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议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英杰 闫肃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作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应有效地融入中职德育,使学校的培养目标符合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依据现代服务类专业的特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创新德育工作,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双创”教育等实施路径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为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和产业链结构的调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实施路径
  锦州市现代服务学校是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2015年,锦州市委、市政府为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将原锦州市财经学校、锦州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锦州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整合组建成锦州市现代服务学校。学校现开设现代服务类专业20余个,为锦州地区及省内外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以品德优、技能强、专业素养高、综合素质好而备受社会赞誉。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内涵与现代服务业要求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高度契合。对于现代服务业来说,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学校依据现代服务类专业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内涵,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将工匠精神根植于学生内心;创新德育工作,在学生行为养成中锻造其品格,践行工匠精神;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设工匠精神培育环境;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突出育人价值;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建设融入工匠精神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模式,实现协同育人;通过“双创”教育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践行工匠精神。学校坚持时时处处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实现“三全育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从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工匠精神
  (一)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厚植工匠精神
  学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人格完善、技能过硬、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在建设辽宁省示范校的过程中,依据地理位置和现代服务类专业的特点提炼了以“向上、向善”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理念,通过文化理念引领、文化环境熏陶、文化行为影响、文化制度保障,将“文化育人”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确立了“以德立身、以能立足”的校训,提出了“不求学生个个飞得高,但求学生人人走得远”的办学理念,以“让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发展道路”为办学宗旨,将德技并修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引导学生踏实学习、苦练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还提出了“创造一切为学校增加美誉度的机会”的师生宣言,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在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学生实现了陶冶道德情操、形成健康人格、全面提高素质的目标。学校用文化培育人、愉悦人、塑造人和发展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打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熏陶工匠精神
  文化氛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载体。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利用走廊、教室板报、实训室、校园橱窗等环境,张贴工匠精神内涵标语;利用能工巧匠、行业名人、优秀毕业生等相关图片及其简介,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引领作用;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平台向学生宣传工匠事迹,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奠定校园文化主基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二、在行为德育中践行工匠精神
  几年来,学校积极创新德育工作,以行为德育为切入点,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志愿活动,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
  (一)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实施文化育人
  学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文化引领”为目标,以“诚信、礼让、仁爱”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将“诵读、记忆、践行”贯穿学生三年培养规划全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学、在学中成长。例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手抄报大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剪纸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并在活动中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学校还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学生热爱工匠文化,培养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引领学生升华工匠内涵,以大国工匠、全国劳模为楷模,守初心、担使命、增本领、强技能,力争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建立“文明实践班制”,提高职业素养
  学校建立以行为德育为特征的“文明实践班制”,将养成教育融入学生的文明实践活动中。按照PDCA循h管理模式,即准备(Plan)、实施(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将文明实践分为这四个阶段。学生参加文明实践活动,工作岗位分为劳动岗、服务岗和管理岗三大类,做到“人人有岗,责任到人”。劳动岗位旨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服务岗位旨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引导学生在参与服务的同时自身受到教育;管理岗位旨在增强学生的管理能力,明确责任,进而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文明实践活动,学生强化了对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解,增强了职业荣誉感。此外,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福利院、养老院,带领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让学生感受服务他人的快乐和价值,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
  (三)举办校园“文化技能节”,铸就工匠情怀
  学校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成立技能社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进一步发挥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赛教融合”“赛训融合”的良好教学格局,学校举办技能大赛,结合专业课程设置比赛内容,要求在校学生全员参与,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切磋技艺,使学生在比赛中感悟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
  (四)邀请行业大师、劳模进校园,弘扬工匠精神

nlc2022071517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6060.htm

相关文章