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创造性及逻辑性思维的培养,需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对学生思维的锻炼与培养,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就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新课程背景下少有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教育方法以及學习方式都存在相应的问题,才会导致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本文旨在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造性思维 情景教学 突破常规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占据着主导地位,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教学方式已不再是"死板式"教育,情景教学能创建新的教学情景,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而创造性思维是衡量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数学作为一门逻辑分明,内容严谨的学科,其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初中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提出一定要求,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更好地为初中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有所助益。
  一、触类旁通,改变以往的数学知识点教学顺序
  初中数学教学应该突破以往的教材编制顺序,不能照本宣科,应该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将相关联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重新确定知识点的教学顺序,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初中生的逻辑思维现状,有序地开展教学,确保学生能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换言之,在初中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应基于初中生的学习需求与思维现状,先进行形象理论知识教学,再进行抽象知识教学,最后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实践锻炼。这样一来就能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切实按照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知识点教学。例如,初中教材中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教学章节是分开的,但两者的判断条件以及基本定义尤为相似,那就可以从相似三角形进行相似条件的判断教学,然后再引导学生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依据,改变以往先全等再相似的教学顺序,促使学生进行全等三角形定义、判断条件推导,按照触类旁通的原理,拓展学生的思维及学习视野,实现逻辑性思维的优化二、逆向思维,加强对数学公式的推导及演变思考
  数学公式在以往初中教学中,都是以结论的形式存在,很少会进行公式的推导和变化,学生在学习中也是直接记住公式,对公式的成立条件及演变缺乏认识。数学问题的求解,需要学生依据题目意思列出公式,缺乏对条件和演变的认识,学生很难应用好数学公式。在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教学中,公式是重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要引导学生基于定义及条件进行公式的演变和列式计算。因此,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让学生逆向进行公式的推导和转变,针对不同的条件改变公式的内容,通过在课堂上的公式推导案例,促使学生自己进行公式推导,基于数学规律列出公式。例如,有四个不同的有理数,分别是3、4、-6、10,需要将它们按照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方式加以计算,其结果为24,并且题目中的每个数字都只能使用一次,请给出符合要求的算式。实际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将解题步骤一一列出:先假设3×8=24、4×6=24,然后再将其他的相关数字4、-6、10考虑进去,所以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计算式子:3×(4-6+10)=24,由此还可以再写出其他的计算式子,如10-(-6×3+4)等。教师也可以根据数学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实现条件与结论的互换,再让学生进行题目思考,以加深学生对思考过程的认识,学会进行逆向思考,从多个角度去探究问题。
  三、情景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境
  为了保证情景教学的实践教学应用效果研究的严谨性以及准确性,在展开教学研究前先进行了相关文献的资料查找,根据以往教学方法应用效果研究来看,先需要进行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探究如何实施情景教学方式以及情景教学方式的目标。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先对没有进行情景教学前的学习效果及成绩、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技术与教学理念,确定有效的教学流程。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我们可以化枯燥的数字为跳动的符号,例如,“石头、剪刀、布”是同学们广为熟悉的游戏,小明和小林在游戏时,双方约定每一次游戏时只能出“石头”“剪刀”“布”这三种手势中的一种.假设双方每次都是等可能地出这三种手势.请问,一次游戏中两人出现不同手势的概率是多少?这种题目单纯进行数字分析,很难说明实际情况,教师可设置动画使题目变成有趣的图片,再加上音效,让学生通过动画或是图文等了解题目条件的意思,更好地进行解题,具体如下图所示:
  教师还可以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题,例如,十一假期中有3个人去旅游,晚上投宿时,旅店的价格是一晚三十元,三个人各自给了10元,旅店老板说因为是假期,所有优惠,只给25元就行了,退款过程中服务私藏了2元,将剩下的3元给了他们,每人各得到1元。按照网上的计算方法是,每人一共花了9元,3个人是3×9=27元,加上服务员给的2元就是29元,比对30元还少了1元。这种逻辑思维不符合常理,借助这种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有利于让学生突破常规的路径,了解更多的解题思路。此外,这类题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可以在课堂中现场演示,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
  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师应让学生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学计算处理,以突破常规的方法,提升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全面性与精准性,营造优良的开放性教学情境,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将公式、解题技巧以及基本推理方法融入情景中,帮助初中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训练,使初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地完善相关的知识结构与开阔数学问题的解答途径,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创新精神与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霍福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7,(5):174-175.
  [2]张丽华,白学军.创造性思维研究概述[J].教育科学,2006,22,(5):86-89.
  [3]黄琨.ATDE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43-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6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