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财富,也是人民群众的精神依托。传统民族音乐作为一门课程在高校中开展,目的就是让更多学子了解、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独到之处,让高校学子在学习这种传统民族音乐之后,担起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任,让民族音乐永不泯灭、永不退步。
  关键词:民族音乐;高校;音乐教育
  注: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项目(GH-18594) 研究成果。
  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华民族音乐种类多样,各民族音乐都带有浓重的民族特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深受人们的喜爱。现代社会飞速发展,音乐也跟随时代的脚步受到先进文化的冲击开始了变革。摇滚、嘻哈等音乐愈来愈受到新一代青年人的喜爱,民族音乐一度由辉煌转到了衰落,高校中原本十分火热的民族音乐现在也是不温不火,发展势头不强。民族音乐是民族的精神面貌的体现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高等学校应该重新对民族音乐重视起来。多年来,我国民族音乐受到外国音乐文化的冲击,地位一度下降,对具有民族特性的民族优秀文化关注度逐渐下滑。对于这种现象,高校作为民族音乐发展最有培养能力的场所,应该有所行动,有所作为。针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应及时准确给予帮助,改变民族音乐目前相对低迷的状态,唤醒国民意识,培养学子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本土音乐,打破部分青年崇洋媚外的观念。对民族音乐传承进行重新调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民族音乐增添新活力,注入时代精神。
  二、民族音乐在大学中的作用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既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又能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子的文化艺术修养,增强审美能力。所以说,开拓大学素质教育的良好方法就是提升高校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民族音乐建设可以培养高校学生的情感意识
  民族音樂在我国很早之前就被人们所注意,民族音乐有教化人的作用,能够陶冶情操。春秋时期,盛行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乐,就是音乐、乐器。我国是礼仪之邦,重要外交场合缺少不了音乐。音乐与诗歌和礼仪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自身气质修养, 培育健全的人格,缓解紧张焦躁的情绪,抒发内心情感。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久经不衰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传承民族精神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快民族音乐教育建设是延续民族精神的重要方法,能够激发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大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义勇军进行曲》这种具有激励作用的曲子, 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感受当时战士们保家卫国、一心为了祖国的解放英勇战斗、奋力抵抗敌人的决心和毅力,还有那种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 通过歌曲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习者带着这种信念去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再如民歌《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农村为题材,高校学生能够在歌曲中感受农村丰富的田野生活, 细嗅稻田泥土的香气和农民朴实的生活面貌,引发学习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更多地发掘民族音乐的美好。
  (二)民族音乐建设提升高校学子的文化素养水平
  经典的音乐作品离不开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和积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学习者对于音乐的把握程度,可以展现其基本文化素质。高校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都已经上升到一定高度,具备了一定的对事物的把控能力,他们选择学习民族音乐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衡量利害得失之后做出的选择。音乐作为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还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不得不承认,民族音乐对于高校学习者的文化素养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能够使他们对艺术的敏感度远超于其他人。 不同时期,各地各民族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结合当地的人文地理特征,创造了风格各样的民族音乐。高校学子通过学习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将会感受到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人情世故,还可以通过民族节目演出,了解他们的服装和饰品,进而扩展自身的文化视野。
  (三)民族音乐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
  高校开设音乐教育,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学习音乐技能的机会,而且还给学生提供接受审美教育、提升审美的机会,使高校学子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其主要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所存在和发生的事物息息相关,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和原型,进行发展创新,将生活中的发现经过大脑的深加工,创造出具有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特色音乐。高校教育中,对艺术的教学样式是丰富多彩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学习技能知识,让学生通过演唱或作曲的方式去了解音乐。教师教他们学会观瞻,激励他们去探索追求艺术带给自身的美感。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国家需要具有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而大学开设音乐课程对于提升学习者的音乐想象力具有一定的作用。音乐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音乐创作者对于音乐的缔造完全是在头脑中塑造完型,借助乐器,发挥想象力,这种创作需要灵感。比如艺术家在进行某一件事或欣赏某件艺术品时,灵感突然一闪而过,顿时受到启发,创作的阀门被打开。有很多音乐家的作品大致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灵感转瞬即逝,务必要尽快开始行动,这对于锻炼人们的思维十分关键。
  三、在高校中传承民族音乐的策略
  (一)加快高校音乐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当前我国高校中音乐教师队伍力量较弱,高校发展民族音乐的势头不够大,传统民族音乐教学模式还贯彻以往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于现代教育的发展态势,也不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针对此种情况,高等院校应壮大教师队伍,招贤纳士,引进人才,因为只有高水平的师资,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组织本校音乐教师去各地考察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利于促进学校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高校还应该完善学校音乐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器材齐全,这样,无论是教师给学生们上课,还是学生们自己练习,都能够保证乐器够用。想要将民族音乐学精、学好,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去练习钻研,反复琢磨,这样才能熟能生巧。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学习民族音乐
  多元文化社会背景下,高等学府应选择有利于民族音乐发展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元文化对我国音乐进行升级补充。从本质上说,多元文化的变革,给我国民族音乐的创新带来了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引入外国音乐有利于丰富我国音乐的内容,可以促进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发展壮大,这样不仅使民族音乐自身得以丰富,也使传统音乐文化更加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高校应落实教学目的,发扬民族文化,积极进行音乐建设。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够了解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对于民族音乐之间的融合和借鉴有一定作用,对于培育具有创新思维的当代大学生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要想民族音乐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我国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力弘扬和改进,利用好多元文化这个风向标,踏实稳重走好每一步。
  (三)展开有益的实践活动,建造新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更新能够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播。首先,教师要多方面了解民族音乐,在选择教材时,应选取优秀的教科书。好的教育素材就如同优秀讲师一样,拥有严谨的结构和全面的知识,使学生可以清晰地掌握与了解课本重难点。其次,对于民族音乐作品的选取也要有倾向性,需要选取多种具有典型代表的优秀作品,将其当作素材向学生讲解。教师还可以放下之前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具有互动性和情境性的上课策略,提高学习者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制造良好的上课氛围,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课上所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应用科学器材,利用计算机进行授课,方便快捷。多媒体自带的系统能够为学生生成图片、视频,让学习者更直观地感受民族音乐的独到之处。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课后積极利用网络的便捷,搜集各种民族音乐知识,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数据库,对于以后学习音乐起到辅助作用。学校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汇报性演出,开展民族文化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带领学生参观民俗建筑,走入少数民族生活内部,让学习者亲身体验,深化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更好地传承音乐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40-143.
  [2]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太原学院音乐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7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