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更好理解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指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中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指标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学生在理解这几个指标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混淆理解不透彻的现象,因此,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高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教学做出了一些探究实践,期望给广大业界同仁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种群密度;影响指标;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1-0024-01
  引言
  高中种群密度的影响指标在高中生物中属于重点知识内容,其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种群的特征,更是重点关注学生尝试用各种的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灵活的应用生物调查的方法来进行生物科学研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对于相关办法的掌握,种群密度理解的过程中应当是整体理解,而不是将单一因素的割裂开,教师可以通过方法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开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同时更能够让学生构筑起完善的生物研究思维,实现学生生物知识向着人口问题、濒危动物保护等方面进行迁移,实现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全面增长。
  1.情景教学引出种群密度
  在理解影响种群密度的只一个指标的前提就是应当透彻的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就应当通过科学的情景创设和方法引导来引入种群密度这一概念,让学生对于种群密度这一概念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探究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真正的促进学生的理解。
  例如,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笔者就会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抛出问题:“什么是物种?”通过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知识点的理解总结出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并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在这一基础上笔者展示了一定区域内蚂蚁寻找食物、狼捕猎羊群等图片,引出种群这一概念,让学生对于种群概念进行特点总结,在学生总结之后进行讨论发现种群不是单纯的个体累加,而是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任何个体和种群之间都具有联系性。
  2.方法教学促进科学探究
  在学生对于种群密度有所理解之后笔者就会通过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让学生能够自我实践,进行种群密度定义的再理解,拓展生物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会为学生创设出这么一个情景:“如果你想知道操场的草地上有多少颗小草,你会怎么做?”一些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可以用统计方法来进行密度的估计,笔者就会顺势引出科学调查的常用方法之一样方法,并且给出相应的图示进行展示。然后,笔者会继续向学生抛出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要调查的是操场上的飞蛾数量那还能不能应用样方法?”学生经过讨论之后发现不能再次应用样方法,因为飞蛾是可以进行活动的,而不像小草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笔者就再一次引入另一个方法标志重组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区域内种群密度计算的方法科学掌握。
  3.案例教学实现知识理解
  上文提到,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指标理解不应当是单一的,而是整体来看。种群密度的几个指标主要分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三组来,从三个维度进行知识的教学。
  首先,针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笔者会让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对于一个种群它的种群密度是否是恒定不变的,一个新出生的个体必然会伴随着一个个体的死亡吗?”学生们依据生活经验也会得出结论,答案是否定的。然后笔者就会着重引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产生新个体的比例,而死亡率则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死亡個体的比率。然后笔者就会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知识点的思考,比如,:“不同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一样的吗?而种群的出生率是由什么决定的?外界因素对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没有其他影响呢?”在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就会发现出生率和生物的繁殖能力息息相关,而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然后,在这一基础上笔者会引入迁入日和迁出率,首先,笔者会运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一个短视频的播放:“2018年上海城市人口流动的统计数据。”然后,让学生类比到总群这个概念上,对于种群而言其会有迁出个体和迁入个体吗?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之后会发现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会影响到种群的密度,而迁入迁出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总群迁入或者迁出的个体所占据的比例,如果迁入率高那么种群密度就会有所增长,如果迁入率低种群密度则会降低。
  最后,在解决以上两个影响因素之后,笔者就会将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这两个因素放在一起对比着让学生进行理解:“如果一个种群中中老年个体占据的比例多于幼年个体的比例,那么你觉得在若干年后这个种群的数量会上升还是下降?如果一个种群中雌性个体比例占据大于雄性个体的比例,则这个种群的密度会上升还是下降?”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笔者会将课本上的图表进行展示,通过图表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理解了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是可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而笔者会再一次的将这一知识迁移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一些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上,让学生实现生物知识的迁移。
  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在高中教育阶段,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夯实,更是应当从学生未来成长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就近年来高考生物的命题趋势来看,出题者越来越关注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运用,学生是否对高中生物知识点理解透彻是学生能否在高考紧张氛围下获取理想分数的关键因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2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