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产业集群知识供应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简述产业集群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其创新行为和过程与单个企业相比,存在其自身特性;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集群包含一系列相关的产业和其他对竞争重要的主题。从技术创新中的过程入手,分析产品创新的产业集群知识供应链,构建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产业集群知识供应链模型,并对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产业集群知识供应链在产品创新各个阶段中的运作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知识供应链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过程
  [分类号]G305
  
  1 引言
  
  目前,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之间竞争的本质是不同产业集群之间生产方式与生产效率的竞争;同时,在持续多年的大量技术引进之后,国内产业集群已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能力,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在外界环境日益剧变和自身技术能力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不少产业集群已开始尝试自主技术的创新以期建立一定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组织充分利用各种来源知识,实现产品和工艺创新,内在表现为产业集群不断进行知识创新。因此,对自主性技术创新的产业集群知识供应链的研究,将提升我国产业集群在未来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乃至国家竞争力意义重大。
  
  2 产业集群与其内部技术创新的自增强关系
  
  技术创新行为与产业集群存在明显的互动机制。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温床,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对企业产生了强大引力,吸引着企业集中,并加速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集群。
  2.1 产业集群的地理集聚与技术创新的空间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知识生产机构、代理机构和终端用户,在地理上的集聚,为技术在集群内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尤其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临近,可以使基础知识和创新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向企业传播。
  首先,企业间交错的信息传播网络带来了广泛而频繁的信息交流,大大提高了企业对新技术的认知能力;其次,集群中的人才信息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域内传播,再加上集群内企业文化的接近,使得人才的流动较频繁。人才的流动带来技术的流动,这是加速技术创新在产业集群内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再次,专业市场巨大的商品流和人流,会产生大量的技术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使之成为专业性产业技术和其他各种信息交流的中心。因而产业集群内的技术创新速度大为提高,而高速、高频率的技术创新又促进了产业集群内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发育。
  
  2.2 产业集群内的分工合作与技术创新的强度
  产业集群的分工合作对技术创新起到加强的作用。除了地理位置接近外,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具备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相互间比较了解和信任,使得技术合作更有可能、更为方便,合作成本也更低。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互动,有利于供应商和生产者之间的技术创新合作。因而,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和合作协调加强了技术的创新,而通用性较强的技术创新又进一步紧密了集群内的企业协作。
  
  2.3
  产业集群内的二次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质量
  产业集群中大量采用通用性技术企业的存在促进了技术的二次创新。在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众多使用者会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对技术进行改进,各种各样的技术改良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3 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产业集群知识供应链模型
  
  在一个集群中,企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一家企业的存在成为另一家企业发展的前提,每一家企业只是集群式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或一个结点,由各个环节或结点联成一体就变成整个知识供应链。在知识供应链中技术创新能力强、掌握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的高端企业则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因而在知识供应链中的份额占有绝对比例。
  在产业集群中,大量同行业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在同一合作愿望下形成纷繁复杂的知识网络结构。集群中的企业处于知识网络的各个节点上,集聚效应和网络化的创新模式使得企业容易获得创新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多方参与又降低了创新的风险,提高了创新的成功率。由于集群的外部效应,集群中企业容易把握市场需求,其创新也往往能顺应市场的需求。只有处于集群内的技术研发机构、科技中介、企业形成稳定的、相互信任的关系,知识在知识供应链中的流动才能通畅,并不断地增值。
  知识供应链以知识为中心,以终端用户价值为导向,是一种需求拉动型供应链模式。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产业集群知识供应链模型一般是由知识供应源、知识协同战略、知识转化者和知识需求源组成。
  知识供应源: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整个知识供应链的源头,包括知识母体和知识技术,是知识的主要供应源。
  知识母体:知识母体是知识供应链中知识发酵得以产生的营养母体,知识母体的种类、质量不同,能够接受或创造新知识的种类和层次也就不一样。根据知识供应链中知识协同的战略要求,由知识的供应源大学或科研机构识别知识母体和不同知识域在组织内部的分布状况,确定组织及其业务环节的知识缺口。
  知识技术:知识供应链中的知识转移、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过程中,知识技术发挥重要的作用。
  知识转化者:核心企业是知识供应链上的核心主体,对整个供应链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知识供应链运作中,核心企业是知识供应链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决定着知识创新资源的配置与使用,协调和整合其他行为主体的创新获得。
  知识协同战略:产业集群知识创新协同性表现为产业集群内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协作,不同技术创新系统、数据资源、创新情景等全方位的知识整合。产业集群知识主体之间的有机关联,通过相互的学习和理解等知识的催化作用实现技术创新与知识对接。在知识酶的催化协同作用下,知识母体围绕知识酶形成知识母体一知识酶的结合物。当知识母体在酶合作用下与知识菌株进行反复作用后,中间结合物在保留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新的知识。
  知识需求源:终端用户是知识需求源,他们是知识供应链得以运作的动力所在。
  集群知识在组织间和组织内的流动过程形成网状的知识链,知识的流动形成不同的知识活动,集群的知识共享过程发生在知识流动过程中,不过不同的知识活动、知识共享过程有所不同。
  
