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更新下的古城保护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对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从历史古城的保护规划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我国在古城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运用城市更新的思路,提出了文化与古城相结合的规划保护政策,解决古城保护中的问题,为新时代历史城镇保护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城市更新;古城规划;古城保护
  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9-0054-02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收到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城镇化与城市更新交织在一起[1]。许多城市文化遗产,比如见证城市兴衰变迁的古城都在拆建浪潮中遭受到不可逆的损坏。国外城市更新的理论发展已较为成熟,国内对于古城开发保护主要侧重于物质环境的更新,着眼于古建筑的修复保护,对于文化方面涉及较少。基于以上,本文将城市更新与古城保护相结合,探寻城市规划更新方法下的的古城保护策略。
  2 城市更新发展演变
  城市是动态的复杂的系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市民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当某些设施的功能部分丧失或者全部丧失以至于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时,这些设施将会被改造。1958年8月,在荷兰召开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上,学术界首次确定了城市更新的概念: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他们对改善自己的社区、街道、公园有很高的期望,以拥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一个美丽的城市[2]。
  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开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2]当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高速城市化后由于种族宗教收入等差异而造成的居住分化与社会冲突问题,以清除贫民窟为目标。虽然城市更新综合了改善生活环境和促进经济的目标,但仍然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受到了学者们的批评。欧洲开始倾向于找到一个更合理的城市更新模式,形成了新的概念和方法。
  基于西方城市更新的历史和经验,陈占祥在20世纪80年代初将城市更新定义为“城市新陈代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新的方法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拆除后的重建、历史街区的保护以及旧建筑的修复[3]。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经历了快速发展,许多城市问题开始显现。城市更新实际上是对旧城的再开发。一些地方政府只是追求高标准,而忽略了利用历史建筑和现有的新建筑,造成了时间、金钱、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导致了历史街区和地方特色文化在旧城改造中迅速消失,代之以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建设。吴良镛从城市“保护与发展”的角度,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4]。这一概念针对的是城市历史环境的更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城市更新方式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中国学者开始重新思考城市更新的内容,注重城市建设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3 古城保护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历史文化遗产被破坏的风险,如何实现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平衡,是规划人员与政府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古城面临的问题主要分为三点。(1)古城人居环境的的保护与改善之间的矛盾。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和长期的失修,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的建筑都遭到了破坏,甚至是严重的破坏和老化。旧城城市功能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人口过多,居住环境普遍较差。历史建筑的建设性破坏,特别是传统的古代民居,时有发生。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一方面既要保持城市原有的格局和风貌,又要注重以人为本,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涉及多单位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有许多部门参与历史城市的保护。文物部门负责维护文物保护单位,住宅建设部门负责规划和建设的历史性的城市和城镇,文化部门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而当地组织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居民的住房条件。不同的部门、单位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难以形成合力。(3)历史名城保护资金需求巨大,投资严重不足。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的保护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建设资金不足,成本巨大,许多历史城镇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在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的同时,也需要持续的资本投资。这座历史名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金融投资和银行贷款。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古城的开发来实现土地的增值,然后通过土地经营、旅游开发以及古城的运营和改造来收回投资。这种古镇建设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
  4 古城保护的措施
  运用文化政策作为推动城市更新的发展策略,努力将工业城市转变为服务型城市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将文化作为城市更新的工具,同时加大了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投入。例如发布推动城市多样化发展经济,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进而解决当地居民工作就业的生活问题。
  (1)城市更新与文化设施建设相结合。城市更新最常见的类型是在文化政策的指导下,通过文化设施的建设来提升城市形象,从而吸引文化旅游业、餐饮业等相关行业来促进该地区的发展。通过演出、音乐会、节日等活动将人们吸引进一个地区,然后使用公共交通等其他“非文化”设施,从而有助于产生其他经济活动。例如平遥古城通过又见平遥的实景演出及平遥摄影展吸引了 不少游客及摄影爱好者前往此地。
  (2)基于文化活动的城市更新。举大型活动可以改善城市景观、努力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城市的影响力,从而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吸引更多人才来此就业工作,带动投资。比如从国家城市正向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可以看出来政府对于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在欧洲,欧洲文化之都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项目,旨在促进文化旅游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比如英国的格拉斯哥和爱尔兰的都柏林纷纷开展了这类文化经济活动,推动了城市更新,拉动了城市经济发展。
  (3)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城市更新。随着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推出政策,吸引投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探索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道路。英国是最早支持和要拿到文化产业发展的西方国家之一。大伦敦理事会除了为许多艺术活动提供慷慨的公共补贴外,还认识到政策的提出应该以帮助文化生产者为目标。1984年,文化产业部门成立,隶属于大伦敦企业理事会,它帮助成立社区录音室、出版社和图书发行组织,而且在音乐创作编曲、图书影像发行出版为伦敦其他的文化创作机构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智齿及管理服务。
  (4)加强规划指导,努力促进城市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明确保护原则和重点;划定历史文化街區、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区,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在规划建设中要注意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和地方传统特色,不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和风貌,促进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5)探索具有社会力量参与的古镇保护机制。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的历史城镇和鼓励开发商投资兴业,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历史城镇和探索新的机制的历史城镇的保护和利用。同时,进一步引导古镇保护与公众生活的协调发展,使古镇保护的成果更贴近当地居民,让他们的生活受益。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全面推进历史街区保护。按照优先原则,按年组织实施濒危文物应急保护,确保文物不坍塌不渗漏。根据文物所有权的不同,明确维修责任,制定维修措施,将文物日常维修经费纳入预算,有效加大维修力度。
  参考文献:
  [1]姜杰,贾莎莎,于永川.论城市更新的管理[J].城市发展研究,2009,4:56-62.
  [2]查君,金旖旎.从空间引导走向需求引导——城市更新本源性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7,11:51-57.
  [3]周静瑜.城市更新:从城建到空间价值提升的实践——以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发展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2018,8:36-40.
  [4]高楠.中德历史城区城市更新内容与方法比较研究——以“海德堡老城”与“崇州老城”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17.
  作者简介:张佳翼(1994—),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南华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历史街区与村落保护规划。
  通讯作者:廖建军(1965—),女,汉族,湖南宁乡人,南华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与城乡规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40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