及建设,是推动后续素质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进行的重要因素。生活化的道德法治教学是当今发展的新趋势,是以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办法来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建设,以此帮助提高其综合发展水平。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教学生活化 探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育教学难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法律与基本社会道德的认识,并帮助学生有效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综合发展素质。区别于其他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社会知识、生活常识、道德规范等,能够实际应用于学生现实生活。尤其对于小学阶段而言,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暂未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小学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进行培养提高,是有利于其未来发展进步的关键举措。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端正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方向,增强其法律知识认知,进而有利于后续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进行。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出,学科知识起源于实际生活,发展进步于实际生活,所以具体教学内容也应切实贴近生活现状。尤其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其社会经验较少,知识的主要来源渠道是学校和家庭,以生活化教学办法对其进行知识教授,一方面能有效拓展其生活知识涉猎范围,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其学习热情。学生也能切实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和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有机将二者进行结合,是突出该学科教学特点及知识使用范围的重要措施。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是夯实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各项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但部分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教育,忽视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导致学生的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就无法通过知识学习来全面认识这个社会,正确辨析社会中的善恶美丑,也就不能在道德和法律发展基础上健全自身认知结构,进而对其素质发展和水平提高造成严重影响。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探讨
  1.科学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贪玩心理较重,注意力也不能保持长时间高度集中。所以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在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抵触心理的同时,提高其积极参与度。教师在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时,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有机将其进行融合穿插,营造出一个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有效避免先进教学内容的错误引导,防止夸张案例的出现,把主要教学精力放到现实生活内容探究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
  例如,教师在对《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欢庆国庆的情境,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国庆阅兵、天安门升旗、国庆小长假等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的繁荣强大。教师再适时对国土范围、民族特色、文化传统等知识进行拓展,推动学生的爱国情感发展。
  2.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内容大多为理论知识,学生无法及时对其进行实践锻炼。所以,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时,应适时增添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之后能够对其进行实际应用,以此有效夯实其整体学习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单纯的理论学习过于枯燥,而课堂实践活动的参与,是切实适应于其贪玩心理发展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加深知识理解的重要措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的生活知识创新融入,使学生对道德法律知识的感悟不仅仅停留于课堂,而是能够嵌入其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课堂的生活化实践活动,也能大致了解道德法律知识对于自身现实生活的实际影响,以此推动实际学习进程发展。
  例如,教师在对《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这一单元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同学们列举身边存在的实际问题,例如抽烟、喝酒、打架等,再对其危害进行详细讲述,以此提高学生的警惕心理。教师在对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进行具体讲解时,可以邀请同学上台进行情景模拟,直观向其他同学演绎出犯错及接受惩罚制裁的全过程。这一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加深了学生对于问题危害性的理解,进而更好的规范其言行举止。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后实践活动,比如每天回家做一次家务、每周做一件好事、每个月做一次学习规划等,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
  3.生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道德发展潜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发展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法律意识进行培养时,应适时将其具体内容生活化革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能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師引导学生对学习知识进行预习和资料收集,再对教材知识进行创新改编,让学生感受到道德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才能推动学生高效对其进行消化吸收。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专业名词含义,而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所学知识对于实际生活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发挥出道德法治教学的作用。
  四、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探究主要表现为教师将教材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现实生活的引入,提高学生对道德法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学生在将知识进行内化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培养自身优秀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能以开阔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以积极正向的品质来克服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崔学慧.解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途径[C].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荆楚学术(2020年1月).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武汉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30-31.
  [2]范胜荣.“道”融生活“法”在身边——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09):41-42.
  [3]章福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7):45-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3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