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内大循环下我国汽车产业三大任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双循环”战略是国家“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指引,我国汽车产业要在消费、生产和科技的三大环节破除自主品牌认同度低、部分关键零部件缺失、智能化和电动化新兴科技领域发展不足等方面的痛点。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物资、人员、资金流转不畅,我国提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全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目前,我国发展处在跨越工业化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从外向型发展模式逐步演变成以内部产业链和供应链为主的发展模式。汽车产业在国内大循环的发展背景下,要在消费、生产和科技三大环节破除自主品牌认同度低、关键零部件环节缺失、智能化和电动化未来新兴科技发展不足的发展痛点。
  消费大循环:                        突破自主品牌低端锁定困局
  在消费环节的汽车产业国内大循环,最终应以消费本国汽车产品为主。我国以吉利、奇瑞、华晨、比亚迪、长城、江淮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近些年取得长足进步,但发展并不顺畅。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量的39.2%,占比较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10年来首次跌破40%。进入2020年,跌势未止,自主品牌7月销量58.5万辆,全国市场份额跌至35.1%。
  自主品牌消费不畅,主因在于自主品牌汽车低端锁定品牌形象,品牌价值被严重低估,尤其我国汽车消费升级大潮到来,自主品牌未能适时实现品牌升级。
  进入2010年,我国汽车消费进入普及阶段,自主品牌凭借着高性价比,涌现出一批微型汽车、经济型轿车等高性价比车型。但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费升级,中产阶层购车比例提升,二次购车群体换车,带动高端品牌销量增长。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测算,2019年我国国产豪华品牌销量221.5万辆,同比增加12.4%。2020年以后,国内汽车消费继续加快,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汽车市场逐步恢复,销量开始回升,6月全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9.8万辆和176.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8.3%和5.4%,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8%。主要车系市场分化趋势继续加大,一汽大众、北京奔驰、华晨宝马等合资品牌市场销量快速回升。其中,华晨宝马第二季度产量7.69万辆,同比增长37.4%,创下历史新高。
  从新能源汽车看,自主品牌上升趋势有被明显遏制态势。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39.7万辆和39.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5%和37.4%,特斯拉、大众、宝马等4家国外品牌,进入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名。其中,特斯拉销量5.03万辆,与比亚迪销量仅差7000辆,若考虑单车售价,特斯拉已是今年上半年销售额最高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下半年销量仍将持续释放,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量已经达到20万辆,冲击国内市场。
  推动汽车产业的国内大循环,要打破国产品牌低端锁定陷阱,打造中国知名汽车品牌,加快支持企业推出高端自主品牌,实现本土品牌崛起及其对海外高端品牌的替代。要做好需求侧的大文章,比如,要加大政府采购的支持力度,优先购买自主品牌汽车产品,脚踏实地地支持自主创新产品。
  生产大循环:                                                    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占领产业链中高端
  从汽车供应链条看,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我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相对薄弱,部分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或合资生产,很难通过合作引进或者在短时间内依靠自主创新实现突破,以至于在很长的时期内被锁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
  具体到企业环节,从“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上榜企业的产品附加值看,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与德、日、美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德、日、美零部件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汽车电子、变速器等高端领域,我国企业的产品则主要集中在汽车内外饰、座椅等外围部件领域,产品附加值不高,即使是全国销售额最高的延峰集团、海纳川等企业,主营业务也主要是内外饰、座椅等低附加值产品,发动机管理系统(包括电喷)、防抱死装置等一批核心零部件依然严重依赖进口或外资企业生产。
  外商品牌零部件企業也在加快推动在我国生产,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工厂和研发机构,国外疫情加重,德国、日本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大了生产力度,但这些企业一般都采取外商独资,防止技术泄露。
  因此,需要打破零部件短板,实现零部件产业的技术自主可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支持企业开发汽车关键零部件,可引导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对接,强化国产零部件产品的适配性和适用性检验检测,给予部分已取得突破的国产技术适配空间,提升国产产品的适配性和实用性,加大国产化比重,破解高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同时,还要加快对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技术的收购,消化和吸收相关技术。
  科技大循环:                                                    加快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新兴科技发展
  汽车产业推进“双循环”战略,不只立足于当下,更着眼于未来,尤其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这样的技术趋势大潮下,全国汽车产业发展加快。
  总体看,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领域已有一定储备。比如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环节,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并培育出世界领先的技术企业,2019年宁德时代的营业收入455亿元(合65亿美元),是全球销售额最高的动力电池企业。
  但中国的优势并不明显,短板却很突出。具体看,一是电池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较慢。虽然我国在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产业化优势地位,但国外由于品牌和整车的牵动带引,美、日、德发展速度迅猛,比如美国资助特斯拉攻关纯电动汽车,日本支持丰田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德国引导电池企业瓦尔塔研发固态电池等,取得了较好的产业成果,总体看,国外氢能源电池汽车技术和固态锂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二是在智能化领域,产业链短板明显,传感器、智能决策系统、控制器处理芯片、主动制动与主动转向系统等自动驾驶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据高工智能汽车统计,2019年中国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一级供应商主要被博世、大陆等6家国外品牌垄断,市场份额高达97.8%。
  开拓未来技术,要突出企业在行业重大技术攻关中的主体作用,加大企业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行业关键性技术突破的国家和科技奖励,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同时,要重视吸收国外技术成果,扶持企业投资和并购海外企业。应出台对外投资的便利化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和收购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及其企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6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