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潘秋梅

  摘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水族民间美术瑰宝马尾绣、水书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特稀缺,但却濒临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需要民间传承人保护,更需要制定属于当地的法律条例等,用法律的方式加以保护,以保证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2-0-04
  我国是一个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我国淳朴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精神L貌,在历史舞台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水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自称“睢”,水族与古文化发源地睢水流域有紧密关系,唐代开元年间设立的以水族人为主体的羁縻抚水州,是封建王朝承认水族为单一民族的开端[1]。水族不但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而且还有独特的文字――水书,同时也有自己的服饰、历法、风俗节气。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水族人口为52万左右,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南部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其领土接壤的四个县及都匀市等地,广西、云南、湖北恩施、福建泉州、浙江云和县亦有少量分布。贵州境内水族人口有49万左右,占全国水族人口的94%左右,而三都县的水族人口占全国水族人口的49%左右。
  1 三都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
  水族人民在历史长河的流变中,创设了水族文化。目前,水书习俗、马尾绣、端节、水族双歌是水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节、水书习俗、马尾绣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族双歌“旭早”于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艺类。
  1.1 水书习俗
  水书,水语称为“泐睢”。水族文字虽然只有500余单字,但其文字的构造以及水书内容具有独特的文化内蕴,记录了水族从古至今的民俗、法律、艺术等重要信息,是水族人生活中的指明灯。水书习俗侧面反映了水族人的生活状态。多年以来,水书都是靠水书先生通过口传、手抄等形式流传下来,在水族民间传抄传用,保存在其家里和头脑中[2]。在清朝过后,水书才逐渐被外界所认识,全国水书藏量大约5万册,目前,在我国已收集、整理的水书约2.3万册,藏在北京市和贵州省的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内。
  1.2 马尾绣
  马尾绣被称为“刺绣中的活化石”,属于水族独有、贵州特有的民间美术,是水族妇女世代相传的一种将马尾作为刺绣艺术品底物的一种独特手艺。马尾绣主要由马尾和白色细毛线缠绕制成,水族妇女再将其缝制在衣服、鞋子、围腰、背带上,再在此基础上添加其他颜色的线绣成花、草、虫、鸟等图案从而构成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的艺术品。使用马尾绣技法制作的艺术品极具浮雕感,尤其是背带的艺术效果十分奇特,初看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但是细看会发现水族马尾绣的背带并非错乱排放,其上有甲骨文“册”图案,并有“中正”“饕餮”“九数”等殷商文化特征[3]。
  1.3 端节
  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水族端节一般通过水族历法推算而出,每年举办时间都不固定,一般在汉族阳历的8~10月,长达49天;是全球持续时间最长,为庆祝稻谷成熟、丰收而举行的节日。现在一般依不同地区分为7批主要取亥日过节,亦有一些地区取午日过节。端节期间主要举行祭祀、吃美食、登高跑马、唱水歌、敲铜鼓和木鼓等诸多民间活动,是每年三都县最热闹的几个节日之一,是亲戚互相走访、团结邻里的好日子。端节祭祖不同于春节,禁止用除鱼以外的其他动物做供品,最常见的是用南瓜、豆腐、花生等做搭配。端节期间的民间文化活动为艺术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空间。
  1.4 水族双歌
  水族双歌即“旭早”,又称为“旭薅”“旭凡间”“旭呕希”,因唱段数目为双数而得名。其内容主要源自水族的一些民间寓言,采纳水族民歌旋律音调,并结合说、唱的一种艺术形式[4]。水族双歌主要由说白、吟唱、表演(斟酒动作)三部分组成,说白在前面起到引言作用,通过简短的几句话或一个短小的故事,概括介绍唱段中需要表达的人物和内容;吟唱是歌的部分,和其他歌唱一样,只是结尾不同,有固定的唱句,在场众人都跟着一起唱和;同时,演唱者在酒席上边演边唱做出许多敬酒动作,具有“戏”的特征。双歌一般在祝寿、嫁娶、上梁、小孩三朝或弥月酒席等喜庆场合演唱。
  2 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概况
  1985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于2004年成为第六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国家。我国在2006年颁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颁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颁布《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201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下称《非遗法》);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贵州省关于非遗的保护条例较少,2002年颁布《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已废除);2012年颁布《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08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政府专门针对水书颁布了《三都水族自治县水书保护条例》,以期对水书实现立法保护,但是在实际执行层面可操作性不强。2021年11月7日,三都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印发关于国家非遗馆藏(展)品征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旨在保护水族马尾绣、水族双歌“旭早”、水书习俗、水族端节这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文化自信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民族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当今,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很大的挑战。
  2.2 传承技艺后继乏人,面临严峻的传承窘境

nlc2022052710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236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