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感情融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仁

  摘 要:文章通过研究班级管理中的家长队伍建设,关注人文建设,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讨:一是营造共生家校氛围;二是运用亲和、走心的沟通模式;三是发现+引领+鼓励督促模式;四是发掘家校沟通的“金点子细节”;五是开展建设性帮助“勾画蓝图”。
  关键词:班级管理;共生家校;沟通模式;家校沟通
  一、营造共生家校氛围
  在班级建班之初,教师要对家校氛围进行营造。和谐、互助、共促的家校氛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这种氛围的营造,教师与家长交流、家长会、网络平台互动非常重要。教师的真诚与教育教学实力,是好的家校氛围营造的奠基石。在家校平台上,教师要带着真诚说话和做事。在业务能力上,教师要修炼,也要在家校交流时进行展示。
  二、亲和、走心的沟通模式
  沟通是一门艺术,家校沟通的艺术性更强。打造高素质的家长队伍,沟通方式重要。这条渠道能让教师将自己的一些教育理念融入家长的日常教育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中,比较常见的模式是:就事说事。表面上看来,这样沟通省时省事,方便快捷。但是,教育是面对人的工作,人文关怀特别重要。以家长会为例,很多教师会以“发布者”的角色来讲话,要求家长做这样,做那样。会上,家长也会有所触动,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这样的家长会,更多的是压力,或是短时间的时效。真正的沟通,要从人性化角度走进家长的内心。
  三、发现+引领+鼓励督促模式
  (一)从各类活动中发现人才
  班级建设之初,班上的活动很多。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在与孩子谈心中,在家校活动参与中,教师要善于用“火眼金睛”,发现家长中有特长的那部分人。在一次与家长谈心中,一位家长说到自己上高中时,体育曾是校级冠军。教师就在班级运动会中,发挥了这位家长的特长,让班级运动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家长签字时,发现一位家长的书写非常漂亮。在班上,创造机会,让家长来对孩子进行书写培训,家长和孩子的参与热情高涨。
  (二)引领家长成长
  家长是需要后天学习,教师要承担起引领的作用。
  安全平台上,经常要求家长完成各类作业。有些家长会将工作拖到最后,有时候需要教师清理才能完成。这样的家长越多,越会给班级管理造成一定的困惑。教师可以采取这些方法:一是表扬先完成的家长,二是电话督促最后完成的家长,三是经常在家长会上要求做事的速度,并以此作为孩子的榜样。
  家L微信群必须要建成一个布置事务的正能量的群,这也需要引领。有家长无意中将一些社会传言发到群里,教师要立刻进行纠正,并强调群的正确作用。
  对班级里优秀的家长,可以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并通过群里发布教育小文、家校讲座、家长进课堂的方式,将他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和孩子。
  家长引领,包含方方面面。教师要有教育的敏感点,全方位、科学地引领家长的成长。
  (三)发现+督促+鼓励
  班主任定时检查打卡,定时检查班级常规任务完成回馈,定时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并在班级群里发布。在家长群里,发现孩子打卡情况退步了,孩子的作业完成质量下降,要进行家庭教育反馈。教师通过电话、家访、微信交流的方式,回馈给家长,这是一种督促。有的家长打卡时,非常用心,对孩子的成长实行全方位关注,这时,教师要多鼓励。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家长有一些非常好的做法,要进行群表扬。教师要鼓励与表扬并举,颁发“优秀家长”奖状,家长会上表扬坚持陪伴孩子的家长,将家长的表现加分呈现在孩子的加分栏上等。
  鼓励与督促需要的是长久的坚持,这样家长才能达成长久的成长。
  优秀的班主任,会将对家长的鼓励与孩子的教育融合起来,贴近家长的内心,温暖家长的内心。情感的融入,教育的能量才能彰显。
  (四)岗位责任制度
  班级通过自主报名等方式来设立家长岗位。一是后勤岗位,主要是针对班级中一些杂事进行管理。如安全平台作业的催做,班级活动的后勤保证,班级日常杂务等。二是活动岗位,主要是一些大型活动来设立。如学校运动会可以让热爱运动的家长来引领孩子训练。家长参与,孩子的热情会高涨。同时,训练的有效性会提高。三是家校共育岗位,主要让一些各方面优秀的家长参与课堂育人,撰写优秀的育人案例,开展班级育人讲座的后备成员。
  家长岗位实行一年一调,一年一小结。这种小结可以在家长会上进行,可以用《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可以是颁发证书的形式。
  四、家校沟通的“金点子细节”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入校后,所有的教育责任都在教师这里。这严重影响了家校沟通的效果,给班主任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班主任应把握与家长沟通时的心理状况,关注沟通细节,与家长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
  莫以“有色眼镜”来评价学生。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客观、全面、公正地对待学生,站家长的位置,说教师的话,多用肺腑之言。家长感知到教师的真诚,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多以“恰恰好刚刚好”的视角来沟通。与家长沟通时先说说其孩子的进步与努力,等家长有了接纳的情绪后,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可以采取“冰糖加教鞭”的策略,避免触动对方的反感情绪而迎合其心理的策略;也可以采用幽默化语言来叙述。让家长感受到真诚、恰当,春风化雨般的互动,从心里接受,从行动上支持。
  善于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赞扬孩子、赞扬家长是与家长交流的法宝。”著名的教育学“罗森塔尔效应”实质就是“爱”的效应或者说是“期望效应”。班主任将转换自己的眼光,将细微的优点无限放大,将这份喜悦与家长分享。当孩子的优点像传递美食一样,口口相传时,孩子的成长也是显性的。
  五、建设性帮助“勾画蓝图”
  一是向家长提供具体教育情境下的沟通建议。班主任应善于找到温和的沟通方式,语言平和有效,最好用商量式口吻。如“你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做……”“你能否试一下这种方式”等。对于家长与教育要求相悖的行为、观点应予以劝说,向他们举例子,列举这样教育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二是利用家访活动,进行入户指导。面对面,才能心贴心。唤醒家长的教育潜力是“授人以渔”,更能引导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家访前细致备课,备学生,备家庭关系,备教师的教育理念。家访时,教师正确解读“双减”政策,做好家庭教育个别指导。引导家长回归教育的初心,关注孩子的行为品质,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是通过家长会的平台,提倡多样化亲子教育活动,筑牢家校共育体系。在各类活动中,引导家长去“唯分数论”的观点,增强陪伴意识、改变陪伴方式,让家长由“飞奔赶娃”变为“温情陪娃”。学校可引导家庭开展多样亲子活动。比如,亲子共读一本书,亲子共看一部剧,亲子共游等,与孩子在活动中建立亲密关系实现彼此的成长。
  家长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需要班主任教师用心、用情,科学有效地进行引领。优秀的家长队伍,是优秀班级建设的核心力量之一。家校共育,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秦 雷)
  参考文献:
  [1] 周进. 谈如何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J]. 才智,2020(19):41-42.
  [2] 徐玉利. 浅谈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对策[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29.
  [3] 王瑞琪.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的价值与途径[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9):213.

nlc2022053120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261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