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体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频繁不断的战争,中国大地早已遍地沧桑,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不久,各项事业都井然有序的开展起来,体育事业在这时期也步入工作历程。但是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却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发展。这一段时期的体育发展状况研究可以了解到我国成立初期的体育事业,以及它对当下我国的体育事业及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建国初期 体育研究 体育事业 启示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都在全面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都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过程。在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中,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体育方针,进行接管、改造旧体育,学习苏联的体育制度,创立我国初期体育管理制度。以下对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的体育各个方面的研究来说明为什么在成立初期国家在体育事业的发展重心在群众体育上,其他方面却没有得到太多发展。
  1体育管理制度的初步确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体育事业就开始着手发展。1952年11月15日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中央体委,1954年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家体育行政机关,领导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不久各省、市、自治区也分别成立了运动委员会,统一接受中央体委的管辖。紧接着是逐步建立体育管理的国家行政部门系统、军队系统、和社会组织管理系统三大组织系统管理我国各个方面的体育事务。到目前我国体育管理的最高机构为国家体育总局,依旧是国家实行的统一领导机构,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和管理各省、市、自治区的体育行政领导管理。随着体育事业的推进,陆陆续续成立了各项单项协会、运动员管理制度、运动员等级制度、运动员奖励制度等种种制度的制定使得体育管理制度愈加完善。国家体委制度的确立,形成最初的由国家统一管理体育事业的宏观发展方向,体育管理制度一步一步的完善起来。我们现在的体育管理制度依然能看到得出的影子。
  2学校体育的初步发展
  在学校体育领域内,当时由于学校体育流行旧中国倡导的美国学校体育的培养模式,国内众多学者对当时的学校体育思想进行抵制与批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所以学校体育在刚建国初发展比较缓慢。为加强学校体育,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示。毛泽东指示的提出,使得学校体育中更加注重学生体质的发展。建国初期国家领导人如此的注重学校体育的发展,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高了良好的开端。《劳卫制》的颁布,使得学生每日进行身体锻炼成为了日常,学校体育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课程的设置上,学习借鉴苏联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教材教法、大学生培养方案,制定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规范了当时学校体育的制度化建设,为我国的学校体育培养方式奠定了最初的模型。国家领导人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和颁布各项制度使得学校体育有了初步的发展,确定了最初的学校体育制度,对当时学校体育的建设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竞技体育的初步发展
  竞技体育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太大幅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迫切需要对外参加一些竞技体育比赛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1952年,我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荷兰赫尔辛基进行的第15届奥运会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这一时期中国的竞技体育多数是以参观国外的竞技体育比赛和与国外进行交流赛为主。同时为了促进竞技体育的规范化发展,成立了各项目的协会参与国际单项协会的交流,成立了国家奥委会实现与国际奥委会接轨。制定各个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和运动员培养与等级制度,形成我国最初的竞技体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可以说,竞技体育在这一时期这是有了一个初步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占据重要地位。
  4群众体育的繁荣时期
  在刚经历完战争的摧残后,全国人民的身体素质极其脆弱。为了提高全国人民的身体素质,新中国的建国初期把群众体育建设放在建设体育事业的首位。《共同纲领》第48条规定:“提倡国民体育”。将群众体育纳入国家发展的轨道。在新中国初期,群众体育被看的尤為重要,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强调要开展经常性、广泛性的群众体育运动。为了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中央专门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目的是为了统一管理和推动群众体育的规范发展。这一时期,各种政策支持,会议指示、制定各种基层群众体育制度、新建大量的体育运动场馆、对群众体育给予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让这一特殊时刻的群众体育得到空前发展。
  5总结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的体育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时刻。在特殊的国情下,群众体育在这一时期发展达到顶峰,但是竞技体育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受到太多重视,为群众体育服务的,加之,一些群众认为“竞技体育是资产阶级锦标主义思想的产物,发展竞技体育不能为社会主义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竞技体育并不能成为体育事业的发展重心。学校体育在建国初期得到初步的发展,学习和借鉴苏联专家的意见制定出了我国最初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及学生培养模式,促进当时学校体育的发展。
  可以说,建国初期的体育事业就形成以发展群众体育为重心的体育是由于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同时由于当时经济条件较差,经济上不允许我们大力发展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在我国的基础较差,所以只能只能优先发展群众体育。这一时期形成了我国体育事业各方面的最初的雏形,我们目前的体育事业依然能看到当初的影子,对我们体育的发展依旧有指导意义,体育科研,应该了解新中国体育发展最初的体育之源头,之根本,才能更好的为我们体育科研起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傅砚农.中国体育通史(第五卷)(1949-1979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毛运海.1949-1956年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综述[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3(01):138-141.
  [3] 短评《加强目前学校的体育》[J].新体育,1950(06).
  [4] 彭国强,舒盛芳.中国体育发展走向的研究[J].体育学刊,2016,23(02):12-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1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