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课三磨”课研讨 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51-01
  体育教研组是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听课、研讨等方式对执教教师的课进行研磨。笔者通过“一课三磨”的研讨活动,在师父与同伴的帮助下,逐步理清了教材教法,知道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促进学生技能动作的掌握,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形成教学特色。
  一、教学背景
  今年,笔者参加了特级教师马冬花老师的研教团队,在活动中,展示了一节八年级篮球教材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课。通过团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让笔者认识到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其中,在马老师的课后指导下,笔者深刻地感触到学教材、用教材的重要性,懂得磨课是上好课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积累教学经验的主阵地。
  二、“一磨”教师展示,发现问题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设计的练习手段和方法,清晰、有序地实施于各个教学环节,通过师生间的融洽配合,营造起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和合作意识的培养,确保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达成。
  在开始部分,以一列横队变二列横队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同时对主教材练习的队形变换奠定基础,让课的开始做到《课程指导纲要》的“七个基本要求”提出的“开始有队列”的要求。在准备部分,采用绕篮球场慢跑运球三圈及5节有针对性的传接球的球操,既让学生熟悉球性,又让学生产生学习篮球的欲望,更能让学生的准备活动达到运动前的热身要求,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大运动量的技能练习状态。
  在基本部分新授《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之前,首先,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让学生再次体验传球的蹬、伸、翻、拨等动作用力顺序,以及接球的迎、引、护等动作缓冲顺序,从而能正确运用原地传接球动作。然后,学习原地侧身传接球,在练习中要求学生错肩站立,做到侧身传接球、向侧前方传球,体会正确的传球路线。再学习侧身跑,在练习时让学生与同伴错肩侧身跑动,形成侧身相对“照镜子”的侧身跑动作。最后,学习慢跑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在练习中,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经过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便于正误动作的比较,尽快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能动作。在次教材中,我采用了篮球裁判考试中的“莱格尔”跑,利用篮球场的边线进行往返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与奔跑能力。
  在结束部分先进行集体的放松,通过深呼吸的意念放松及针对性的手脚放松,已达到缓解疲劳、加速恢复的目的。然后对这堂课进行师生评价,经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总评”,促进学生对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要领的掌握,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动作技能的提高做好准备。
  三、“二磨”专家点评,解决问题
  磨课中的研讨活动是整个磨课过程中的关键点,它能指出课中教材处理、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法学法、教学步骤等是否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帮助执教者再次修改,直至得到认可为止。
  本课在结束后,就由马老师的团队对笔者的课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许多存在的问题和修改的建议。其间,马老师用提问的方式来启发笔者,课中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的关键是什么?既让笔者有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向,又能培养处理教材的能力。为此,笔者回答说是行进间、传接球路线及方向;马老师再提问,能否以这些关键点为主线,将主教材的练习手段改一改,将每个环节都串起来,设计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练习环节。此问题一抛出,笔者马上就恍然大悟,再次回顾课中学生练习的情景,出现学生动作不協调,效果不佳等现象,原来竟是教学设计思路出问题,才导致学生动作僵硬、走步违例现象严重。
  所以,磨课中的研讨活动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场所,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四、“三磨”教师成长,达成目标
  笔者在课后及时进行了教学反思,并结合磨课研讨中提出的建议,再次对《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课进行了修改与教学实践,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的教学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1.笔者将原先在主教材中的侧身跑练习设计到准备部分的热身中,从一路纵队的无球侧身跑过渡到绕场运球慢跑,再进行球操,学生除了达到热身、熟悉球性的目的外,还学会了侧身跑的动作,为接下来的侧身传接球作铺垫。
  2.主教材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走动中的徒手模仿练习(要求向前行进,身体侧转,动作连贯,目的体会正确的传接球动作)——慢跑中的徒手模仿练习(要求与同伴错肩侧身跑进,目的体会传接球时的侧身动作)——慢跑中的有球练习(要求向侧前方传球,传球平、落点准,注意安全,目的体会完整的传接球动作)——分层练习(要求同伴合作,侧身传接球动作协调,注意安全,目的巩固教学效果)”的练习环节,先是听口令集体练习“1-跨步接球,2-迈步,3-传球”,再是哨音指挥、分组练习。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练习环节中,对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概念与动作要领掌握较好,他们的走步现象个别存在,两人合作的动作也比较协调自然,本次课目标的达成度明显比上次课高,而笔者对这个教材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3.在次教材的体能练习中,笔者将“莱格尔”跑配上音乐,效果明显改变,学生不但直观感受到了莱格尔跑的节奏,体会到篮球裁判的体能要求,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拼搏争先的意识,学生们都卯足了劲不想落后,有个别女生还手拉手合作完成了练习。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磨课研讨活动,从中吸取好的教学经验,化为已用。本课教学经过“磨教材——备课——上课——反思——磨课研讨——再磨教材——再修改教案——再上课——再反思与总结——形成完整教学设计”,让笔者逐步理清了教材教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促进学生技能动作的掌握。通过反复的磨课研讨,不仅提高了笔者的教学基本功,也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5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