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洪岑岑 张永号 滕福林 刘坤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需要大量的各种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许多高等学校将自身的定位从“综合性、研究性”大学转变为了“多科性、应用型”大学,以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这种转变不仅仅只体现在理念上,也体现在制度上。区别于传统的学分制的本科生导师制开始在高等学校内推行,这种制度强调关注学生个体、以学生为本,依赖于导师与学生双方的合作。推广与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化人才势在必行。目前,本科生导师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合理的本科生导师制度是该制度推广的关键。“项目引领型”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本科生导师制的形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卓越计划;“项目引领型”本科生导师制
  
  一、绪论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以来,高等学校从传统的重理论轻应用、重学术轻职业的思想发展到了重视地方需求的思想,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服务为主的院校[1-2]。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牛津大学,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导师制度都是针对研究生教育。近年来,目标导向教育的教育模式(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逐渐显现了优越性,OBE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该教育模式是指为实现预期定下的学习结果、学习目标为目的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教育过程以及课程设计。在OBE教学理念、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影响下,在21世纪初期,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开始了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尝试,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4]。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过程注重实践,而导师制度则是实现并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本科生导师制可聚焦于本科生接受教育后所获得的能力与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导师可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分别为“品德、知识、能力、综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以面向地方服务为主,而本科生导师制度可实现在导师团队中吸收行业内、企业内的专业人才,与高校教师合作形成导师团队,对本科生进行指导,满足产业需求。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导师制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推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具有创新性的人才。
  二、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度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培养制度推行的是学分制、选课制、学籍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班主任制度、辅导员制度等制度相结合的制度[6]。相比于这种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则具有以下的优点。
  (一)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
  随着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量加大,而传统的学分制是模式化的教育模式,本科生导师制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贯彻者,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有效途径。本科生导师制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7]。
  (二)有利于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和“育人”,而班主任制度和辅导员制度则将“教书”和“育人”进行了分离,班主任、任课教师主要负责“教书”、辅导员主要负责“育人”。本科生导师制度则可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导师可以立德树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政治方面的教育,也可指导学生专业知识。
  (三)有利于完善学分制
  学分制度是指本科生可自主选择课程,然而本科生对专业的认识、课程的理解、老师的熟悉程度不够全面,在选择课程时自主判断力弱,容易受到其他人选择课程的影响,存在盲目選课的现象。而盲目选课容易破坏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同时,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时,会出现选择简单易学的课程、集中时间大量选择课程、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课程顺序错误等问题,造成学业不精。
  而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后,导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专长、未来职业规划,定制合理的选修课程,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学生所选课程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导师可以在学生选择课程时,给予辅助性建议,使得学生的选择趋于理性,充分体现学分制的优势。
  (四)有利于学生身份的转换
  本科生的教育体系与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别。本科生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学生需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兴趣、职业规划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学习方式的改变,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不适应,学习缺乏能动性,无法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后,导师可切实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五)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大学生阶段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是转型的重要阶段,是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会产生爱情的需求。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受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区别较大,会产生诸多矛盾与碰撞。大学生时期是规划未来的时期,对未来的担忧、生存压力,也会引发大学的心理障碍。
  学生在本科阶段的社会阅历、生活经验都有所不足,心理调适应能力较弱。而本科生导师制可对学生进行个别引导。导师可以自己的行为方式、人格魅力、专业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辅导员制的不足。
  (六)有利于导师的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度要求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渊博的专业知识、前沿的科研信息、完善的学分制模式的理解等等。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生的培养方案、选修课程的选择的思考等都有助于导师深入了解所处专业的知识体系、行业动态。
  本科生导师制度要求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频繁,导师的悉心指导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学生的及时反馈也有利于导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导师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再教育,形成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不自觉中对知识进行更新与补充,以提高自身能力。即本科生导师制可实现教学相长与优化师资的作用。   三、“项目引导型”本科生导师制
  目前,不同高校实施了不同的本科生导师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许多高校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中导师与学生的职责不明确,导致导师与学生存在应付心理,本科生导师制名存实亡。有部分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仅在选择导师与学生时,师生之间存在交流,其后就毫无交集。而南京工程学院实施的可认为是“项目引导型”本科生导师制。
  南京工程学院为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利用科研项目的训练实现对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基金项目分为了三类,分别为“挑战杯”竞赛培育项目、“挑战杯”竞赛支撑项目以及本科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每个项目都配有指导老师。
  该“项目引领型”本科生导师制完全是在师生双方自主选择下进行的,通过导师的指导与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职业规划、所学专业知识,自主设计项目内容、实施方案,自主完成项目的研究工作,自主对项目的进程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自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导师需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对项目中可存在的问题、结果、过程有基本的预估,确定项目的可行性,进而提供给学生进行参考。
  “项目引领型”本科生导师制度下,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的任意环节遇到问题都可以和导师进行沟通,学生与导师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避免出现应付式的、名存实亡的本科生导师制度。
  项目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给本科生导师制度提供了一个实施过程,给导师与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与对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导师可通过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过程了解学生的兴趣、行为习惯、性格、知识储备、科研能力、学业成绩、思维方式等,从而结合多个方面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科研探索的精神,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其规划职业生涯。
  “项目引领型”本科生导师制度明确了导师该“如何导”“导什么”的问题,避免了直接分配学生,导致导师无法明确该指导学生什么的问题,解决了长期以来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的难题。
  近年来,得益于“项目引导型”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实施,南京工程学院的学生团队在省级、国家级的竞赛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如2019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经济与管理学院选送的《“追梦人”的逐梦路:探寻大学生创客群体的发展之道》获得了一等奖。
  四、结论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知识与教育技能。“项目引领型”本科生导师制明确了导师與学生的具体职责,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项目引领型”本科生导师制体现了对学分制、辅导员制、班主任制的补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2]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z1):34-36.
  [3]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04):116-118.
  [4]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05):84-88.
  [5]王尧,张彦风.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9):152-153.
  [6]吴迪,郑志学,李栋.我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上旬刊),(02):45-47.
  [7]沙舟,陈璐,胡志斌,等.本科生“项目-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7):43-44.
  [8]任非凡,王冠,黄雨.基于“共性基础、个性培养”的高年级本科生导师制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3):47-50.
  基金项目:2019.10.10,南京工程学院,个性化培养与因材施教—本科生导师制研究,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019YB08)
  作者简介:洪岑岑(1989—),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飞轮储能系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43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