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进校园隐秘的角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苏鹏

  在繁忙的道路上,仿佛一群人一起闯红灯就无所谓素质的高低了,大家穿梭而过,他们知道车不敢朝一群人撞过来,于是闯红灯就成了理所当然,每个人都跟随周围的人流穿行而过。 ——紫金陈《长夜难眠》
  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贴上恶魔的符咒一样,校园霸凌事件就这么开始了。 ——东野圭吾《恶意》
  2019年12月11日,福建莆田,一女生因同学间发生口角,同学伙同校外人员围殴该女生并逼其下跪……
  2019年11月5日,广东广州,一名女大一新生因不愿与平时抽烟喝酒打架的同学做朋友,遭到对方的辱骂、殴打,甚至扒衣录像……
  蒙头殴打、泼冷水、用刀具划、砖块砸……这是陕西大荔县某小学学生小明(化名)近半年来在寄宿学校里的遭遇。因为害怕,他一直不敢告诉家人,直到7月5日晚被哥哥发现。小明父亲7月6日找到学校,校方进行了初步调查并给出处理建议。但7月8日,小明父亲去学校收拾孩子被褥时,却发现被褥上有大片血迹……
  关于校园霸凌事件的冰山一角就先说到这,似乎阳光永远也照不进这隐秘的角落。
  每次看到这些事件发生,对于曾有类似经验者或知道身边有朋友受过霸凌的我,都会再次被唤起某种不舒服的记忆。也由此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霸凌并非偶发特殊事件?校园为何会成为霸凌发生的场所?
  一群人欺负一个好人的故事
  我们可以从心理学提出的黑羊效应谈起,它指的是一群人欺负一个好人并有其他旁观者坐视不理的诡异情况。
  在我们成长所经历的团体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验。你或许曾感觉到班上有一个大家可能都不怎么喜欢的人,虽然他也没有真的做过什么可恶的事,但这场排挤行为会无故纳入越来越多的帮手,欺凌行为也会越来越加剧。到最后,受害者似乎真的成为了一个十恶不赦的人。
  在黑羊效应理论中共有三种人:第一种是黑羊,也就是受害者本身。大多時候,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却经常陷入无可逃脱现状的无助情境中。第二种是屠夫,也就是施害者、攻击黑羊的那些人。他们通常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但因为发现自己所做的事可以被接纳,于是便愈演愈烈。第三种是白羊,也就是旁观者。他们目睹事件的经过,但不愿或无法采取任何行动。
  将黑羊效应代入校园霸凌事件,便出现了几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心理状态。首先,黑羊最容易产生的心理在于“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但又无法改变现况”,继而想要对屠夫们询问理由或示弱。当然,他们往往得不到答案,而且这样的示弱反而会激发屠夫潜藏心底的罪恶感。
  屠夫因为罪恶感的加成而更想为黑羊贴上标签,证明黑羊真的做错了什么。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开始呼朋引伴,说服他们同意自己的看法和行为,用以掩盖良心的谴责。最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屠夫群体,也就演变成我们常见的霸凌事件。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都经历过以上这些角色。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面对校园霸凌?在经受校园霸凌时感受到的手足无措和不知所以,又究竟来自于什么?
