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杰 张运强

  【摘要】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种民族力量的体现,将历练体魄和磨砺心智统一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就需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放在体育教育之前。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渗透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心理素质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型、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  心理素质  激励法  实践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孩子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在马克思的论述中,强调体育教育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国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学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的环节中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取向,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
  1.初中体育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与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优良的德育品质的关键时期。在体育教学环节中,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展示端正的仪容仪表,通过仪表学生体察到教师的气质,以此来感染学生在自身生活中对于仪表的尊重与重视;通过文明的教学语言来感染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言谈举止之间展示的是教师的素质,文明,阳光,健康的教师形象给中学生传递的是一种正面积极的人文素养,也是对中学生人生观的一种启蒙。对于运动能力较差,较弱的学生,教师倾注更多的耐心与指导,在言传身教中对学生体现着尊重。潜移默化中学生会将耐心、尊重烙印在自己的行为习惯中。体育教师对自身的德育修养需做到高要求,勤自省。尊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对自律性较差,集体性不强的中学生,教师不能使用讥讽性语言更不能侮辱谩骂。
  2.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丰富教学形式
  体育教学有内容广,表现形式丰富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有利因素。体育教师要挖掘运动项目的效果,激发学生對运动的深层理解。比如,游泳运动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达到培养学生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足球,篮球等大球类体育项目,会消耗大量的体力,但也需要团队之间的配合,在训练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品德。长跑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在枯燥、乏味的跑圈中,适当的加入游戏环节,比如,设置障碍,在跑步环节中设置花样任务,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耐力与毅力,也锻炼学生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激励法
  体育精神中体现着竞争意识,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首先教育学生正确面对胜负,培养中学生的良好心态,与身边朋友分享胜利的喜悦时,真心为其喝彩,也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对失败的同学鼓励,安慰。培养中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德。同时要明确任何竞争都是在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的,完成竞争的同时,要遵守规则。违反规则,是要受到处罚的,从而规范学生的法纪观念。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各个小组的成员全部趴下,连排组成一条长龙,由最后一名成员,从人体长龙下方爬行过去,哪个小组用时最短,获胜。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锻炼上臂的力量以及全身的协调能力的锻炼,同时,为了获胜学生要集中精力,专注爬行,整体过程下,即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的意识。
  4.实践法
  在校园中每学期的运动会,体操比赛,队列队形训练。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机。在活跃师生关系的同时,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体育教师将学校的群体活动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相结合,促使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通过实践,有目的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更好的履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感染学生,体育教师良好的自身修养,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都会为中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是学习目标的要求,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在体育教学中,以阳光健康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在平等,互助,有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加强抗挫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心理素质培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政策导向下,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中,“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与教育仅以单一的语言形式,无法完全吸引学生,尤其中学生个性较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设计更好的教学环节,将体育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相结合,是一种新颖,也是一种实用的方法论。心理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根本,深化心理素质培养的同时,也将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协调统一、整合划一。对学生,尤其是中学时期的教育中,心理素质培养是会影响学生整体人生格局的建立,也是在应试教育下,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策略,使学生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关爱,学会尊重。为形成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不仅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多的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
  2.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实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成长发育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中学生现阶段处于追求独立个性、对于社会的认识程度趋于完善,但仍有不足。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体育课程是学生可以放松身心、解放头脑的重要时机,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可以更好的放下心理包袱,释放自我,在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义务感,有效的实现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与治愈。同时,体育运动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运动带来的身心上的愉悦感,在良好的正向相关的因素作用下,体育教学任务可以得到高质、高效的完成,也符合新课改时代背景下,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三、结束语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充分利用体育运动这样的有利条件来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将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意识观和完善的体育道德观,同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与体育精神的升华,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使其具有更强大的正能量,对于初中体育教师而言,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心理素质培养策略,有利于突出体育教学的优势,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与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支援.浅谈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素质培养的渗透方法[J].好家长,2016,(51):83.
  [2]吴鹏玉.基于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36):117.
  [3]史忠云.中学体育教学渗透心理素质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5,(24):265.
  [4]刁秀芹,秦德昌.解析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素质培养渗透思路[J].中华少年,2017,(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87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