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东北方言翻译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东北方言蕴藏着深厚的东北文化,由于东北文化的包容性、多样性影响着东北方言,因此東北方言也呈现出了多元开放的姿态。就目前来看,学界对方言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以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视角,通过对语言(方言)对文化的影响分析,正视东北方言的等值翻译,实现文化交流。文化翻译理论在东北方言的翻译研究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推动东北文化的魅力发展,传播东北文化,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着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方言所传达的交流意义不仅仅是意思交换,而是更多层次的信息交流,还有隐藏在方言背后的情感交流。同时,对语言变体方言的翻译提高了翻译课的创新度,有助于加深对文化的深度理解,提高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 东北文化 东北方言 文化翻译观 等值翻译 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东北文化简介
  东北地区主要包括黑吉辽三个省份以及内蒙古东部,是我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是政治文化产业经济的基础,文化产业经济也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过多次人口大量涌入东北地区的现象,各地区人口的迁移,不仅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还使得东北地区的文化的发展更具多样性、包容性。同时,由于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俄罗斯文化对黑龙江尤其是哈尔滨市的文化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哈尔滨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是临近多国移民的主要聚集地,因此,东北文化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被注入了外来文化的新鲜血液。东北方言主要在黑吉、辽宁北部,蒙东地区使用,作为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东北文化的影响,充满了趣味性,没有局限,能够自然将各种词汇“东北化”,而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东北方言以其趣味性、韵律性等特点被全国各地的人们所熟知,同时由于东北小品、二人转、电视剧等文艺表演搬上荧屏,使得东北方言得到进一步传播发展。东北文化豪放随性,东北方言朗朗上口,东北人性格豪爽、为人仗义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虽然当今社会由于舆论影响存在“地域黑”现象以及东北地区发展缓慢局面,但是传统意义上的东北文化从未改变。因此,传承好东北文化,用东北方言讲好东北故事,是振兴东北地区的重要途径。
  2东北方言翻译的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东北方言以其独特、诙谐的语言特征和强烈的感染力,被认为是我国众多方言中最容易理解的方言之一。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东北方言才一直被学术界所忽略,致使对东北方言翻译的研究少之又少。相较于其他研究比较成熟的方言来说,东北方言的研究起步晚,研究人数少,涉及的方面不广泛,探讨的问题也还不够深入。
  然而,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内社会科学界越来越重视地域文化研究,对东北地区文化的研究也更加广泛且渐趋深入,东北文化研究领域陆续出版了大量论文和数部专著。东北文化研究作为一类新兴项目,在学术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近几年来,我国翻译界对方言翻译研究越来越重视,其中,对“东北方言的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进行高级检索,可获取相关学术论文共1386篇,但据统计,具体研究将东北方言进行翻译的相关论文仅有38篇,由此可见,中国的东北方言翻译研究领域还有待拓展。
  纵观中国方言研究发展史,我国对于东北方言的研究大概分为概貌、语音、词汇、语法等几方面,而在翻译层面上来讲,就仅有“文化翻译观”、“翻译等值论”等学术观点可供借鉴,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学者的东北方言研究全部集中在汉语言学领域,并未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各国的今天,单一学科的研究必定具有其局限性。近几年来,随着东北方言广泛应用于艺术表演,其文化价值得到凸显。因此,将东北方言的语言学研究与翻译研究领域进行交叉、整合,必将进一步推动东北方言的研究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东北方言的文化价值,起到对外宣传东北文化的作用。另外,对于东北方言翻译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传播中国特色的地域文化,实现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也能为翻译教学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照,将东北方言的英译研究作为教学案例,可以为传统的翻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鲜活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授之以渔,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培养高端人才。
  3文化翻译观和东北方言翻译
  自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以后,“全球化”这一词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概念如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也随之而来。其中“文化全球化”备受关注,经常出现在各个媒体。随着“文化全球化”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得以体现。正如21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Sapir, Edward; 1884-1939)曾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指出一样:“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和文化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双向互动关系,语言对文化有影响有制约,文化对语言也存在相同的作用: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表达方式、词意语意自然会深受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表达难易、受众范围也必然会影响其背景文化的传播发展。