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对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样本抽取自本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患者,从中选取40例作为样本,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按照腹膜透析的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的感染率为20%,对照组为5%,差异显著,P<0.05;在心律失常、高血压以及心力衰竭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改善明显;从甘油三酯与血浆总肝固醇来看,观察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目前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均有着一定的治疗价值,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02
  当前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威胁,特别是在出现并发症之后,后果更为严重。对于糖尿病肾病来说,作为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目前的发病率在不断的增加,成为了终末期肾病死亡的重要因素[1]。在临床当中,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尿毒症症状的时间会大大提前,这就使得其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采用透析的方式,维持患者的生命。因此,本研究在选取40例患者作为样本的情况下,对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抽取自本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患者,从中选取40例作为样本,按照治疗方法对样本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人数相同。从本次选取患者的基线资料来看,在年龄构成方面,主要分布在44岁~73岁的范围当中,平均年龄经计算为(55.41±3.25)岁;从性别方面来看,男女比例为27:13。在本次研究开始之前,已经征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并且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在经过基线资料的统计学比较之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在進行透析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的实际病情有一个清楚的掌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治疗当中,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案,使用的透析机型号为尼普洛150G,使用的透析液为碳酸氢盐。在治疗中,选择患者的动静脉瘘作为本次透析的血管通路,血流量需要控制在每分钟220~270 ml,每4小时一次,每周3次[2]。观察组在治疗当中,按照腹膜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采用Tenchhoff直管,进行CAPD,使用的仪器为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Y型透析装置与透析液,采用脐旁切开置管的方式,每天4次,每次2 L[3]。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在进行样本数据收集之后,均需要采用SPSS 19.0作为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在计数资料方面采用组间率(%)进行比较,同时进行x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需要进行t检验,在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的过程中,采用的标准为P<0.05。
  2 结 果
  观察组在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的感染率为20%,对照组为5%,差异显著,p<0.05;在心律失常、高血压以及心力衰竭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改善明显;从甘油三酯与血浆总肝固醇来看,观察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手段随之进步,为患者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但是对于糖尿病肾病来说,作为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目前的发病率在不断的增加,成为了终末期肾病死亡的重要因素。在临床当中,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尿毒症症状的时间会大大提前,这就使得其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采用透析的方式,维持患者的生命。观察组在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的感染率为20%,对照组为5%,差异显著,P<0.05;在心律失常、高血压以及心力衰竭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改善明显;从甘油三酯与血浆总肝固醇来看,观察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目前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均有着一定的治疗价值,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 莹,陈惠霞.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华夏医学,2019(1):123-124.
  [2] 张文静,吕 佳,王志刚,et al.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对紧急起始腹膜透析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9(7):477-481.
  [3] 王宏泽,冯 剑,刘 伟,et al.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J].浙江医学教育,2019(4):231-2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40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