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勇建 刘雪贞

  摘 要 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农村文化中心应是集文化艺术、科普知识、体育活动、业余教育、信息交流、思想宣传、智力开发、休闲娱乐、医疗卫生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推动互联网与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结合,建设满足村民多种需要的农村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探讨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模式、农村文化中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深入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旨在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关键词 文化中心建设;农村;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9.07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2005年11月,中共中央联合国务院共同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明确指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随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在新形势和新政策要求下发展的可行性建设策略至关重要。201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11月和2015年12月,中国政府两次在浙江乌镇召开了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全球人民共同建设安全、可靠的网络世界。在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农村的当前,推动互联网与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结合,建设满足村民多种需要的农村文化中心,对于推进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模式
  农村文化中心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党和国家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具有承上启下、覆盖基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能够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同时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为百姓创造一片文化净土[1]。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是以村为单位,县文化馆或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离农民相对较远,因此文化中心应该建立在农民身边,根据村庄大小与村与村之间的距离等因素,以2~5个相临近的村为单位建立一个综合文化中心,满足周边村民多方面的需求[2]。我国村庄空间分布呈现出聚集、随机、离散均匀分布并存的空间分布模式,区域差异特征显著,并且各村庄人口不均衡,如果以单个村庄为单位会造成资源浪费[3]。
  村级范围虽然不大,但是村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互联网发达的当前,因此农村文化中心不应该仅仅是文化学习的中心,更应该是集教育活动、文化艺术、科普知识、大众体育、信息交流、思想宣传、智力开发、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载体。互联网背景下多功能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模式如图1所示。
  多功能农村文化中心中的文化学习中心应发挥其学习功能,建立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为周围村民提供学习所需的图书、报刊等纸质版资料和电子书等资料。科技活动中心主要用于科技知识普及,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特色农业协会、畜牧业协会、相关专家现场开展讲座,或者通过网络形式邀请业内名人进行经验分享等,以推广新技术,解决农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信息交流中心应设立计算机房,为村民提供网络服务,查阅所需信息,通过网络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另外设置培训室,用于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培训和个人思想交流。多媒体中心设立视频会议室、多功能教室和时政宣传栏,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国家时政宣传和思想教育,并组织有需要的农民进行业余教育。文艺活动中心建设音乐室、排练室和演出舞台等,为民间艺人和爱好者提供活动场所。体育活动中心供农民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可以设立篮球场、排球室、小型健身房等。休闲娱乐中心是文化中心的重要部分,对于劳累的人们是一个放松的好地方,应该建设茶舍、棋牌室、电子游戏室等供人们放松娱乐。管理中心应设立值班室和咨询处,管理文化中心和服务群众,此外应建设微型消防中心以防止意外发生。中心广场建立在文化中心的中间地带,广场应设置绿化带,中央设立升旗台,在重要的节日举办升旗仪式,激发村民的爱国情怀。
  2 当前农村文化中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我国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農村文化中心建设主体流失,人才匮乏
  我国当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一直是我国的热点问题[4]。尽管国家早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缩小城乡差距,但农村和城市的贫富差距依然明显存在。这就导致农村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居住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绝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大学生毕业后也都选择留在城市,留守农村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儿童,甚至有些山区村出现了“老人村”“空巢村”现象。农村有文化、有能力、思想先进的人力资源流失,是农村文化中心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农村文化中心的建设是为农民服务的,需要村民的积极组织和参与。
  随着党和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全国各地的文化部门均在招聘人才,但由于农村待遇和生活条件远不如发达城市,因此很难招到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5]。此外,农村文化队伍不够稳定,工资待遇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文化中心的管理人员工资低且没有保障,因此大多数有能力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拼,导致相关人员大量流失。
  2.2 对农村文化中心缺乏认识,建设主体意识淡薄
