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高职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引  言
  教育评价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由重视判别结果的总结性评价转化为重视改进的形成性评价,其评价工具由以往的孤立单一转为系统化。我国的高职院校应构建以评价为主要方式的教育质量保障系统,协助学校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保障学校教育活动的秩序,使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教育评价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推动着学校管理模式的优化,同时使学校的管理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科学化的质量评价帮助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能对学校的各项活动的判断和验证更具有针对性,及时发现管理中的不足,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使学校的教学管理稳步向前推进。
  高职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教育评价作为改进工作的方式,在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有时由于评价方法的不恰当,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学校会抱怨外部质量评价行为使学校压力增大,虽然强化主管机构对校园管理的控制,然而并未达到改进与完善的目的。所以我国教育评价的现状还是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具体如下。
  1.评价理论体系有待完善
  教育评价体系是教育评价有序开展的保障,对实现教育评价具有规范和引导的双重作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应由高职院校、社会代表及第三方评价机构人员共同组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主要由教育部和各高校代表构成,忽略了第三方评价和社会评价,造成第三方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参与度低,使评价体系中的数据来源不全面,针对性不强,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设计不够完整,指标界定不清晰,难以客观地反馈评价信息等问题,这些都影响着高职院校教育评价的准确性。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体系是极其独特的。职教学生的就业企业,也是职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业企业对学生学习效果及能力的反馈,对学生的知识应用给出的评价,有利于学校改进办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依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的办学职能健全评价体系,着眼于校园与课程,同时考虑社会因素。
  2.评价范围有待加强
  教育评价所能够实现的功能涵盖以下内容:以选拔和鉴定为前提,发挥激励的导向性作用,加大监督与检查力度,做好调节与诊断工作。斯塔弗尔比姆指出,以评价为契机,旨在改进与完善,而并非以证明为目标。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数量与日俱增,这将进一步凸显教育评价过程中的鉴定及选拔功能,但其中选拔性功能明显高于其他功能,而作为评价的改进功能则被忽视。教育评价中的鉴定与选拔功能强调教育结果,却忽视了教育过程,不重视改进教育工作及提高教学质量,导致评价功能没有一个清晰定位,使评价变成了筛选的手段。
  最常见的教育评价是打分制,把分数变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成了激发学生求知动机的阻碍。着眼于教育心理学,可将学生学习动机划分为以下类型:第一,外在动机,旨在获取外在的奖励,使学习的动机被激发出来。第二,内在动机,由于喜欢活动,或者对活动存在兴趣,学习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实施打分制会造成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他们内在的求知动机发展遭到阻碍。将分数当作评价教师与学生的标准,会影响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3.评价标准价值取向有待改进
  歸根结底,教育评价意味着有效判断教育活动的过程,评价教育的价值应有相应的标准。在评价过程中,教育评价标准应发挥核心作用,成为有效衡量。发扬人本主义精神,通过教育评价更好地教育学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受当下社会应试教育思想的冲击,教育评价的本质变成“重视成才、忽略成人”,即忽略学生的品德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具备综合性特征,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素质,使其修习相应的课程,获取优异成绩,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不能将教育评价的重点单纯地放在成绩、考试、书本知识这些方面,这样不仅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偏离了教育评价本质。
  4.评价模式应多样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评价模式应有所改进与完善,倡导加入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定量法与定性法。定性评价结果笼统,弹性较大,难以精确地把握,很难在教育实践领域中普及。教育评价依然以量化考核为主。采取能够量化教育活动的考核手段,有效地搜集和妥善处理有关数据信息,获取相应的分数,以分数为依据罗列等级。教育评价要遵循客观性原则,而量化考核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客观性而使它成为备受推荐的评价方法。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存在关联的教育评价均能够被量化,数字成为评价结果的表现方式。
  高职教育评价的改进对策
  1.深化理论分析,健全理论评价体系
  目前教育界研究评价理论时多以国外已有的成果为基础,加强教育评价的理论分析,使其日趋完善。规范教育评价的分析范式,以其范式为介质,为教育评价奠定理论基础,为优化评价模式提供支持,在技术方面予以协助。立足于实际,汲取国外的优秀成果,与我国的现阶段需求相结合,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理论结构,在教育评价方面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以实践为契机,验证其理论的合理性,不断补充、改造和升华教育评价理论。多元的教育体系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与之相适应,只有在多元的评价框架之下,不同类型的学校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由此开展的评价活动才不会与良好的评价意愿背道而驰。