  4 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产业集群知识供应链运作
  
  4.1 新产品构思阶段
  知识可以分为体现市场需求的市场知识和技术进步的科技知识,包括体现在现有产品上的显性知识和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是现有知识的集中体现和产品创新的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产品创新的机会识别。新产品构思阶段首先是识别目标市场的需要,在产业集群创新中,创新企业群的内部知识流动在知识流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知识供应源、知识获取、知识集成、知识选择和概念原型模块组成。
  知识供应源: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整个知识供应链的源头,包括知识母体和知识技术,是知识的主要

供应源,拥有大量学科带头人和综合性高级人才,具有很强的知识和技术开发能力。
  知识获取:主要是指企业从集群内外的科研机构、企业、个人获取知识。获取的知识既有以专利、知识产权等表现出的显性知识,又有企业员工在日常交往和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技术诀窍、操作技能、经验表现出的隐性知识,即“弥漫在空气中的知识”一一。
  知识集成:召开创新企业群成员的会议、电子会议、社区论坛和建立创新企业群的知识库,由企业内部的显性知识或个人的默许知识转化为企业群的显性知识。供应链知识集成是对来自不同知识源的知识进行集成,包含了隐性知识之间的集成、显性知识之间的集成、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集成、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集成。沿着这个知识螺旋,个体知识被集成为群体知识,群体知识再被集成为组织知识,进而上升到组织知识被集成为网络知识。知识集成的结果是知识的新构造。
  知识选择:选择员工参与组织的项目,项目组成员向组织各个相关部门搜取资料,从创新企业群的知识库系统中寻找相关资料,并将企业和企业群的显性知识以及个人的默许知识转化为企业的显性知识。
  概念原型:新产品概念实物化。新产品构思阶段对于新产品及其特点的思想主要来自以下几种资源:市场营销和销售人员、研究和技术开发部门、已有产品开发团队、已有或潜在用户、第三方,如供应商、发明者和商业伙伴等。市场目标的评估后,需要对各种资源的知识进行吸收并转化到产品概念中,产生并评估备选产品的概念,为进一步开发选择一个概念。在概念形成阶段,作用于产品设计结果的因素有两个:企业研发人员的知识,包括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及以隐性知识形式存在的用户需求。由开发团队成员不断从用户那里得到产品需求,并结合已有的经验和公司技术能力将用户所描述的需求转化为团队知识,这些知识被团队成员共享,并内化为成员的隐性知识。最终,经过吸收与整合的知识成为团队进行新产品构思的重要依据。
  企业在这个阶段通过知识供应链一方面获得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形成产品概念。通过制作概念原型,将形成的新产品概念实物化,在知识供应链上进行对产品概念的评价和改进意见的反馈。
  在新产品构思阶段,企业通过对供应商的整合、分析竞争对手产品、与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合作等方式获取产品概念方面的知识,但创新的原始思想潜在于隐性知识,必须通过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相互转换,才能产生新知识。
  
