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库伦旗依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葛华

  摘要:为提高依河小流域农牧业增收、农牧民增收,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研究分别在依河小流域地区基本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治理措施和治理成效等4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总结,初步阐明小流域水土保持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理念,为今后在当地和其他地区小流域更深入治理与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小流域
  我国水资源的需求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呈持续升高趋势,致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重,严重制约着社会发展。在21世纪的新形势下,针对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的问题,提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论。即根据流域地形特点、水土流失特性和土地利用方式将小流域划分为“三道防线”,对水少、水脏问题进行相关治理与开发,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的。通辽市库伦旗选定依河小流域作为2013年度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一直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依河小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土壤以风沙土为主,保水保肥性能差,加之于当地村民长期顺坡耕种,致使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因此,为促进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十分必要。
  1 基本情况
  依河小流域位于库伦旗六家子镇境内,属柳河流域。行政隶属六家子镇,涉及东庙、依河和树林子等3个行政村,流域内以农业为主。地貌类型属沙化漫岗区,气候类型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六家子镇气象站(1967~2009年)气象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420毫米,多年平均气温6.8℃,平均风速3.9米/秒,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61小时,无霜期145天,最大冻土深度150厘米。总面积35.76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7.36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76.52%。土壤以风沙土为主,植被类型为灌丛干草原植被类,植被盖度30%左右。土壤侵蚀类型为风、水复合侵蚀,水土流失面积27.36平方公里,现存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6171平方公里。
  2 存在主要问题
  2.1 小流域内风、水蚀全年交错进行
  特别是雨季,一下暴雨,泥水顺着农田和垄沟,直接进入沟道,沟头和沟岸也随之前进和坍塌。一遇大风,农耕地沙化严重,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沙尘漫天,尽快治理该流域,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2 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逐年下降
  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对当地的粮食生产造成威胁,制约着农牧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流域内还有一部分群众缺粮没有脱贫,开展农耕地综合整治,改善生产条件,增加粮食产量,促进经济发展,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必要措施。
  2.3 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
  该流域在柳河上游,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削弱行洪能力,一旦遇到特大暴雨,将会危害下游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因此,人们要建设小康社会,不论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国家粮食安全角度出发,还是从下游防洪减灾的需要考虑,在该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4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项目区农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由于当地村民习惯于顺坡打垄,保土、蓄水能力极差,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现状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还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
  2.5 传统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之间矛盾尖锐
  该流域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地方经济落后,农村面貌没有改观,土房、泥路、低产田,缺水、没渠、又缺电,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之间矛盾尖锐。而严重的水土流失,更加剧了矛盾的发展,是制约当地各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和群众迫切要求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民生水利,改变农村面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综合治理措施
  近年来,项目区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为切入口,以减少风沙、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通过综合治理措施,逐步恢复项目区植被,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
  3.1 治理水土流失工程
  本次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1.0平方公里,各种治理工程措施实施后,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2.65%,年蓄水能力可达66.08万立方米,保土能力可达5.63万吨,治理区内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
  3.2 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新加部分水保措施,可使项目区内林草覆盖率提高到53.41%,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8.5%,综合治理措施的保存率达到85%以上。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杜绝人为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程度治理,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3 农村经济发展工程
  通过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林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人均基本农田达到7.5亩,农村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1850公斤,人均年纯收入由3233元提高到4250元。
  3.4 等高耕作工程
  把顺坡垄的坡耕地或不按等高线走向的坡耕地改为按等高线方向耕作。应先翻耕,再按等高线重新垄作,对坡耕地进行等高耕作,在坡面上自上而下每隔50米,沿等高线修建一条土埂或种植带,将较短的坡长削短,以减少水土流失。土埂的初始高度为0.3~0.4米,每年耕作时,地面自上而下翻转,使两垄之间的地面坡度逐渐减缓,且逐渐形成水平。
  3.5  造林技术工程
  春季人工植苗造林。随开沟随将苗木在沟内栽植,栽植深度为30厘米,栽植时浇足底水。然后将苗木放入坑内,扶正,用熟土回填1/3坑深,提苗后踩实,再浇第二次水后用熟土把坑填满踩实,再在上面覆土保墒,确保成活,苗木到造林地不能及时栽植时,要进行假植。
  4 治理成效
  该项目区经过综合治理,蓄水保土能力大为增强,减少了对下游泥沙的淤积。项目实施后,累计治理程度占水土流失面积82.65%,年蓄水总量为66.08万立方米,保土总量为5.63万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后,土地利用结构得到调整,林草覆盖率达到53.41%,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8.50%,综合治理措施的保存率达到85%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可减轻恶劣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增强农业防灾能力,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同时地面植被的增加也为野生动物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直接经济效益,是在计算各单项措施的产值增长和增加值的基础上,将各单项措施的经济效益相加进行统计。结合本流域实际情况,计算固定增产定额,计算直接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年各项治理措施将充分发挥效益。年经济效益151.83万元,人均基本农田达到7.5亩,农村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850公斤,人均年纯收入由3233元提高到4250元。
  库伦旗依河小流域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收到显著成就,并构成生态修复、治理和防护协同发展的三道防线。为当地小流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葛华(1965-),男,水利水保高级工程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79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