  建设农村文化中心并加以合理利用,创建学习型新农村,对于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面貌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根据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实践,政府和村民对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均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中心的认识不足,对于农村文化中心建设能够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没有深刻的认识,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2)从村民自身角度来看,绝大部分村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村民还未对文化中心形成清晰的认识,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文化中心,更不知道自己是文化中心的受益者和主要建设者,看不到文化中心与自己的联系。   农村文化建设务必要充分调动各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做好各自分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6]。村民是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村民要具有文化中心建设的主体意识。但是实际上,很多村民对文化中心缺乏清晰的认识,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文化中心,更意识不到自己在文化中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习惯性地被动接受,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中心建设中,导致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工作无法有效进行。
  2.3 缺乏理论指导和经费支持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7]但是从我国现有的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理论研究成果来看,有关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有关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文献少之又少,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实践缺乏理论引导。知网输入关键词“农村文化中心”,仅检索到相关文献30篇,而输入“农村文化中心”“建设”仅有2篇文献。
  经费是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和各项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保障,文化中心建设经费不足,会导致文化设备无法购买、文艺场所无力更新、文化中心的管理人员工资待遇没有保障、文化活动也无法展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农村文化中心的功能也无法得到发挥。而农民意识不到自己与文化中心的联系,因此也不会主动出资进行文化中心建设。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资金来源单一,各项资金主要是政府财政投入,缺乏经营性主业支撑,长期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的经费没有保障。从目前来看,政府有效的资金投入不足以支撑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的开展。
  2.4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村文化氛围淡薄
  对于农民文化素质的概念,有学者认为农民的文化素质反映的是农民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程度和掌握文化知识量的多少、质的高低,虽然这种理解过于简单化,但文化知识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绝对是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8]。目前,我国农民有近6亿,其中70%左右的农民只有小学至初中文化水平[9]。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思想相对落后,难以接受新的事物。由于农村经济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农民的生活并不富裕,落后的经济条件不能彻底解决农村的教育问题,因此影响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有些农民思想比较保守,对于互联网等不理解,日常娱乐活动极度匮乏,大部分娱乐活动是喝酒、打牌、逛街、赶集等。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文化水平有限,大众又有从众心理,读书练字、体育运動、文艺活动、信息交流、科技普及等文化活动难以进行,导致农村文化氛围淡薄。
  3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进步,但比起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是薄弱环节。在互联网迅猛发展、资源信息共享的时代,加强对农村文化中心的建设,对当今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究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对策尤为重要。
  3.1 提高对农村文化中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主导力量,地方政府部门应该担负起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责任[10]。地方政府要认识到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性,要对农村文化中心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定位,在思想意识上提高对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视,明确文化中心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加强对地方文化中心建设的领导和监督。这就要求地方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不断更新自身观念。具体来说,政府要提高对农村文化中心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农村文化中心的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来,纳入到党和政府工作的日程中来,把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内容中,激励地方政府加快农村文化中心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积极发展。
  地方政府在提高对农村文化中心建设重要性认识的同时,广大农民群众也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因为农民群众是文化中心建设的主体和最大的受益者。绝大部分村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村民还未对农村文化中心形成清晰的认识,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文化中心,更不知道自己才是文化中心的受益者和主要建设者,看不到文化中心与自己的联系。因此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文化中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互联网具有资源丰富、传播迅速、辐射面广的重要特征,因此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宣传优势,借助媒体力量,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方式向农民群众传递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性,使村民意识到农村文化中心对自身发展的意义,以便更好地推进农村文化中心建设[11]。
  3.2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
  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主体,农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对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成效具有重大的影响。无论是农村文化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还是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开展、农村文化中心的管理工作等,最终都要落实于广大农民群众,没有群众的接受、认可、支持与积极参与,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是无法进行的。因此,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使农民主动参与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工作。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需要国家、各级政府、学校、村委会等协调配合。1)地方政府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建立培训机构和业余学校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2)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知识教育,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定期在文化中心广场进行知识宣传教育或者发放知识小册子,深入到农民群众当中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农民群众树立科学的人生态度,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逐步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3.3 加强农村文化中心队伍建设
