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是真正的主导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幼儿生成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之一。所谓幼儿“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产生的活动。幼儿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是生成活动的主人,他们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带有极大的兴趣性和随意性。那作为教师,在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就应该时刻注意观察,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遵循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延伸并衍生出有趣的学习活动。
  案例背景: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孩子们对于大自然的探索欲望也越来越强了。通过午餐后的散步,带领孩子们在园内进行观察,观察树木,花草,让他们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同时初步萌发一些环保的意识,将原本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变得充满趣味,孩子们在快乐的情感中获得经验和能力。
  案例1:蚯蚓的故事
  午餐结束了,孩子们都特别兴奋,特别期待,因为马上可以出去散步了,这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了。我带着孩子们慢慢地在校园里走着,到了一颗柳树前,问他们:“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柳树!”“柳树的树枝是很长很长的,一直弯到下面来!”“我最喜欢柳树姐姐了,她的腰是弯弯的,我也会像它一样弯腰呢!”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还有很多孩子一只手掐腰,一只手伸长了弯起腰了,模仿柳树枝条弯弯的样子。看到他们这么兴奋,我又问道:“那你们知道柳树姐姐最喜欢什么吗?”这时候,他们开始了思考,不一会儿,就有孩子说到:“柳树姐姐喜欢太阳晒着她,她会很温暖!”听到这个回答,又有孩子说:“柳树姐姐喜欢下雨,下雨了她可以喝很多很多水,就会长高,也会变漂亮,我妈妈说的,要多喝水才能变漂亮!”正在大家积极地讨论时,突然一个声音冒了出来:“陈老师,这里有个蚯蚓,快看呀!”一听有蚯蚓,所有的孩子都把目光转向了轩轩,都向他这里围过来。
  我:“哟,真的是一条蚯蚓,它还在动呢!”(分析:老师看似重复轩轩的话,其实把正确的量词告诉给了幼儿)
  “我看看,哎呀,它怎么一直在地上钻来钻去呀,多脏呀!”
  “我在小区里也看到过蚯蚓的,我那个蚯蚓比这个还要长呢!”
  我:“哦,你看到的一条蚯蚓比这条蚯蚓还长呀!”(分析:再次帮助改正,正确使用量词。)
  大家继续在热闹地讨论着……
  我轻轻走过去:“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蚯蚓为什么喜欢在泥土里钻吗?”这个问题可把他们问傻了,想了好一会儿,都没人回答,都说不知道。
  这时轩轩突然说到:“蚯蚓最喜欢在泥土里钻,是因为它喜欢这里,下雨以后就会有蚯蚓,这是妈妈以前跟我说过的,我知道的!”
  其他小朋友听到他这么说,都纷纷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他得意极了。
  我:“轩轩知道的真多,对呀,蚯蚓最喜欢潮湿的地方,所以下过雨之后就会出来运动,它还可以帮助柳树姐姐松土,让她长得更好呢!”
  “啊,这么厉害啊!”孩子们都觉得好神奇。
  我:“其实蚯蚓还有其他更多的秘密呢,那我们把它带到教室里去,一起来探索它身上更多的秘密吧!?”孩子们都兴奋地点着头,并跟随老师的脚步继续慢慢往前走,期待着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奥秘。(分析:抓住孩子感兴趣的点,把蚯蚓带回教室,激发孩子一起观察、探究蚯蚓的更多秘密。)
  反思:
  幼儿的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僅仅局限于集体教学和个别化学习,丰富孩子们的常识以及情感教育也可以在一日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中来进行,也可以是随机性的。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对他们进行随机性的生成教学,让他们在兴趣点上来扩展思维,丰富孩子们的各种经验,使他们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经验上的提升以及情感上的满足,促使幼儿从小养成好奇好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案例2:生成活动《可爱的小蚯蚓》
  蚯蚓带到了教室,孩子们都好奇地、仔细地观察着:
  乐乐:“看,小蚯蚓扭来扭去真好玩。”
  宝蛋:“她会不会饿呀,我们吃好饭了,小蚯蚓没饭吃啦!”……
  我:“蚯蚓真可爱,我们都很喜欢它,不过等一会儿我们要把它们送回去的,否则小蚯蚓真的会饿死掉的哦!”
  晓语:“那怎么办呀?”
  突然轩轩叫了起来“陈老师,我不想让小蚯蚓走,我想一直和它做朋友,跟它一起玩儿!”
  这个声音发出后,紧接着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起来,看到他们这么不舍,我就说:“其实,我也很舍不得小蚯蚓,我也很想把它留下来,那么我们大家一起来想想好办法,让小蚯蚓留在我们身边好吗?”这时小朋友们都纷纷议论着。
  有的说在教室里放个瓶子,里面放点泥土,养蚯蚓;有的说把小金鱼的位置让出来给小蚯蚓,因为小金鱼家里也有的,但是蚯蚓家里没有。这时,轩轩又有了好主意:“你们那样都不行,蚯蚓会死掉的,我有好办法,把它画下来不就好了吗!”大家听到这个办法,都觉得是最好的,于是就嚷嚷着要把小蚯蚓画下来。
  这时我也有了这个想法,于是就生成了一节美术活动“可爱的小蚯蚓”,由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面来开展这次美术活动。(分析:轩轩是个思维比较活跃的孩子,老师的问题他总能积极回应,把他的观点及时分享给全体幼儿,可以使个体经验扩散,成为大家的经验,达到共同提升。)
  反思:
  幼儿园的学习活动都是在一个大主题下所开展的小活动,有老师预设的活动,也有一些生成活动。生成活动往往是由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来进行的,加上老师的指导后而产生的。这次是由餐后散步时孩子们发现了蚯蚓而生成的一次美术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于大自然探索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因为他们年龄小,对周围的事物存在着相当大的好奇心,由此而产生了后来的生成活动。因为是近距离观察,孩子们对蚯蚓扭来扭去的状态特别深刻,所以在画蚯蚓的时候自然而然地画出了一条条短曲线,画面动感十足。因此老师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来掌握孩子们的心理动向,从而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展开活动,做个真正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
  分析和反思:
  通过这次的案例,我更加深刻地认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老师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往往对于观察会产生困惑: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是我们常见的问题。
  这次的案例我发现:
  1、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孩子们当前的兴趣点,掌握了这些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个案例当中,我通过观察,了解到孩子们对于大自然中蚯蚓这个小动物的兴趣很高,于是让他们想办法把蚯蚓留在教室里。孩子们通过讨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蚯蚓画下来就可以留在我们身边。所有的过程都是以孩子为主的,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好的想法的支持和鼓励。
  2、通过观察后一定要及时做记录,并且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孩子们的兴趣点,才能生成更多更好的活动,为幼儿的发展铺好基石。当然,观察的方法也很重要,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把他们推向前,我们退向后,让他们积极去思考、去讨论,我们再进行总结,而不是随意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孩子们的思维。
  这次的案例,使我充分认识到,观察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也深刻反思到生成活动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和意义。瑞吉欧的理念告诉我们:“每位儿童的生存就是希望寻求生命的真谛,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生命,所以我们要相信儿童的才智。假若,我们没有好好去发掘儿童的才智,毫无疑问是种浪费。要儿童的自我价值及认同得到提升,我们便要学习聆听儿童自创的知识、价值及意念,并相信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才是真正的主导者。”
  幼儿的生成活动无所不在、无处不有,教师要把幼儿无意的生成行为转为具有发展意义的生成活动,不断提高幼儿生成活动的教育意义以及发展价值,只有这样去领会、贯通和运用,才能做到对幼儿生成活动的教育穿针引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8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