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动了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的创新发展。教师是新课改革的实施者,教师要让新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建立“互尊、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有效教学;策略
  一、建立“互尊、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1.做学生的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应该是探求真理的同行者”,这一关系决定了师生应当基于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沟通,为此,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须进行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学并非将知识毫无热情地从一个头脑复制到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的思想火花之间的接触与碰撞。”苏霍姆林斯基道出了教学的真谛。基于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理念的课堂要求师生平等对话与知识共享,教师应积极营造生动、活泼、高效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对话、交流”,师生之间并非简单的语言交流与沟通,更主要的是平等的对话与心灵的沟通,使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互动,分项学习中的乐趣与困惑,从而为教师答疑解惑提供素材。在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师以良好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能够形成情感交融的良好课堂氛围,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建立以培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盲目灌输、因循守旧等思想,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推动和鼓励学生自主钻研、感悟数学学习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摆正自身位置,发挥“导”的作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尊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改变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根据学情,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环境,培养学生收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信息收集、信息處理能力,并转化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一)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运用灵活的教学形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认知特点,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教学情境,转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创设情境,探究估算教学策略
  例题:原题目为“小林家果园收了310千克梨,苹果是梨的19倍,问小林家收了多少千克的苹果?”该教学情境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有些陌生,因此,可将该题目改为:“我校组织学生春游,车票和门票共计47元,四年级两个班学生共计64人,大概需要多少钱购买门票和车票?”
  1.设计目的。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改变以往就教材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增强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并掌握解决具体问题的估算方法。
  2.预设的探究方法。独立估算;小组交流对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出本小组认为最合适的一种或几种估算方法。
  3.预设的估算策略:
  ①一个数或两个数估大 47×64≈50×64=3200(元)多算219元。47×64≈50×65=3250(元)多算242元。
  ②一个数估小47×64≈47×60=2820(元)少算180元。
  ③一个数估大,一个数估小:47×64≈50×60=3000(元)少算8元。
  而准确值:47×64=3008(元)
  4.设计目的。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暴露个体差异。进行思维互补,资源共享。同时,给学生设置一种悬念:如何对两个因数进行估算,难道这么多的方法都行?
  (三)优化估算策略
  1.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由各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回答并展示本组估算方法和解题思路。在各小组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指导,带领学生对比分析、评价各种估算方法优缺点,从而与学生就估算方法达成共识。
  2.结果:
  ①估算方法:当两个数比较接近时,一个估大,一个估小,这样估算值比较接近准确值。
  ②估算要求:既要接近准确值,还要符合实际。
  设计目的:同时又为学生设置悬念:如果两个因数相差较大时,怎样估算比较接近准确值?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利用旧知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迁移方法,自主构建模型,自主优化策略,自主应用,提高估算能力,形成良好
  的认知结构。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独立发展的空间,培养收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能力,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数学。
  3.通过开放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空间、教学资源开展教学,鼓励学生由室内向室外探索、由课堂教学向课外自主探究发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形式,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悟自主探究的乐趣。
  三、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我们的课堂里要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例如:
  705÷35O9,可以这样分析:705÷35,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因而商肯定是两位数,而9是一位数,两位数大于一位数,O里只能填“>”。这样比列竖式简便,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又如:751÷41O20一题,列竖式求商比较麻烦,可以根据41×20=820,820>751,由此可以确定○里填“<”,这样一来,既节约时间,又不易出错。
  可见,数学教学,重在一题多解,重在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洋思经验的精髓所在。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对该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本学期80℅的教学内容,采用了这种模式。小学数学第七册共8个单元,其中,对于“大数的认识”和“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三个单元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以“示范教学”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结合的方式开展“角的度量”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因为,这两个单元有尺、圆规作图,中高年级孩子作图能力较差。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两单元的部分内容采用了以“生活情境为载体”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因为,这两单元的乘除法估算教学,只有与生活实例有机结合,孩子充分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和快乐中。才能灵活运用知识。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状态,是决定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而,在学法上,我选择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总之,新时期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课堂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同时,学生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应理性看待这一变化,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导”的作用,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启发诱导学生,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窦盼英.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法的研究与实施.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6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