  在完善农村文化中心基础设施的同时,要加强农村文化中心的队伍建设,以更好地做好农村文化工作。农村业余骨干队伍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大力培育农村文化业余骨干队伍,增强骨干人员的素质,有效发挥骨干人员在农村文化中心建设中的作用[12]。要建立健全业余骨干队伍保障机制,保障队伍的正常运行。1)保障农村业余骨干队伍运转的经费,可以从日常的费用、演出费用中划拨一部分,或者发动群众自发筹集资金,对于文化活动开展好的队伍予以奖励,不断提高其队伍自身建设的能力。2)加强对农村业余骨干队伍的培训,保障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可以有效借助艺术院校的师资力量进行专业系统培训,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网上学习,或者聘请著名专家进行线上指导交流,为骨干队伍的团队水平、队伍培育、作品创新予以指导。   根据农村文化中心队伍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管理。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建设兼顾近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的管理目标和管理体制。要鼓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学习,加强社区教育,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从优秀的农民群众中选拔人才补充农村文化队伍。要积极引进大学毕业生和相关人才到农村文化领域工作,并提供优厚的待遇,使之自觉为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服务,为农村文化中心建设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注重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网络宣传,将大量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建设队伍中来。
  3.4 加大农村文化中心建设财政投入力度
  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是农村文化事业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而经费是进行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各项工作的有力支撑[13]。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保证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有足够的资金。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以及当地优惠政策,在文化中心注册、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大力扶持文化中心建设。政府除了加大财政拨款力度以外,还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帮扶作用,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各种农村文化活动,通过鼓励民间投资、募捐、网上筹款等形式,支援农村文化中心建设。
  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缺乏资金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来源单一,缺乏经营性主业支撑,长期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的经费没有保障。要保证农村文化中心长足发展,基层政府应大力拓展投资渠道,鼓励、支持建立经营性业务。例如可以用优厚的待遇、优惠的政策吸引正真懂文化、热衷文化事业的人组建民间艺术创作团队,鼓励并支持他們多出原创作品并进行巡回演出,所得经费可用于购买设备和自身提升;也可以成立农村文化产业基金会,鼓励社会创办经营性文化企业,对现有特色文化资源购置版权、创新利用等,所得利润一部分可用于文化中心建设。此外,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发展有收益的产业,保证多途径的资金来源。
  4 结语
  一个地方是否具有持久的竞争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当地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农村文化中心建设顺应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尽管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建设主体流失、建设人才匮乏;农民群众建设主体意识薄弱,对农村文化中心缺乏正确理解;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村文化氛围淡薄以及缺乏理论指导和资金支持等多方面问题,但是各级政府、人民群众以及各界人士应该积极努力,通过提高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农村文化中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民的建设主体意识、加强农村文化中心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文化中心建设财政投入力度等措施,大力创建能够满足农民群众多种需求的综合性、多功能农村文化中心。这对于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永花.文化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N].菏泽日报,2012-07-01(3).
  [2] 刘琳.农村文化室建设模式初探[J].科技资讯,2007(34):219.
  [3]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等.中国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优化重组解析[J].地理科学,2016,36(2):170-179.
  [4] 张蕊.当前中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2018,7(7):951-957
  [5] 齐峰,林尚然.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理论学习,2006(3):25-27.
  [6] 冯莎,颜俊儒.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新思考[J].人民论坛,2014(14):215-217.
  [7] 光明日报评论员.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N].光明日报,2017-08-03(1).
  [8] 吴彬林.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与建议[J].乡村科技,2018(19):20-22.
  [9] 鲍树忠,马秀杰.探究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动力机制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6):8-10.
  [10] 翟婷婷.现阶段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11] 于忠龙,雷玉明.互联网——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4):16-17.
  [12] 钱进.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6.
  [13] 王平.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5(9):7,5.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83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