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蒋鑫鑫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无数先辈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智慧,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精神支撑。高校的教育是意识形态和文化理论输出的有效主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去,不仅仅对更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使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和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除此之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高校课堂,可以丰富高校教育内容,还能使当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底气和文化骨气,让高校教育尤其是是德育内容涉猎广泛。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途径
  提高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中最深层、最持久的根基。[ 1 ]一个国家的实力既包括国防科技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教育等软实力。中国能在国际舞台上大展身手,不仅仅源于我国有强硬的硬实力,还源于我国有庞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作为我国新时代文化的文化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仍然具有作为精神支撑的时代价值。党中央曾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倡导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嵌在高校教育过程中,要求教育者要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科学规范地遵循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原则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的方方面面。[ 2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方能看到远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高校课堂,既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创造性转化的时代要求,也是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必然要求。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其产生和发展与中国文明的进程道路以及中国古代特殊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结构、以及政治结构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 ]五千年悠悠华夏文明史留下了内涵丰富且覆盖面广的传统文化,主要可归纳对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的价值遵循和理论指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卫国的责任担当,“名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以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求学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作用
  1.增强大学生底气。“文化自信”就是对文化的底气,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主体。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我国高校教育的目标,这一目的与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对知识分子要求中的“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修身”、“齐家”、“治国”等内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高校课堂,不仅能帮助大学生理清未来在哪里,向何处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教导大学生从何处来,可以让大学生清楚的理解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主流价值、核心思想与民族精神等,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扎根,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似于中华民族中关于大学生三观教育和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关系,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为人处世原则,这些都是古人留给现代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内容作为当今高校的教育内容,不仅符合我国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要求,还能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促使当代大学生用中华文化丰富自身,促进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繁荣,从而坚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推动高校教育内涵式发展。所谓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坚守高校教育课堂的价值立场为引I,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坚定和远大志向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就要了解自身的文化,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了解本国历史才能对自己的国家更加热爱与自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的根基,也是推动高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精神动力,对于构建高质量高校教育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高校在进行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加深对四史的讲授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深入学习科学真理现实意义。大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堂,主力培养担当时代重任的主力军,可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高校教育内涵式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兴盛更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了灯塔。中华传统文化被封印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挖掘其时代价值,对其创新性发展,才能历久弥新。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过程中,主要是指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借助思想实时的课堂平台,在进行专业理论教育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处世之道、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优秀内容对其进行为专业理论课所用,不仅能丰富专业知识教育的内容,还能在培育社会时代新人过程中让社会大众对我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了解,增强人民大众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意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至于在历史长河中慢慢褪色,能在新时代仍然熠熠生辉。
  三、弘扬中华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路径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结合起来,主要是将中华文化“内嵌”在高校教育课堂过程中,所谓“内嵌”是指两者的结合并不是生搬硬套或者断章取义,而是要认真研究这两方面的理论内涵,有规律地将其融合,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努力和创新,在两者结合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最终实现二者的完美契合。
  1.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是传播中国精神和中华文化的主渠道,在教化育人和践行理论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立足于本专业的学术性,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准确恰当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对大学生讲授我们要尊重、热爱和保护自己的国家时可以多多引用类似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对国家的深刻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牺牲精神的名人诗词理论背景,以及岳母刺字等经典故事,以此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穿插“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崇高的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在青年时期树立远大的理想。这些优秀中华文化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修养,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深度,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nlc2022061310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332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