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力开展美丽乡村的建设。荚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关乎到广大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与生产发展,也关乎乡村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近些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村民乐有所居,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在实际乡村建设中发现,由于乡村基础情况复杂,仍然存在一些建设中的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荚丽乡村;问题;对策
  作为东方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乡村历来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为居住人群提供了便利的生活、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多的人口开始涌人城市。然而交通拥堵、热岛效应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如今城市人群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渴望重返乡村田园的呼声再次高涨,人们开始向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生活。因此也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乡村建设,增强我国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了美丽乡村的概念。要重视乡村的发展,不仅仅是外在的建设,也是内在的发展,不能让乡村田园只能成为记忆中的故乡。
  1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历经10余年,乡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诸如浙江安吉、江西婺源、安徽西递等地区将一个个荒芜的破旧农村建设成为物美景美的旅游胜地。村民切实感受到了乡村建设所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乡村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解决完善。
  1.1只注重表面形式的建设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乡风文明、生态自然、人居环境和生产发展的建设,必须全面协调统一,不能忽略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去谈乡村建设。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乡村的整治力度,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项目。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发现个别地方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单单是在搞环境整治。只注重乡村环境卫生、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部分重点落在了房屋修建与改造、道路的拓宽与修缮、边角地的整治与提升等方面上。诚然,这些方面对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改善村庄生活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仅针对生活环境的建设却是偏离了乡村发展的初衷。对于真正能够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效益以及对村民基础生活保障并没有做到位,特别是对于农村农业的生产以及现有潜在产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忽视,这样就造成美丽乡村的建设仅仅是外在形式的建设,虽然改变了村容村貌,使乡村变得更美,然而对于村民来说,依旧缺乏经济效益保障。
  1.2景观绿化过程申存在的问题
  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研究起步较晚,缺少相关的建设经验,另外乡村土地类型多样,植被类型丰富,在为植物景观营造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植被景观不够乡土化,照搬照抄城市植物景观现象严重。乡村建设中植物景观的营造主要是为了能有效改善村民的日常人居环境,增加植被的多样性,改善乡村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充分展现乡土地域特色,并让本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然而,目前很多地区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对本土特色植被营造重视不足,在建设过程中往往追求效率和短时的美观效果而忽视了对环境的适应性保护和区域性特色。很多地区种植大量时令花卉来营造景观,虽然营造出一时的花开烂漫的景象,却忽视了花卉植物的生长年限和管理成本,在生长期过后或者缺乏管理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一片荒芜。另外一味追求稀有树种,追求景观效果,而没有注意到引用树种与当地的土壤气候适应性情况,造成极大浪费。当前隋况下,乡村景观绿化方法落后、形式单调,大多地区都只通过增加道路绿化、栽种树木来进行建设,或者是一味模仿城市已经成熟的绿化种植方案,并不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甚至可能事倍功半。
  1.3破坏原有乡土景观,缺乏乡村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乡村加入了乡村建设的队伍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建设呈现统一化、形式化的问题。一方面很多乡村没有立足自身发展的特点,盲目生搬硬套,一味追逐城市发展的脚步,甚至直接选择城市建设的模式,忽略乡村发展应有的本土特色,使乡土景观受到严重冲击。另外,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没有深入发掘出自身的发展特色,对于村内的历史文化、名人遗迹、支柱产业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而是追求其他建设成熟的乡村模式,很容易形成千村一面的结局。另一方面,乡村設计人员在设计时往往只追求视觉景观效果,或者简单听取甲方要求,缺少对当地乡土生活环境及当地特有资源的深入了解,对设计区乡风习俗、历史文化不够了解,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缺乏思考,很难反映出当地乡土景观的特色。乡风民俗是一个乡村几百年的人文历史的沉积,每个村子都有其特有的乡风乡情、名人轶事。特色鲜明的民俗民风蕴含着艰苦朴素、团结协作、祟德向善的精神力量,这些历史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这些故乡人的精神品质、乡风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没有被深刻挖掘体现出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1.4建设中忽视了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乡村固有的生态环境本可以利用自身的生态系统而逐渐恢复达到良性的生态循环。但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没有注重对现有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是破坏了现有的生态环境。如今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生态环境要承受来自多个方面的压力和破坏,在一些建设项目中大修大建,为了达成建设目的,不惜破环现有的生态林业资源,因此造成了对生态人居环境的破坏并且不断恶性循环,得不偿失。
  2 建议及对策
  2.1综合建设发展,创建“内外兼修”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并不只是外在美的建设,并不仅是搞村容美化,不是做表面功夫,对乡村的建设讲求的是“内外兼修”,既要对村容村貌进行美的建设,更要有让人舒适的内在美,要注重对乡村文明、生态、居住环境和生产效益的一体化建设,科学统筹,要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环境的基础上,展现乡村的内在美。要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去规划不同的发展模式,要着重关注乡村的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能为了项目建设而搞破坏式修建。同时不能忘记建设乡村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提升乡村的农业生产能力,根据各地特有资源发展乡村产业,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保障农民的收入,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2.2景现绿化要以人为本,体现乡土特色
  在进行乡村植物景观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系统的造景规划,对场地现状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要因地制宜,顺应植被现状进行合理的改造,而不是破坏式的推倒重建。要充分地利用本土植物,对现有的自然植被资源进行改良,将该地域特色充分体现出来,并将本土植物充分利用起来,减少资源浪费。外来引人物种可能会对本土植物生长产生影响,还可能破坏当地稳定的生态系统环境,所以对于外来物种的选择一定要严格,选择之前要进行合理的筛选,选择适宜本地气候和土壤环境的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特色植物为亮点。例如浙江安吉被称为“毛竹之乡”,依托漫山的毛竹,将毛竹种植作为亮点特色进行打造,突出当地的植被绿化特色。当前我国乡村景观绿化建设速度还比较缓慢,很多乡村依旧保留着传统的文化、风俗等特色,在景观绿化建设过程中,要把风俗民情融人进去,还要确保其在适应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建设,从而保证建设的有效性。景观绿化要以人为本,植物景观营造的目的就是满足村民的基本需求,所以在景观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并且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绿化建设的队列之中。
  2.3根据乡村现状,实行因地制宜的规划
  对乡村建设要根据每个地区的特点进行设计,具体问题具體分析,切不可千篇一律。不同地域的村落之间都有其固有的特质。要根据乡村具体隋况和当地村民的需求来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方案。重点突出对乡土文化的建设,乡土文化是客观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形态.乡村建设既要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还要保留乡土文化的发展根基,保持乡村历史沿革、乡村文化和地域特色,使广大群众有家乡的认同感。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也应该考虑进乡村建设之中。例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应大力发展人文建设,深入挖掘村内的名人轶事、历史古迹、故事传说等内容,突出乡村的文化美。自然资源丰富的乡村应该着力于对生态环境的建设,美好的生态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应该加强对青山绿水的保护,营造原生态的美丽乡村景观。
  3 结语
  自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以来,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让曾经一片荒芜的土地慢慢变得美起来,为村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然而在建设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值得改进和美中不足的问题,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做得更好。当前需要做的是不断发现与解决问题,不断总结提升,为之后的美丽乡村建设道路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将广袤的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行的大美之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53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