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地理课程是一门文理兼并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要学科。地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高中生掌握地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且能把这些理论技能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本研究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尝试提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教学改革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李家清在《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一文中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应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其在本质上应是一般地理素养的精髓和灵魂,在数量上是少而精、在功能上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地理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基于地理空间视角下的地图技能、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国际理解、全球意识、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这六大方面。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的独特素养,强调对地理事物空间结构与联系的识记、理解、想象与运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通过各教育阶段进行长期培养,是现代公民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应从以下两个视角进行考虑。一是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构建以地理学科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和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所以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实质就是要将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融入其中。二是从教学设计的视角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到重视问题式教学,加强地理实践。从教学角度看,就是要用真实的问题、开放的问题以及没有定论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教学设计中应做到: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围绕问题进行链条式设计;将完整的问题及相关情境作为学习的基础与背景;教学视野要包括所有层次的学生。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要点
  (一)提高区域认知素养
  第一,唤起学生对于区域认知内在需求。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参与认知培养的动机、内在需求以及自身意愿都会直接影响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模式去培养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比如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还要会利用身边的甚至是不同区域的地理事物、新颖的地理现象,比如去年152年一遇的“超级月亮”,激起学生对于区域认知的内在需求,使学生内心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参与到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第二,结合区域事件构建区域认知观念。学生区域联系和发展得分低的原因还在于他们没有形成全面的区域认知系统,不会把具体区域放到大区域背景去分析。在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度解析区域内部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以及区域之中的人地关系,形成深度认知;另一方面要把某一个小区域放在与之对应的大区域下认知,最好可以从全球视角下对其进行认知。如此,学生才会对一个区域有全面合理、科学有效的认知,对其学习的某一个区域内部的地理事物以及人地关系以及整个区域的认知才会更深入;才能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遇到类似的区域问题才能更好的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和分析,培养区域认知素养。
  (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
  第一,树立综合思维意识。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综合思维的意识的培养。研究者以为,首先要從意识层面让学生知道综合思维素养能够为我们解决现实地理问题提供帮助,让学生明白综合思维素养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其次,在日常的教学中,设立情景,并从综合思维方式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综合思维素养的实用性;最后,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与及时反馈,让学生在不断矫正中逐步运用到综合思维素养。从认识到情景体验再到方式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思维意识得到树立。第二,运用多种教学工具提高地理时空要素思维。(1)运用地图,形成较强的时空思维。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工具,借助地图学生可以形成较强的时空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例如,在高中世界地理的课堂上,以“西北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为例,学生可以找出世界上所有荒漠化存在的国家和地区,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角度做对比,对比的过程中在对应的地图上做清楚标志,然后将自己所得与同学进行探讨或者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将时空素养体现在课堂之中。(2)绘图练习,培养空间素养。培养地理时空思维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地图进行绘制和填充。在高中地理学习的初级阶段甚至在初中阶段,学生完成对地理图册的填充都是地理课程的基础作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绘制。
  (三)增强地理实践力
  第一,重视实践环境的创设。环境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校,学生们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最先就受到学校校内环境的影响,地理活动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地理教学,它的实施涉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等互动过程,活动所要培养的地理实践力培养需要建立在完善的客观条件下,这就要求教师、学校要重视校内实践环境的创设,实践环境要与个体发展相适应、具有多样化。第二,提升教师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效果。教师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学校的重视,学校必须要非常注重教师培训和相关教研活动,改变培训机制、设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增加时效性,进行系统培训、校际观摩研讨、课题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培训,充分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并通过实践交流、课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参训的效率,实现培训的价值。教师自身也要主动提高自我,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勤于学习、不断钻研,夯实地理学科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晴,林叶彬,吕娟,李岚.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以“全球定位系统”教学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8):112-113.
  [2]董志龙.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外作业研究[D].鲁东大学,2017.
  [3]杨小瑞.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研究[D].鲁东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3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