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丽坚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视度逐渐变高,也将其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的合理性是不可或缺的,且要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来引导学生拓展其阅读量。阅读教学是当下逐渐被教师应用的方式之一,增加阅读量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其学习能力。因此,本文对当下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学生而言,在语文学科中阅读也存在难度,部分学生一遇到阅读便会降低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或者只会将文章读个大概。所以,学校应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使其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阅读中深化对民族精神的认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当下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考虑不足,导致学生的阅读练习处于无效状态,结果则是学习效果的不理想,出现有的教师与学生都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的畏难情绪,甚至出现学生厌倦阅读的问题。且受应试教育影响,有的学校逐渐忽略阅读教学,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看到文章无法深入地对其进行阅读理解,而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只局限于课本,学生的阅读量无法得到更好的拓展,也便不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甚至有的学生看到大篇幅的文字呈现便出现畏难情绪,或者有的学生读到一半就不再继续阅读文章。这自然无法更加深入地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积淀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的忽略,会导致学生的传统文化内涵不足,也不具备足够的传统文化素养。由于小学教材里的知识还有一定的缺乏,使教师无法进行合理且有效的教学,课堂质量也无法提高,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
  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可以不断增加其阅读体验,还可以让学生能掌握文中的关键词,并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时,能通过阅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因为听课而产生的疲倦感,还能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拓展其阅读量。其次,进行文章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阅读素材中的各种使用手法,从而能更进一步了解文章结构与文章内容;可以让学生创设一个阅读情景,将自身代入情景中,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感悟能力及想象力;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材料中将自身的视野向外拓展,从文中了解到不同的传统文化,丰富自己文化内涵的同时可以感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更深刻的内涵,其中,包括爱国之情、思乡之情,还能从素材中感受到人物身上具备的情操,进一步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阅读便是使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部分,如果仅是靠教师在课堂进行阅读教学,那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生的阅读体验相比较而言也会比较差。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同时,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章赏析能力和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阅读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阅读方式的单一这一问题,要进行不断总结与反思。在传统教学中,小学对于语文学科的重点内容过于重视。对此,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引导,因为学生如只重视所谓的重点内容,便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一定的阻碍,并且使学生在认知传统文化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更好地发展。所以,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不再单一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阅读前可以先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背景,并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创新思想对文章内容进行优化,可适当参考课外相关素材,从而提升阅读的质量。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册中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这一课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领悟诗中富含的情感,然后,从其中的表现手法与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可以提问学生在诗中作者表达的是否仅仅只是“离别”,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将自己代入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读,了解到传统古诗词文化,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以深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知。如此一来,学生便具备了自主阅读能力,便能轻松且富有感情地阅读,使学生提升自身阅读水平的同时还增强其语言能力。
  (二)提升教师创新能力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是提升学习兴趣的重点之一,学生看到教师打的高分,便会增强其上进心。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打分机制进行教学,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增强。教师的创新精神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与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进行修改补充。例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以将《清平乐》这首歌曲与词相结合,让学生清楚了解文章阅读的抑扬顿挫。教师应当先给学生讲解一下文章的背景故事,让学生完善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有了明确的感情定向,便能提升阅读文章的语感,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学生代入文章中体会其中的真情流露,从而能更好地进行阅读。最后,当学生完成阅读后,运用打分的方式提出阅读的不足。如,有学生能极好地进行阅读,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并将其作为模范,让其与班里其他学生分享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三)课堂阅读与课外拓展有效结合
  阅读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的阅读中不能缺少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对此,应将阅读与课外素材进行有效的结合,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面,重视学生课堂外的阅读教学,利用生活中源源不断的素材来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让学生情感地将“素材库”中的素材诠释在素材阅读上,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下册的《己亥杂诗》时,这篇文章能很好地将阅读与传统文化进行紧密结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诗句进行深层分析,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及时将疑惑点提出。教师在学生分析之后补充其不足。学生努力分析,得出结果,从而能了解作者在辞官离京后,对于国家出现的困难仍心存挂念,希望自身可以被破格重用,为国效忠,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如此便能使学生完成整篇文章的有效阅读。最后借助课外素材完成对文章的拓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完善对文章的看法。由此可见,课外拓展素材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重视自身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要将生活与阅读进行有效结合,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探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1(12):42-43.
  [2]吕晓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0):51-52.
  [3]王雅琪,高海玲.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6):111-112.
  责任编辑 潘绮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302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