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地震勘探》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地震勘探》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骨干课,在地球物理勘探专业课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笔者根据自身的科研经历及授课经验分析了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教学质量 专业骨干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计划中,《地震勘探》是作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骨干课程开设的。这里笔者根据自身的科研经历及授课经验,对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认为提高《地震勘探》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内容掌握、学生状况调研和总结改进等方面下功夫。
  1课程内容
  一门课程,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学大纲里都有体现。教材内容的多少,取决于教学大纲的要求。要讲好《地震勘探》这门课程,首先必须要对课程的内容做到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所谓深刻理解,就是要把课程内容的每个细节都彻底搞懂搞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全面掌握,就是要抽出重点,理出系统,用一根线或者几根线贯穿起来。
  例如:地震勘探主要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资料采集、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在野外观测施工时,一般是沿地震测线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多个检波器来接收地震信号。数据处理的任务是加工处理野外观测所得的原始数据,将地震数据变成地震剖面图或构造图。地震构造解释以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和偏移时间剖面为主要资料,分析剖面上各种波的特征,确定反射标准层层位和对比追踪,解释时间剖面所反映的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构制反射地震标准层构造图。这三部分内容,学生在学习时,每个部分都要学精学透,每个知识点都要彻底完全掌握,在此基础上,将这三部分逻辑关系理顺,合三为一,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和技术体系。
  再比如:地震资料处理虽然分为多达几十个步骤,但核心步骤只有三个:反褶积、叠加和偏移。即:反褶积提高纵向分辨率,叠加提高信噪比,偏移提高横向分辨率。其它的处理步骤也都是围绕着这三个处理步骤进行。教学时应让学生把握住这三个核心技术点,并深刻理解各个核心步骤处理的目的、理论、方法及具体实现。这三个核心处理技术完全掌握后再去展开其它技术的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情况
  在讲授《地震勘探》课程之前,应该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与这门课相关课程的学习情况。比如在讲授《地震勘探》前,应先了解学生是否学过《地震波动力学》、《数字信号处理》及《复变函数》等课程,学生掌握的怎么样,哪些地方还有欠缺需要进一步补充加强等。这样,在备课、讲课时才能使先修课程更多更好地为自己的授课服务。这样学生易于接受所讲的新内容,还能进一步巩固加强先修课程的内容。
  例如在介绍《地震勘探》地震波动力学这一章时,应该先给学生回顾复习《地震波动力学》这门课程,回顾波动方程是什么,是如何推导得来的,公式中的每项代表着什么含义,波动方程的物理含义又是什么等。再进行本课程的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介绍地震资料分析时,应回顾《数字信号处理》和《复变函数》课程中的频谱分析理论及实现,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分析,时间域内有效信号和噪声混杂在一起无法区分,但是通过频谱分析,在频率域有效信号和噪声能够完全分开,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频谱分析技术的理解,而且对地震资料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在介绍地震资料去噪这块内容时,应复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滤波技术,回顾滤波器的类型及功能,然后针对有效信号和噪声在频谱图中的不同分布位置,设计合理的滤波器。这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3总结改进
  课后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例如在介绍地震资料采集时,应回顾理论是否讲透彻,学生能否自己动手画出观测系统图,要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要给定不同的观测系统参数,让其独立完成观测系统图绘制,并检查其正确性,这样才能保证这个关键知识点的完全掌握。同样在介绍地震资料采集时,是否运用了模拟动画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完整展示,使得学生对整体流程有系统掌握,这一方面,可以只播放视频而不播放音频,让学生根据视频进行解说,考察学生专业词汇及逻辑关系是否清晰。另外在介紹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时,应广泛采用野外实际资料采集的视频或图片,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动力等。授课时的成功之处应当作为好的经验,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应具体分析原因,给出解决和改进的方案。
  4结语
  《地震勘探》课程质量的提高是无边无际的。这里给出几点建议:第一,近年来,《地震勘探》领域飞速发展,内容没有边际,因此教材必须不断更新,教师的业务能力应该不断加强。第二,作为任课老师, 应当树立每讲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提高的教学理念,态度端正了,课程才能上好。第三,从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提取精华,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得学生能够对课程前沿有一定的认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姚姚.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2] 王祥春.提高《数字信号处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70.
  [3] 陆基孟,王永刚.地震勘探原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
  [4] 张明学.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5] 刘天佑.地球物理勘探概论[M].地质出版社,2007.
  [6] 王秀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1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