  “在集体中,我很害怕成为不一样的人”
  黑羊效应的成因在于,焦虑的大众都希望做“好人”,而欺凌行为的苗头通常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在“白羊”们对“黑羊”的关心下,“屠夫”的欺凌行为非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影响了自己的形象。“黑羊”虽被“屠夫”欺负,但却得到了“白羊”们的关怀。这种情境会造成“屠夫”的心里不平衡,于是,他希望拖更多的人下水,也让别人陷入相同的心理陷阱中,而别人为了自救,也会拖更多人下水。在这样的连锁反应下,越来越多的人将掉进相同的心理陷阱当中,无法脱身。
  没错,黑羊效应指的就是在一个极度焦虑的团体中,当每个人都想要塑造自己优秀的形象并产生一种危机感时,他们就会陷入集体意识,发生从众行为——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我也跟着做,就不会有错。
  那么回到我们的校园。在现行教育环境中,普遍鼓励学生们的团体合作和一致性。从小学教育便开始执行的形象规定、行为规范、以成绩作为量化指标的升学体制等,成为了决定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然而,当我们向学生灌输这些标准时,也一定会存在标准线外的那些“异类”。我们甚至可以很轻易地观察到校园中的标新立异者、不符合性别气质者、太胖太矮或身体外貌有特殊标志者,这些学生很容易受到特别的关注,甚至霸凌。于是,在一个团体当中,我们会因为害怕被排挤、担心自己的与众不同,而遭受“关注”。因此,我们可能会不知觉地加入“屠夫”群体,感受其中的利益共享及安抚自己内心的忐忑。从一小群人发展到一大群人,他们彼此壮大彼此,背后正是焦虑心理的机制。而在旁观看的“白羊”们,也会因为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黑羊”而选择沉默。至此,一桩桩校园霸凌事件相继而生。
  负向处理成为霸凌行为升级的隐形推手
  小朱是一名初二学生,内向的他长期被同班的三位同学勒索财物,但他从未反抗或告发过这些行为。直到一次被同学夺走移民法国的舅舅送给自己的手表后,此事才被父母知晓。在父母的反复询问下,小朱这才详细讲述了这一年自己被此三人霸凌的所有细节。第二天,父母带着怒火向小朱的班主任告发了此事,班主任听后也很为小朱抱不平,并用“教科书”式的步骤解决了此事:
  1.组织班级会议通报此事,并要求他们三人和小朱的家长也必须到场;2.当着所有人的面斥责此三人并告知此事的严重性;3.要求三人写道歉信给小朱和他的父母并当场宣读,内容须列举出自己做了哪些错误的行为,并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与自己的父母一同向小朱及其父母道歉;4.将三人过去勒索小朱的财物统统退还;5.对三人各记校内大过一次(记两次将被开除)。
  当然,三人得到了父母的严厉“教育”,小朱的父母也对班主任的做法感到非常满意。至此,事件告一段落。那么,事件真的结束了吗?当然没有,而这一切反而是霸凌行为真正的开始。
  班主任的处理方式照顾到了一切人,但却忽略了小朱与同学们微妙的关系变化和心理状态。从那以后,小朱心中的恐惧加深,极怕上学,觉得只要呆在学校,就会有不可预料的事件发生。经此一事,对他实施霸凌的三人变得更加团结,同时也拉拢了更多“战友”,趁老师不注意时,对小朱展开了新一轮的报复行动,因为小朱在班里被赋予了一项真正的罪名——“点炮”。
  此时我们会问:“当霸凌问题出现时,究竟如何面对,问题才能被真正解决呢?”《教室里的恶魔》一书作者山脇由贵子对此提出的建议是需要基于教育原则:一方面重视受害者身心的保护,且针对他们的创伤安排心理治疗;同时,也需要积极关心施害者,针对其不当行为进行辅导,使他们不再重复霸凌行为。
  没有理由,只有人性经不起复盘的校园霸凌
  黑羊效应想要提示我们的是,“黑羊”本身通常没有做错什么事,而每一场霸凌事件的最后,通常都会出现“黑羊”的离开或消失。当事后向所有参与霸凌事件的学生究其原因时,却没有人可以答得出来。
  复盘黑羊效应的发生,它通常没有可溯及的正当理由,但却有明显的人性发展。
  凡是行文提出一个问题便需要给出一个解决建议的江湖规矩我懂,但当面对校园霸凌这样一个困扰全球的问题时,在了解心理层次的解释后,能够建议的也只有以下寥寥几字:
  致被霸凌者:你要坚信,这不是你的错;
  致旁观者:你可以选择,不做刽子手;
  致教师和父母:从关注孩子在团体中遭受的微排挤开始;
  致学校管理者:提升霸凌行为的敏感度。
  如果你曾参与或经历过霸凌行为并对此产生了情绪或创伤,但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在这里,我特别想告诉你,霸凌可能源自群体心理、教育体制,它通常发生于种种复杂因素的交集下。你深知伤口还未痊愈,深感焦虑依然存在,而你可以做的,是从理解这些外部因素开始,与曾经的记忆和内心的不安创造和解的可能。
  作者单位:陕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43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