由此可见,不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那么就无法翻译理解一门语言,更别说掌握及精通一门语言。正是由于语言与文化的这层特殊关系,我们在语言学习中才会注意研究影响其发展的背景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共同财富,语言是文化的精髓,而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东北方言亦是如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翻译研究已经显现出其优越性,苏珊·巴斯奈特(Susan·Bassnett)正是支持这一理念的众多学者中最杰出的一位,她既是英国华威大学(Warwick University)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的教授,同时也是诗人,翻译家。她对文化翻译观的研究也是在八九十年代逐渐成熟的,她曾主编了译坛上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丛书《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2002年第三版),已成为世界上翻译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教科书。之后与列费维尔(A.Lefevere)合著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中形成了她独特具体的文化翻译观思想。主要为:(1)翻译的单位应该是文化而不是传统的词,段落,句子或诗篇。(2)翻译并非单纯的语言之间的转换,实质上是文化交流。(3)翻译应走出等值翻译的局限,实现文化中的等值对等。本着翻译的实质是为了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互鉴,翻译方言更是要从东北文化入手,将文化内翻译与文化外翻译相结合。   语言和文化一样,不是生物性的遗传,而是由后天演变形成的。不同的民族孕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言风格,即方言。方言(Topolect、Dialect )是由于使用者不同而产生的某种语言的变体。正如英文中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词均可表示同一个意思,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应考虑语境下词汇的含义;在翻译东北方言也是同样的道理,争取达到翻译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历史上关于翻译单位的争论由来已久,从最开始的以单词为单位到以短语、句子、段落、篇章为单位,可以看出人们对翻译的认识逐渐加深,而以文化为翻译单位,无疑打破了传统的翻译观念。翻译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信息的传递,它还包含着双方文化的交流。每个国家都有其不同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差异。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也是复杂而难以把握的。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只有顺应其中文化的变化,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才是达到精准翻译的关键。
  翻译必然涉及文化的交流碰撞,文化与文化之间更是存在许多差异,例如在汉语里,与“狗”有关的词汇多为贬义。如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但是在英语中与“dog”相关的词汇却多含有褒奖的色彩。如:lucky dog,clever dog等。那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避免冲突就要考虑语用适应,达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值。即通过了解原文所处的语言风格或语境对译文采取相应的调整以至达到适应原文思想及风格的译本,直到译文与原文的语义等效等值。
  就以东北话中最常见的“整”字为例,它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可以与不同的词搭配成短语使用,这个字可以说是能充分的彰显出东北方言的博大精深,其含义之广也足以让人大开眼界。例如:
  (1)老妹来啦,我给你整杯水喝。在这句话中“整”为喝的意思,在翻译中可使用drink。
  (2)别光喝水啊,也得整两口菜。这里的“整”为吃的意思,即eat。
  (3)这可咋整啊?这里“咋整”又是怎么办的意思,可翻译为deal with。
  (4)你一天天总整事。“整事”等于“惹事”,与stir up trouble有异曲同工之妙。
  等等……总体上说,翻译东北方言最重要的还是理解,只有掌握、熟悉东北文化,理解东北方言表达的本意及延伸意义,才能精准地将方言翻译成英文,实现翻译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否则译出语就会和低级机器翻译的效果一样让人晦涩难懂。
  4结语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而翻译则是双面镜,反映着两个不同民族的文化。方言不再单纯是一种语言变体,也承载了许多的文化结构内涵。从目前来看,方言翻译研究的每个译者都应秉承着“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理念,推动方言翻译的发展,传播其承载的文化内涵。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亦是指点迷津引路人。语言作为文化教育的敲门砖,译者作为跨语言,跨文化连接的桥梁,应将文化翻译观作为翻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平衡文化差异,才能在教育过程中高效传授。这必然要求方言翻译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字面内容的简单互换,而应该是对整个方言所涉及到的所有信息的整合和再现,这需要译者掌握多种翻译方法与原则,提高自身更高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是对翻译教学提出的一种新的思路与模式。
  参考文献
  [1] 彭小波. 浅谈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观%On Susan Bassnett's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1(01):156-157.
  [2] 赵莉,何大顺.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J].文学教育,2009(18):38-39.
  [3] 刘芳华,孙皓,李朝.等值论视域下的东北方言英译研究[J].知识经济,2015(08):135-136.
  [4] 夏杰.东北方言的等值翻译[J].科技咨询导报,2007(15):1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1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