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我国已有的基层图书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推进总分馆制、建立图书馆联盟、建设乡村图书馆和开展流动服务等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建设主体、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和评估体系、加强培训和服务范围等方面,就我国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基层图书馆 可持续发展 模式 策略
  [分类号]G258
  
  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基层图书馆(包括县、乡镇、村及区、街道、社区图书馆等)建设日益受到关注,各地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诸如中心馆向基层延伸、总分馆制、图书馆联盟、乡村图书馆等服务方式。本文在分析和归纳我国基层图书馆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就其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1 我国基层图书馆已有建设模式
  
  1.1 港澳台地区基层图书馆管理模式
  港澳台地区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管理模式,如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业署统一管理公共图书馆网,下设图书馆委员会,截至2007年已设39问社区图书馆。澳门的公共图书馆系统主要包括文化局、民政总署和教育暨青年局属下的图书馆体系。其中隶属于文化局的中央图书馆体系,发挥着系统内部协调统筹的重任。台湾则实行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设置一个总馆,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分馆,馆藏由总馆集中采购和分编,分馆主要进行流通服务工作。
  
  1.2 内地部分省市城市基层图书馆建设模式
  内地部分省市因地制宜,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基层图书馆发展模式(见表1)。
  
  
  1.3 我国内地乡村图书馆建设模式
  1.3.1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创建新型乡镇图书馆 浙江嘉兴市创建了由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共同出资,市图书馆实行统一业务和人事管理,将资源、管理、服务等延伸到乡镇分馆的新型乡镇图书馆模式。
  1.3.2 乡镇图书馆与文化经济实体结盟 苏南地区的乡镇图书馆和地方广播电视台、科技推广中心、中小学以及企业等各种文化经济实体形成联盟,为公众提供服务。荆州市荆州区李埠镇图书馆则与结盟单位共同成立了科技文化信息推广工程实验基地,并准备建立电子信息网络,增添万册图书及兴建一批村级图书室。
  1.3.3 农家书屋 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等八家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国内外各界采用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捐助。该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
  1.3.4 国内外社会力量援助图书馆项目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基层图书馆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目前,社会力量援建的主要是乡村基层图书馆,如表2所示:
  
  
  1.4 其他建设模式
  1.4.1 联合模式 目前,我国基层图书馆中社区图书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类型的联合建设模式:以社区图书馆为平台,以数字图书馆为纽带,社区内多家单位图书馆联合协作;公办(民办)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共建;中学图书馆与街道办事处合作;民营企业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公共图书馆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
  1.4.2 志愿者图书银行 即在自愿捐书、捐款和志愿服务基础上,导入“图书银行”运作理念,建立社区图书馆。
  1.4.3 民营图书馆 科教图书馆是中国首家民办图书馆,已在山东、辽宁、河北、甘肃等省份拥有20多家加盟连锁馆,总服务面积15 000余平方米,年接待各类读者1000余万人次。
  
  2 建立我国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模式
  
  2.1 大力推行总分馆制,设立行业分馆、专业分馆
  同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我国也应大力推行总分馆制,形成以中心图书馆为核心,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并通过行业分馆和专业分馆等服务,实现图书馆资源合理配置。
  
  2.2 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为实现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突破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使分属不同部门的图书馆系统及不同区域的图书馆层面联合,开创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基层图书馆联盟。
  
  2.3 多渠道建设乡村图书馆
  乡村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得到城区图书馆的全面支持,形成省馆―市馆―县区馆―集镇图书馆―农村书屋的乡村社区图书馆支持网络;也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点多面广的优势,建立省馆―市馆―县区馆―高中学校图书馆―初中图书室―小学图书馆的乡村社区图书馆网络。
  
  2.4 积极开展流动服务
  流动服务是拓宽和延伸图书馆功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各地要通过物流、信息流,建立深入基层的流动服务网络,填补信息鸿沟。
  
  3 我国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依托现有法律、法规、标准和指标,加快基层图书馆建设
  完善基层图书馆建设的法律制度是不少发达国家为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我国的《图书馆法》也已被列为“十一五”期间立法项目。
  目前,我国一些省市如上海、深圳、北京等已制定了地方性图书馆法规,内蒙古、湖北、河南和浙江等也出台了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或条例。2008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立了以“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并提出要重点建设中小型图书馆。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有利于加快基层图书馆的建设。
  
  3.2 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和国家工程,把握基层图书馆发展契机
  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等五个有关图书馆事业发展基本方向的重要文件,也陆续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项目。这些政策和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各地不断加大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促进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提升了各级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能力。基层图书馆发展应以此为契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3 进一步明确基层图书馆建设主体
  明确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主体有利于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于良芝等认为,将大城市的区政府界定为全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将中小城市的市政府界定为整个城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将县政府界定为全县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这些不同主体的明确,有利于中心馆和实体分馆的建设和规划。
  
  3.4 多方募集资金,逐步建立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文化部门要争取当地财政部门的支持,切实加大投入,确保购书等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同时,基层图书馆也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关活动,主动向社会团体和组织争取捐赠或资助,探索介入社会力量援建图书馆的有效模式。
  
  3.5 调整和建立评估体系
  图书馆评估是评价图书馆运转情况、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这有利于促进基层图书馆业务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并借此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改善办馆条件。以深圳为例,截止到2005年已有381家社区图书馆通过“深圳市社区(村、居委会)图书馆达标评估标准”,今后将在人口规模15万以上街道,按照县级图书馆标准建设独立的街道图书馆。
  
  3.6 加强人员培训
  为促进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适当引进业务水平较高的图书馆专业人员,或者开展组织参观等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图书馆现有人员的素质。2006―2007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了两次主要面向中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培训的志愿者行动,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助于提高基层图书馆服务水平。
  
  3.7 拓展服务范围和形式
  作为基层的信息资源中心,社区图书馆可提供就业、健康、法律、医疗、保险、交通、旅游、家政、财产等综合性信息服务;乡镇图书馆可以提供农业生产科技知识,提供农产品销售中介服务,参与建立农村图书情报站等工作。此外,基层图书馆在强化传统服务领域的同时,还应该开辟新领域。如,提供商业信息,多媒体文化展示,终身教育资源,青少年多媒体阅读平台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