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喻翔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提出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衍生出来的一个新课题。它强调了情绪、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技能素质的高低,实际上都是建筑在心理素质是否健全的基础上的结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显得越发重要。那么,如何ρ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当前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当下,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现代家庭中,一些独生子女常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心理严重,虚荣心强,消费观不良,任性放纵,导致心理扭曲。不良的心理教育方式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压抑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形形式式的迷惑,导致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受到严重的困扰。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中、生活中去,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研究其心理变化的原因。这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它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一个智商不高的学生,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也会获得比别人好的成绩。如果一个人心理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其能力的发挥。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
  1.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所谓“意志品质”,是指人的意志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性、鲜明性的特征。意志行动人人都有,但不同人各有特点,有的人一旦下了决心,就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也有的人常立志,赶浪头,到头来一事无成。苏轼有句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可见,要成大事,必须有吃苦耐劳的品质、顽强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庭的“小皇帝”,备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宠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气,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要时常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在风雨中成长,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野营、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受强化的训练,严明的纪律,艰苦的磨练。社会实践能在短时间内铸造不同的灵魂,它不仅让学生看到了校园外的一个天地,更重要的是磨练了意志,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周末,教师可布置一些劳动作业,如,整理被褥、洗衣服、做饭、烧开水、布置居室、打扫清洁等活动,既使学生体验了家长的艰辛,又养成了劳动习惯,树立了劳动观。此外,教师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集体劳动,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多接受磨难的锤炼,使学生领悟生活的真谛――酸、甜、苦、辣。有道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思想家卢梭说过:“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这句至理名言,值得我们深思。
  2.培养学生自信心
  学生的学习无疑是艰辛的,不仅需要刻苦学习还要充满希望和自信。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首先,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长处和力量,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发挥长处;其次,教育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知识,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因人制订合理目标,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成功的喜悦。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用线段把排成三排的九个等距离的点连接起来,可以连成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让学生解答,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大部分学生只能连成5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少数学生却能连成6个正方形、8个长方形。
  3.培养学生受挫能力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或在艰辛的学习中、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做什么事都心想事成,这就需要自身有良好的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莫偏爱,不扬长护短;对优秀生严格要求,可有意使之受点挫折,加大做作业的难度,提高要求;教会学生排除感情障碍和不良心境的方法,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挑战人生。
  4.培养学生独立意识
  一个人形成独立意识,有利于其产生自理能力。因此,从小就应培养学生相对的独立意识,如,教育他们如何合理、正确消费。布置学生周日和家长到市场买菜,在不超过10元钱的情况下,能买几种菜,各买多少较为合适;然后按个人采购情况计算并交流。这样的独立作业,学生要考虑市场价格、家庭经济、家庭成员口味等多种因素。首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办事的能力,使学生考虑到经济效益的知识。其次,有利于教育他们守信,“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这样,在独立意识的驱使下,增强他们独立生存能力。
  三、发挥校园环境感化功能
  校园,是一个静态课堂,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一个能对学生情绪、意志、性格等方面产生影响的“心理场”。古代“孟母三迁”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学校应在校园醒目的地方,树立一些赏心悦目、摧人奋进的标语牌,内容可包括名言警句、校风揭示、名人画像,以创造一个教育性的“情绪场”,使学生置身其中,不由自主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行动有序、活动有余的校园中感受到生活乐趣,感受到自我价值和容纳感。总之,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应成为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外在条件,直接作用和制约学生的内在心理。
  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有体会,心理素质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教师要以足够的热情,积极地探索心理来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更广阔的领域,并纵深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新的层次和水平,努力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靳瑞荣.师德教育之我见[J].学周刊,2014(6):114.
  责任编辑 陈红兵

nlc2022062219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434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