  2.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由重选拔转变为重改进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评价提出更高的标准与更严的要求。在定位教育评价功能时要以客观评价为前提,以选拔为主体,以调控为核心,以实现个性化为目标。在应试教育背景之下,应试思想的选拔性功能明显。因此,要全方位发挥评价的作用,引导教育评价由注重选拔的功能转变为重视改进与发展的功能。这就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使学生在评价时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并改正。第二,教师在评价时获取更多相关评价对象的数据信息,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从业资格方面的培养,这也体现在教育评价的活动中。美国职业教育协会的质量认证标准规定,要将教育评估与学生的从业资格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顺利获得从业资格且顺利进入某一工作领域是评价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最基本的标准。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方式从单一到多元的整合,促进教育评价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评价的科学客观。
  3.重新树立评价观,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的本质是推动个体的全方位发展。在教育领域中,教育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构成环节,旨在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要注重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参与者——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观,这意味着基于教育评价的整体流程将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放在首位,作为教育评价的终极目的,将其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
  教育评价在精神方面的内核是促进人的全方位发展,发挥上述理念的导向性作用,广泛地开展评价活动,为促进与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便捷的条件,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优化创新思维创造环境,使现代化社会对于创新型及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制订并完善教育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制订教育质量标准。对人作出准确评价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评价前要把内在和外在的结合起来,不能只以学生的成绩来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导向性作用,采取存在差异的教育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4.改进评价方法,教育评价与政府财政拨款相结合
  以教育评价方法作为纽带,有机地将评价的原理与结果结合起来,有效的手段能使评价的结果真实客观地体现评价活动。虽然定量评价能通过数据准确地表现评价结果,但教育评价中有很多难以量化的内容需要用定性的方法,一味地使用定量评价容易造成评价结果失真。定性评价的参与正好可以弥补定量评价这方面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有人性化。
  教育评价的实施虽然是第三方操作,但在发展过程中官方性质越来越明显。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将教育评价的结果与政府财政支持相结合,通过国家认证委员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教育评估权,将每次评估的结果统计上交给国家教育管理委员会。只有在评价过程中表现优秀且改进态度良好的学校才有机会申请政府财政支持。这样很好地将政府与评价结果结合起来,教育评价在教育活动中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极大地缓冲了政府与高校在教育经费拨款中的矛盾,也提高了高校参与评估的积极性。使第三方评估变成资源配置的新主体,政府充当裁判员的角色,降低干预的程度。
  结  语
  纵观教育评价的现实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发挥评价思想的导向性作用,优化评价的方式,健全多元化评价体系,使教育评价得到快速发展。实现评价体系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充分激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政府的适当干预政策更有利于提高参评学校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评价体系,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让第三方评价加入进来,加强教育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使教育活动中的各成员均参与评价过程,消除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隔阂,使其对立的关系发生本质上的转变,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最终发挥教育评价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军:《教育评价的反思和建构》,《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第59-64页。
  [2]胡中锋:《教育评价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3]丁瑞常、劉强:《芬兰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第9期,第55-56页。
  [4]鹿星南、郭文良:《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教育探索》2015年第4期,第7-10页。
  [5]周家荣、李慧勤:《教育管办评分离:基础实质》,《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第7卷第17期,第16-17页。
  [6]沈玉顺:《课堂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1页。
  [7]董仁忠、傅建东:《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职教论坛》2010年第31期。
  [8]李子江:《论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2期,第15-18页。
  [9]陈玉琨:《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6页。
  [10]陈振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18期,第84-87页。
  [11]顾红、聂云:《浅析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2]杨应崧:《高职评估工作需要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第33期。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304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