  4.2 新产品开发阶段
  新产品开发阶段,实际上是技术知识的创造,主要完成知识形态的转化。包括设计新思想的产生、生产新技术的形成,最终体现在生产出不同的新产品,这是知识供应链上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决定着产品的价值结构,即物化劳动的比例与知识成分的大小。
  在新产品开发阶段,制造企业的项目方案被转化成为各项要交付的具体指标和任务,这是企业新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此阶段技术创新在知识供应链上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知识内化的整合和扩散与知识外化的消化。
  4.2.1 知识内化的整合和扩散知识的内化是指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企业各层次知识主体通过社会化和外部化获得大量隐性知识,并将一部分转化为显性知识,再经过融合的过程,促进了个人知识组织化、零散知识系统化,实现了知识的综合集成。
  新产品开发实施阶段的主角是企业内部的设计团队,这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知识密集型专业组织。组织中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即专业技能,主要由隐性知识构成,因此在产品开发中进行知识整合和扩散难度更大。
  企业内部设计团队的知识共享通常通过三种机制来实现:①正式扩散机制;②非正式扩散机制;③建立组织的联结知识。这使得组织内部成员能够通过这些关联知识来查询和使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存量。
  4.2.2 知识外化的消化这个过程主要是指将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化为企业的显性知识,如研发机构或供应商将他们的经验诉诸文字,让其他人员通过学习共享这些经验。
  在整个开发阶段,仍然要听取终端用户和销售商的意见。这不仅保证产品试销对路,而且加速开发活动朝着正确的既定目标前进。通过邀请终端用户和销售商对产品的设计原型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以降低重新没计造成的附加成本。竞争企业或行业领先者也是企业外部的知识源之一,通过获得竞争对手企业的产品设计原型,研究其产品中包含的新知识,可以解决企业知识存量不足的劣势,并从技术角度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其中的不足,从中获取本企业产品创新的来源。
  
  4.3 测试与改进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研发人员对所有的相关、因果关系都已掌握,能非常全面的预知和控制研发的进程与结果。包括产品多个生产前版本的构建和评估。这是新产品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终端用户和销售商的大量参与。产品测试是对新产品的性能进行全面的验证,收集产品的测试数据,经过数据处理,提出改进方案,此阶段将交付最终正式产品。与新产品构思阶段类似,测试与改进阶段同样需要对终端用户和销售商进行识别;公司要挑选合适的终端用户和销售商进行产品测试。创新的过程与产品构思阶段相似,只是将终端用户和销售商的知识通过对产品使用情况的反馈与建议转移到团队,由团队成员组织研究及学习,得出产品改进意见。该阶段,最为重要的是生产知识和市场知识开始与科技知识实现联结,在此基础上,组织创造大量融合各类知识的产品知识;同时,知识进一步显性化。
  
  4.4 市场营销阶段
  经过测试与改进阶段,新产品、新技术首次投入市场,创新成果得到应用并向市场扩散。同时,产品的市场信息也从组织外界最终反馈到研发部门。市场营销阶段是新产品的商业化。
  并非所有的新产品都能在这一阶段取得成功。那些成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往往需根据市场信息,反复微调,以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该阶段,知识创新实现组织边界跨越,跨组织学习和合作成为主要的整合方式,将研发人员与市场人员一同派往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获取新产品的市场信息,是非常有效的办法。相应地,终端用户和销售商也参与知识创新当中,尽管他们不执行知识创新的工作,但毫无疑问,终端用户和销售商知识及产品知识将成为需要创新的两类知识。
  从创新过程的产业集群知识供应链的4个阶段可以看出,产品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流动、叠加和转移的过程。知识供应链就是将知识的供应者、知识的创新者、知识的使用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源源不断地向产品创新提供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和产品模式等各种知识。并保证其连续供应的有效性,从而使知识的价值通过使用得到实现。因而知识供应链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知识供应的有效通道,是实现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
  
  5 结语
  
  产品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的灵魂,推动着产业集群不断地推出用户满意的产品,提高产业集群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过程也突破了传统的企业边界,企业间知识活动的联系越发紧密,对创新企业群之间知识的集成依赖于核心企业或集成企业对供应商知识创新活动的有机协调。
  产品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流动、创新和转移的过程。产业集群知识供应链是一个具有反馈功能的知识流闭环回路,是一个知识产生――转移――应用的集成系统。知识从生成开始,转移到企业,再由企业进行知识创新形成最终产出,即新的产品和新的知识,是一个把原有知识转化成更多新知识,给予终端用户使用的转变过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